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形式在求真——王志坚中国画析解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重庆期间,郭沫若一连写了6首论画诗,诗成后让傅抱石看。15年后,傅抱石在文章中复述了他印象最深的一首:“画道革新当破雅,民间形式在求真。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当时,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已持续了20余年,以高剑父、徐悲鸿为代表走的是中西融合改革创新之路,以傅抱石、齐白石为代表走的是改良传统的创新之路,各有所成。郭沫若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改革创新中国画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是从中国民间美术中获取的改革武器,二是新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在于去雅求“俗”。
其他文献
问候屈原  你还在江畔眺望么?  你还在江边徘徊么?  渔父的歌谣摇落了两千多年日月  你注定是永远的孤独者  举世混浊,水里的世界清洁么?  你的清泪还在汩汩地流么?  两千多年的水路曲曲弯弯泠又长  如今你走到了何方  窄窄的汨罗江啊  浅浅的汨罗江  如何承载得下  一个民族魂的重量?  屈大夫啊  在灵魂的国度里  我向你燃点  三柱永不熄灭的清香  向屈原忏悔  你的长袖还在舞吗?  为
2014年2月4日,是一年中立春的大好时光,我们迎来了“一代伟大女性——邓颖超”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  1999年,我作为导演和编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完成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李知凡太太》的拍摄任务。李知凡太太是谁?怎么会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联系在一起?原来,这是20世纪30年代邓颖超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影片表现了化名为李知凡太太的邓颖超与清华女大学生胡杏芬1930年代相识于北平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