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活跃在我国高校计算机教材出版领域的出版社大致分为两种力量,一类是大学出版社,另一类是中央级专业出版社。在出版的计算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同的。
1.现有教材缺乏创新
现在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偏向于程式化,不能紧密结合实战。大学教材知识陈旧、内容与社会脱节、版式语言风格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差距等弊病,这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最不和谐音。
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法舍弃已经使用了7、8年之久的老教材,原因是新出版的教材难以取得新的突破,这样影响了新教材的发展。出版社也很想在遵照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打破趋于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选题实施过程中,却很难寻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作者。如何巧妙地把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更是教材编写中急于解决的难题。如果在这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教材也会取得新的突破。
2.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计算机技术与许多专业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都使用同一个版本,无任何差别。这样就会导致大部分教材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中来讲解。
导致此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教学中缺少复合应用型教师人才。例如,现在的艺术专业,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然而在教学中,如果专门指派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来授课,则不能完全把艺术思想融合到课堂,讲授的完全是脱离艺术的计算机应用。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然而现在能把计算机与艺术专业相融合的教材也相当地少。
3.利益捆绑,竞争加剧
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当一种教材出名了之后,被别的出版社抢走作者而编写同类教材,或者在教材出版合同到期之后被其他社拿去再版的情况屡屡发生。
教育部目前有五十多个一级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多个教材编审委员会(下设小组),目前绝大多数学科指导委员会都设在高校,委员会成员构成基本上是大学教授和学者。这些学术组织与出版社之间相互依存,在学术组织召开年会或学术活动时,会邀请适量的出版社参加,出版社也会按学术组织的会议要求赞助会务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慢慢演变为相互附属。这种捆绑的关系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产生,教育部的学术组织,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不能在第一时间让大部分出版社参加学习,是导致教材不能很好发展的一个间接原因,是出版社之间竞争的直接结果。
出版社赞助学术会议,图书低价格定价,发行的销售折扣,教材推广活动的经费等等给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许多压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出版社在逐步缩减教材类选题的出版,教材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要想根除我国大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第一、建立教材编写——出版——使用这种互动的出版产业链。改变教材编写者的组织构成,使目前多个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学科协会结合,在根本上改变高校教材的知识内容陈旧老化、体系结构封闭、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缺陷。作者结构应以教学实践一线人员为主,应从各专业的社会就业需求结构考虑,把新知识及时写进教材,这是目前高校教材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还应考虑教材内容结构的组成,保证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开放性,避免教材不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淘汰旧内容的缺陷。
第三、现在高校学生的教材费用都是由学校统一收取,通过教材科或图书馆统一订购,然后发给学生。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将目前由大学教师、教材科确定教材,改为由学生自购教材是杜绝教材腐败和商业贿赂的一个方法。
第四、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般是先有名,然后才进行编写。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高校教材评估组织,对教材编写内容、知识体系和结构、出版成本和教材形态、最新教学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出版前、使用中和学习后的定期评估。
1.现有教材缺乏创新
现在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偏向于程式化,不能紧密结合实战。大学教材知识陈旧、内容与社会脱节、版式语言风格与现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差距等弊病,这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最不和谐音。
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法舍弃已经使用了7、8年之久的老教材,原因是新出版的教材难以取得新的突破,这样影响了新教材的发展。出版社也很想在遵照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打破趋于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选题实施过程中,却很难寻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作者。如何巧妙地把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更是教材编写中急于解决的难题。如果在这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教材也会取得新的突破。
2.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计算机技术与许多专业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都使用同一个版本,无任何差别。这样就会导致大部分教材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中来讲解。
导致此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教学中缺少复合应用型教师人才。例如,现在的艺术专业,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然而在教学中,如果专门指派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来授课,则不能完全把艺术思想融合到课堂,讲授的完全是脱离艺术的计算机应用。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然而现在能把计算机与艺术专业相融合的教材也相当地少。
3.利益捆绑,竞争加剧
在高校教材出版领域,当一种教材出名了之后,被别的出版社抢走作者而编写同类教材,或者在教材出版合同到期之后被其他社拿去再版的情况屡屡发生。
教育部目前有五十多个一级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多个教材编审委员会(下设小组),目前绝大多数学科指导委员会都设在高校,委员会成员构成基本上是大学教授和学者。这些学术组织与出版社之间相互依存,在学术组织召开年会或学术活动时,会邀请适量的出版社参加,出版社也会按学术组织的会议要求赞助会务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慢慢演变为相互附属。这种捆绑的关系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产生,教育部的学术组织,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不能在第一时间让大部分出版社参加学习,是导致教材不能很好发展的一个间接原因,是出版社之间竞争的直接结果。
出版社赞助学术会议,图书低价格定价,发行的销售折扣,教材推广活动的经费等等给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许多压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出版社在逐步缩减教材类选题的出版,教材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要想根除我国大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第一、建立教材编写——出版——使用这种互动的出版产业链。改变教材编写者的组织构成,使目前多个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学科协会结合,在根本上改变高校教材的知识内容陈旧老化、体系结构封闭、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缺陷。作者结构应以教学实践一线人员为主,应从各专业的社会就业需求结构考虑,把新知识及时写进教材,这是目前高校教材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还应考虑教材内容结构的组成,保证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开放性,避免教材不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淘汰旧内容的缺陷。
第三、现在高校学生的教材费用都是由学校统一收取,通过教材科或图书馆统一订购,然后发给学生。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将目前由大学教师、教材科确定教材,改为由学生自购教材是杜绝教材腐败和商业贿赂的一个方法。
第四、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般是先有名,然后才进行编写。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高校教材评估组织,对教材编写内容、知识体系和结构、出版成本和教材形态、最新教学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出版前、使用中和学习后的定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