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后勤工作是为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需要,由学校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工作,从性质上说属于公共福利。不论是后勤职工的工作情况,还是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定额标准,管理者才能按照此标准正确处理有关问题。避免管理者在工作中感情用事,以个人的好恶和亲疏去解决矛盾,让高校后勤更好地担负起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提供保障功能。
关键词 高校;后勤工作;定额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020-02
高校后勤工作,既要有一定的经费物资支撑和素质良好的职工队伍提供服务,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后勤各项工作所具有的企业属性被忽视了。不论是后勤工作内部的管理,还是后勤服务与其他部门及师生员工的关系,都是将其完全作为事业单位对待,单纯靠行政方法加以管理,使学校的后勤工作越来越难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方法已不同程度地被学校后勤工作引入,学校后勤工作的被动局面正在开始改变。但是,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许多困难和阻力。为使经济管理的方法能在学校后勤工作中广泛运用,现就学校在后勤工作中实行定额管理,谈谈个人的初浅看法。
一、定额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讲:“任何一项任务,一项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项制度。……现在打屁股只能打计委、党委,这不解决问题,还必须打到具体人的身上才行”。按照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学校后勤部门也有必要实行“几定”。
根据职工素质,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条件,对职工的使用和物资、经费的消耗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定额。定额包括劳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和经费定额。劳动定额若用时间的多少来表示,称为工时定额;若按职工完成工作数量的多少来表示则称为工作量定额。定额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有以下作用:
(一)定额是科学管理的依据:不论是后勤职工的工作情况,还是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定额标准,管理者才能按照定额标准正确处理有关问题,避免管理者在工作中感情用事,以个人的好恶和亲疏去解决矛盾,改变管理者过去那种“以人管人”的人治为现在靠制度管理的法制。
(二)便于对职工的考核: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但都有各自的长处。若凭管理者的主观印象去考核职工的工作情况,就可能得出不全面、不准确、说服力不强的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若要推选一个职工为先进,却有人把被推选者的缺点列举出来去比其他职工的优点,使被选出来的先进职工得不到鼓舞,未被推选的职工不能心悦诚服。因此,出现了“批评不得,表扬也难,工作差不多,先进轮流当”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对职工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有明确而具体的定额标准,按定额标准考核职工,考核结果就会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准确,谁好谁差一目了然。
(三)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明确的定额指标来反映职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区分职工工作成绩的差异,并把职工的工作差异与他们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用经济杠杆去促使职工不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职工事先知道自己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完成任务。
(四)有利于合理分配:高校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需要后勤部门提供的各项服务。如果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就能改变分配上(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服务)的“各取所需”,从根本上改变自觉者少要,不自觉者多要,对国家和集体的东西大手大脚的弊病。才能堵塞漏洞,减少浪费,物尽其用,使分配更加合理,缓和供需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都是为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由国家出资,提供以服务而非盈利为主的保障工作。由此看出,学校后勤部门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同时,学校后勤又是以全体职工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来提供服务的部门。不论是后勤职工生产劳动的过程,还是后勤部门生产劳动成果(或产品)的分配,又具有企业单位的性质。学校后勤部门如单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管理,会造成后勤工作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职责不清、奖惩不明,自觉者多干,不自觉者少干,既不实行经济核算也不承担经济责任的免费供应,免费服务。免费保管。使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提出“各取所需”的要求越来越高,加深了供需矛盾。
要克服这些弊端,学校后勤工作在继续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同时,必须借鉴企业单位运用价值、工资、利润、税收、奖金、福利、罚款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按照经济管理的模式去组织、调节、影响后勤职工的活动和供需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校后勤工作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企业化、半企业化管理和经济承包、半承包责任制,以及办公用品、水电供应、清洁卫生、房屋及家具维修等管理办法。都是不同程度运用定额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形式。凡是采用了定额管理方法的后勤服务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了效益,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供需矛盾。事实证明,学校后勤工作运用定额管理既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确定定额的方法
(一)估算法。在高校后勤工作统计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者的经验,大致估算一个定额作为考核标准,比如教职工每月需要办公用品的数量,可以根据前三年使用数量的平均数来估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比较粗糙,不够准确,要注意随时修订。
(二)借鉴法。近几年来,各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都在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改革,在运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兄弟学校行之有效的定额收集起来进行取舍,确定出自己的定额。另外,学校后勤工作的许多方面与社会上某些企业非常类同,如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汽车运输等。一般来讲,企业单位的管理比学校完善,这就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了方便。借用兄弟学校和企业单位定额标准的方法,既方便,也可靠,但要防止脱离本校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做法。
(三)测定法。依靠专门人员,使用一定的科学测试手段,对某些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质量要求进行实地测算,根据测算的数据确定定额标准。如一个三级厨师每小时切多少肉片或肉丝,汽车修理工的工时定额是多少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定额,就需要根据多次测算的数据来确定。
(四)统计法。对较长时间实行经济管理,统计资料齐全,工作状况稳定。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工种,可根据长时期的统计资料,得出同类工种中的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工作量,再参照职工的素质和设备变化等情况进行分 析,然后确定新的工作定额。以这种方法确定的定额依据充分,比较可靠。
四、确定定额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定额要便于考核。定额作为考核的依据,对职工的工作量要尽可能量化,对质量的要求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不能用高度概括来表示,否则无法进行考核,如清洁工的工作定额,室内和道路的保洁面积是多少,冲洗多少厕所蹲位,都要用数据来表示,才能考核其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保洁质量要越具体越好,不能用清洁或不清洁来概括,要用有无垃圾杂物,有无痰迹便迹,有无灰尘蛛网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才能使考核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定额要完备。学校后勤的各项工作,只确定一个定额,往往不够全面。为了准确地反映职工的工作情况,必须把有关的因数同时折算成工作量定额,才不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如汽车驾驶员,只确定行车公里数,而忽略了行车中的等候时间,考核结果就可能出现行车公里数多的驾驶员和那些任劳任怨,主动承担等候时间长,而行车公里数少的驾驶员之间不能真实反映他们工作的好与差,就会挫伤表现好的积极性,使工作差的有空子可钻。
(三)定额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各种定额标准的确定,要从学校所处地区,校内条件和职工素质的实际出发,使大多数职工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定额较为合适。定额低了,既多花钱,也促进不了工作;定额高了,会使职工信心不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四)要利用定额的导向作用。定额指标具有引导职工朝着一定方向努力的作用。一般来讲,哪一种定额指标对职工有利,职工就可能在对自己有利的定额标准上面努力。比如,当前各个学校在食堂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炊管人员追求营业额,忽视清洁卫生、成本核算及服务态度的状况。由于营业额的高低对炊管人员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而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的情况如何。与炊管人员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把炊管人员的努力方向引导到了营业额上面的结果。如果把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等项目考核的比重适当加大,即使营业额上去了,若清洁卫生不好,服务态度差,盈亏过大,则炊管人员的奖金总额也会降低的办法,就会促使炊管人员既重视提高营业额,同时在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等方面下功夫。
(五)定额要与考核和经济报酬配套。定额确定以后,要有专门人员(专兼职均可)去严格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经济报酬的多少,这样定额才会起作用。光有定额,没有专人去进行定期严格的考核,定额就毫无价值。有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不与经济报酬挂钩,再严格的考核也会流于形式。此外,经济报酬的多少,应根据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上下浮动,上下浮动的幅度适当大一点,才能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
总之,高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方法,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后勤工作改革的结果。由于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要打破“大锅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在试行过程中,总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就给学校后勤工作运用定额管理方法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阻力。而对这种情况,后勤部门职工,特别是后勤工作管理者的决心要大。要顶着压力去闯,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经过不断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被动局面就可以改变。当然。只靠后勤职工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使学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步伐加快,健康向前发展。
关键词 高校;后勤工作;定额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020-02
高校后勤工作,既要有一定的经费物资支撑和素质良好的职工队伍提供服务,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后勤各项工作所具有的企业属性被忽视了。不论是后勤工作内部的管理,还是后勤服务与其他部门及师生员工的关系,都是将其完全作为事业单位对待,单纯靠行政方法加以管理,使学校的后勤工作越来越难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方法已不同程度地被学校后勤工作引入,学校后勤工作的被动局面正在开始改变。但是,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许多困难和阻力。为使经济管理的方法能在学校后勤工作中广泛运用,现就学校在后勤工作中实行定额管理,谈谈个人的初浅看法。
一、定额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讲:“任何一项任务,一项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项制度。……现在打屁股只能打计委、党委,这不解决问题,还必须打到具体人的身上才行”。按照小平同志讲话精神,学校后勤部门也有必要实行“几定”。
根据职工素质,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条件,对职工的使用和物资、经费的消耗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定额。定额包括劳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和经费定额。劳动定额若用时间的多少来表示,称为工时定额;若按职工完成工作数量的多少来表示则称为工作量定额。定额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有以下作用:
(一)定额是科学管理的依据:不论是后勤职工的工作情况,还是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定额标准,管理者才能按照定额标准正确处理有关问题,避免管理者在工作中感情用事,以个人的好恶和亲疏去解决矛盾,改变管理者过去那种“以人管人”的人治为现在靠制度管理的法制。
(二)便于对职工的考核: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但都有各自的长处。若凭管理者的主观印象去考核职工的工作情况,就可能得出不全面、不准确、说服力不强的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若要推选一个职工为先进,却有人把被推选者的缺点列举出来去比其他职工的优点,使被选出来的先进职工得不到鼓舞,未被推选的职工不能心悦诚服。因此,出现了“批评不得,表扬也难,工作差不多,先进轮流当”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对职工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有明确而具体的定额标准,按定额标准考核职工,考核结果就会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准确,谁好谁差一目了然。
(三)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明确的定额指标来反映职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区分职工工作成绩的差异,并把职工的工作差异与他们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用经济杠杆去促使职工不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职工事先知道自己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完成任务。
(四)有利于合理分配:高校其他部门和师生员工需要后勤部门提供的各项服务。如果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就能改变分配上(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服务)的“各取所需”,从根本上改变自觉者少要,不自觉者多要,对国家和集体的东西大手大脚的弊病。才能堵塞漏洞,减少浪费,物尽其用,使分配更加合理,缓和供需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都是为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由国家出资,提供以服务而非盈利为主的保障工作。由此看出,学校后勤部门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同时,学校后勤又是以全体职工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来提供服务的部门。不论是后勤职工生产劳动的过程,还是后勤部门生产劳动成果(或产品)的分配,又具有企业单位的性质。学校后勤部门如单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管理,会造成后勤工作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职责不清、奖惩不明,自觉者多干,不自觉者少干,既不实行经济核算也不承担经济责任的免费供应,免费服务。免费保管。使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提出“各取所需”的要求越来越高,加深了供需矛盾。
要克服这些弊端,学校后勤工作在继续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同时,必须借鉴企业单位运用价值、工资、利润、税收、奖金、福利、罚款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按照经济管理的模式去组织、调节、影响后勤职工的活动和供需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校后勤工作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企业化、半企业化管理和经济承包、半承包责任制,以及办公用品、水电供应、清洁卫生、房屋及家具维修等管理办法。都是不同程度运用定额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形式。凡是采用了定额管理方法的后勤服务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了效益,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供需矛盾。事实证明,学校后勤工作运用定额管理既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确定定额的方法
(一)估算法。在高校后勤工作统计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管理者的经验,大致估算一个定额作为考核标准,比如教职工每月需要办公用品的数量,可以根据前三年使用数量的平均数来估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比较粗糙,不够准确,要注意随时修订。
(二)借鉴法。近几年来,各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都在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改革,在运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兄弟学校行之有效的定额收集起来进行取舍,确定出自己的定额。另外,学校后勤工作的许多方面与社会上某些企业非常类同,如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汽车运输等。一般来讲,企业单位的管理比学校完善,这就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了方便。借用兄弟学校和企业单位定额标准的方法,既方便,也可靠,但要防止脱离本校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做法。
(三)测定法。依靠专门人员,使用一定的科学测试手段,对某些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质量要求进行实地测算,根据测算的数据确定定额标准。如一个三级厨师每小时切多少肉片或肉丝,汽车修理工的工时定额是多少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定额,就需要根据多次测算的数据来确定。
(四)统计法。对较长时间实行经济管理,统计资料齐全,工作状况稳定。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工种,可根据长时期的统计资料,得出同类工种中的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完成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工作量,再参照职工的素质和设备变化等情况进行分 析,然后确定新的工作定额。以这种方法确定的定额依据充分,比较可靠。
四、确定定额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定额要便于考核。定额作为考核的依据,对职工的工作量要尽可能量化,对质量的要求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不能用高度概括来表示,否则无法进行考核,如清洁工的工作定额,室内和道路的保洁面积是多少,冲洗多少厕所蹲位,都要用数据来表示,才能考核其完成任务的情况。对保洁质量要越具体越好,不能用清洁或不清洁来概括,要用有无垃圾杂物,有无痰迹便迹,有无灰尘蛛网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才能使考核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定额要完备。学校后勤的各项工作,只确定一个定额,往往不够全面。为了准确地反映职工的工作情况,必须把有关的因数同时折算成工作量定额,才不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如汽车驾驶员,只确定行车公里数,而忽略了行车中的等候时间,考核结果就可能出现行车公里数多的驾驶员和那些任劳任怨,主动承担等候时间长,而行车公里数少的驾驶员之间不能真实反映他们工作的好与差,就会挫伤表现好的积极性,使工作差的有空子可钻。
(三)定额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各种定额标准的确定,要从学校所处地区,校内条件和职工素质的实际出发,使大多数职工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定额较为合适。定额低了,既多花钱,也促进不了工作;定额高了,会使职工信心不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四)要利用定额的导向作用。定额指标具有引导职工朝着一定方向努力的作用。一般来讲,哪一种定额指标对职工有利,职工就可能在对自己有利的定额标准上面努力。比如,当前各个学校在食堂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炊管人员追求营业额,忽视清洁卫生、成本核算及服务态度的状况。由于营业额的高低对炊管人员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而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的情况如何。与炊管人员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把炊管人员的努力方向引导到了营业额上面的结果。如果把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等项目考核的比重适当加大,即使营业额上去了,若清洁卫生不好,服务态度差,盈亏过大,则炊管人员的奖金总额也会降低的办法,就会促使炊管人员既重视提高营业额,同时在清洁卫生,服务态度。成本核算等方面下功夫。
(五)定额要与考核和经济报酬配套。定额确定以后,要有专门人员(专兼职均可)去严格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经济报酬的多少,这样定额才会起作用。光有定额,没有专人去进行定期严格的考核,定额就毫无价值。有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不与经济报酬挂钩,再严格的考核也会流于形式。此外,经济报酬的多少,应根据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上下浮动,上下浮动的幅度适当大一点,才能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
总之,高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方法,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校后勤工作改革的结果。由于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要打破“大锅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在试行过程中,总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就给学校后勤工作运用定额管理方法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阻力。而对这种情况,后勤部门职工,特别是后勤工作管理者的决心要大。要顶着压力去闯,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经过不断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被动局面就可以改变。当然。只靠后勤职工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能使学校后勤工作实行定额管理的步伐加快,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