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帮助学生树立解题信心
  很多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应用题都是难题,自己无法正确解答。未战先怯,缺乏解题信心。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应用题也有难易之分,大多数的题是适合大部分学生解答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确实难度较大。在讲解完一些知识点以后,不可急于求成,直接给学生练习难度系数很高的题目。小学时期,学生能力还有所欠缺,一定要循序渐进。先给学生做几道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独立解出答案的快乐和成就感,从中获得解题信心。然后逐渐加大难度,直至稍难于考纲要求。
  当学生解答出较难的应用题,要及时给予鼓励。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答的应用题或者解答错误时,不要直接给学生正确的解答过程,要让学生多做几次尝试,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启发、纠错,一定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解题的主导,题目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出的。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心。“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对应用题感到胆怯的学生,没有尝试就永远没有可能战胜应用题。
  二、基础知识要扎实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大杂烩,它不像其他题目,单纯地考查一个知识模块。融合多种数学知识的情况非常普遍,它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考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想解好应用题,必须抓好基础知识。虽然小学课本的基础知识点都很简单,概念也很好理解,但不能轻视,耽误了学生。连基础都打不好,想要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灵活地加以应用,无异于痴人说梦。基础知识不但在应用题解答中很重要,也是所有类型题目解答的必要条件。很简单的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时对基础知识务必讲透,讲烂,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充分理解。小学作为初等教育阶段,所学的内容是一些入门级知识,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才是小学教育的核心。
  三、精选课堂例题
  课堂上用来讲解的例题,一定要精心挑选。应用题来源于生活,贴近生产实际。所以选的例题一定要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实际。比如像这样一些问题:“小红有一些糖,第一天吃1颗,第二天吃2颗,第三天吃4颗,以此类推,之后每天吃前一天的两倍,一星期正好吃完,问小红一共有多少颗糖。”第七天吃2×6颗糖,这显然不符合实际,给学生做这种问题,难道不是对学生的一种轻视?同样的考查点,如果换一种形式就会好很多,“一种细菌每一小时繁衍一次,即一分为二,不考虑其死亡,问七小时后有多少细菌。”这样问就更加符合实际。而且一下子把课堂档次提升了。所以,在挑选课堂例题时,一定要有选择标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有必要的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改变一下原题。另一个注意点,尽量用一些新题。无论是题型还是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他们在遇到新题时的心理素质。课堂例题的基本要求:典型性和代表性,两者缺一不可。代表一类问题,学会方法就能有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具有特殊性,有特殊的解题注意点或解题技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解题首先要审题,审题是对题目大意的初步了解,知道题目求解的是什么。审好题是解对题的一半,题目需要重复阅读,千万不能遗漏隐含条件。例如:学校春游,租借车辆,一辆大巴最大载客量55人,一天2000元,一辆小轿车可载4人,一天500元(司机除外)。学生一共540人,教师15人,问怎样租车最合算。这道题目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很多,哪怕多了一人也要租一辆车,还要比较花费的多少,这些都是隐含条件,需要在最后的作答部分考虑进去。在审题时,要多加思考,发现一些隐藏在题中的条件。审题需要技巧,它不是单纯地读题。在一个题目非常繁复时,可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题中找到需要的条件,有时候出题者会故意加入一些无用的条件来混淆解题思路。像这道题:“A、B两地相距90千米,一货车从A出发,上坡时速40千米每小时,下坡时速60千米每小时,平地时速50千米每小时。一出租车从B开往A,平均速度45千米每小时,问出租车多久到达A地”这个题读第一遍时会看到很多时速,条件给得很乱,这时候逆向看,会发现货车的时速都是多余条件,对解题没有任何作用,只是用来干扰视线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将对学生的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做好总结
  做题要有思考,有总结。数学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技巧,要更好地磨砺技巧,就要及时地回头反省。学会看清题的本质,明确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注意点。在不断地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拥有一本错题集,将平时做错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翻阅一下,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加深印象。在完全理解了题目,确保不会再出错后,把错题移除,争取把错题集越做越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促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物投影、播放动画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