未来城市的治理形态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城市中奔波忙碌,满怀憧憬,追逐着更美好的理想,更体面的生活。人们对于城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享受着它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而另一方面,也必须面对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引发的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尽管矛盾不断、问题不断,但是创造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一直都是人类不懈的探索和追求。1933年《雅典宪章》问世,指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试图通过规划城市这一人类生存空间来达到改造社会、协调人与人关系的目的,表达了人们对“家园城市”的向往。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并不强调人基于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而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人们对“生态城市”的渴望。今天,在信息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又有了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憧憬。在这个新的生存空间里,人与人、人与自然将表现出一种新型的关系。全面信息化网络将使城市人的工作、教育、出行、医疗等打破时空限制,并且更为高效和多样化,现在城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被淘汰。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相继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在多个领域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使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成为可能。不用单纯依赖控制人口流动、控制户籍等方式,就能缓解中心城区拥挤压力,提高特大城市在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的绩效。新一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将“多中心”作为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核心目标。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使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可能,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将更为绿色、智能、安全、方便、高效。这种全新的城市治理形态,也使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可能,从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智慧农业”。而未来,还有太多可能性等待人们的实践。
  今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京津冀要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可以预见,中国将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也将逐步发展为世界城市。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对超大规模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治理经验,更需要前瞻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深入研究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积极探索城市治理的未来趋势。本期“未来城市的治理形态”专题策划,我们邀约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借鉴国外城市治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中国城市治理的基本理论、制度设计、治理模式和战略对策等相关问题,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而且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国内消费需求的水平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下降。2000年为46.44%,到2008年下降为35.32%,与美国70.1%相比,低35%,与印度54.7%相比,低19.4%。究其原因,
摘要 俄罗斯是原苏联地区最大的转型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转型任务,建立起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体制。在俄罗斯实现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民众忍受了巨大痛苦。2000年以来,俄罗斯实现了稳定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政策,确定既符合本国国情,也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政策。俄罗斯的发展为中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摘要】商鞅以法治国思想的精华是2300多年传统中国以法治国思想的最高成就。商鞅以法治国中的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其法治思想体现了强国利民因循的原则;同时,商鞅提出并践行了法治是人人平等、法治高于权治、法治就是治官、法治就是利民爱民、法治就是法官独立、法治就是普法等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当代中国的法治应汲取商鞅法治思想的
【作者简介】  赵穗生,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英文)主编。  研究方向:中美关系、中国外交、中国政治。  主要著作:《权力的设计》(英文)、《东亚权争》(英文)、《邓小平时代的决策过程》(英文)、《转型中的中美关系》(英文)等。  摘要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得不对两国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潜在冲突进行
南朝宋末齐初的学者敬胤是《世说新语》的第一位注家。北宋学者汪藻所撰《世说叙录》之《考异》部分保存了敬胤注本《世说》以及敬胤《世说注》的残卷,包括《世说》原文51条,其中38条有注,13条无注(这些佚文分别见于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清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刻本《世说新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宋本《世说新语》,下册。本书引文依据上海古
【摘要】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先进和器官移植立法的滞后形成鲜明反差。《刑法修正案(八)》采取利用刑法现有罪名解释规定及增补新罪名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和非法摘取人体器官行为的刑法规制,但仍需弥补器官受体购买行为、走私人体器官行为的刑事立法空白,以进一步健全我国器官移植危害行為的刑法规制。  【关键词】器官移植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知情同意原则 生命科技犯罪    立法背景   器官移
【作者简介】  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主要著作:《美国隐蔽经济金融战争》、《美国官方数据如何被操控》(论文)等。  摘要 布热津斯基曾倡导美国推行“智能帝国主义”政策,即利用隐蔽的秘密行动来维护、扩大美国战略利益。中国近代史上的衰落、民族的苦难始于鸦片战争,但这场战争不单纯是一场军事战争,也是一场运用“智能帝国主义”谋略的战争。
【摘要】“四个全面”总纲领的提出,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提升到了党和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道路、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落实,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发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摘要 政党提名公职候选人已经成为当代政党政治的“铁律”。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与执政党,党管干部与组织提名理所当然。但如何防止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是执政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走西方那种“以政党竞争促民主发展”的路子,只能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新路”,其关键在于干部制度民主化、科学化,其奥秘在于“组织提名、群众选择、差额选举”。  关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以及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种新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这迫切需要将社会体制改革提升到“主导性改革”的战略高度,以“尊重民权和改善民生”为价值依归,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将其作为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通道和突破口。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当下“时髦”的热议话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