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设施栽培优质丰产综合管理技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树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管理简便,在世界各地有相当广泛的种植,由于近几年来,李果市场好,售价高,生产效益大。有力地促进了李果生产的发展,在露地栽培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李设施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前30~45天成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 建园
  
  1.1 园址选择
  李树抗旱、耐瘠,但不耐湿涝。园址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保水性较好、土质较好、土质疏松、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段。平原地区的李园,应建立在地下水位离地泵不少于1.5~2米的地段。
  
  1.2 适宜栽培品种
  1.2.1 大石早生果实为卵圆形,平均单果重49.5克,最大106克。果皮底色黄绿,着鲜红色。果面具有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果点。果肉黄色,肉质细,较致密。过熟时变软,果汁多,昧甜酸,微香。常温下可贮存7天左右,黏核。温室中栽培,5月上旬果实成熟。树势中庸,树姿直立,结果后逐渐开张;结果早,丰产;抗病虫能力强,耐寒。抗旱。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多拉少剪,及时抹芽,防止徒长,控制树势。该品种是极早熟的优良鲜食品种,适应性极广。另外,果实即将成熟时顶部稍着红色,此时是最佳采收时期。放置2~3天果实即可后熟变红。
  1.2.2 早美丽 果实心脏形,单果重40~50克,果面着鲜艳红色,光滑有光泽,果肉淡黄色,质地细嫩,硬溶质,汁液丰富,味甜爽口,香气浓郁,品质上等。可溶性固体物含量13%~17%,黏核。果实可食率为97%。
  1.2.3 红美丽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56.9克,最大72克,果面光滑,鲜红色。艳美亮丽。果肉淡黄色,肉质细嫩、可溶,汁液较丰富,风味酸甜适中,香味较浓,品质上等。可溶性固体物含量12%。
  
  1.3 苗木选择及定植
  设施栽培需选用一级苗。在设施栽培中,定植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对株行距的确定等均需做好计划安排,以利于定植后的管理。设施栽培李树的定植。一是在苗圃培养2~3年生大苗,春季定植在设施内,当年初冬开始扣棚升温。二是将1年生苗木定植在预建设施用地内,培养2~3年后再建保护设施。栽植的行向还是以南北行好,有利于透光和便于工作。其栽植方式一是长方形栽植,即行间较大,株间小,这种方式通风透光良好,便于管理。一般行距2~3米,株距1~1.5米。三是带状栽植:即有大小行,每隔1行为大行,大行空间较大,透光较好。便于管理。这种方式在设施栽植中应用较多,可提高密度和早期丰产。
  
  1.4 授粉树的配置
  授粉树的配置,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配比一般为5~6:1。在一栋设施内,最好栽植2~3个品种。
  
  2 扣棚前的管理
  
  2.1 树形培养
  设施内栽植李树的主要树形有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V字形等。
  
  2.2 修剪
  李树休眠期修剪,一般在10月下旬至扣棚前进行,根据李树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的特性,此期主要采用短截、疏枝、回缩、拉枝。对骨干枝延长枝的修剪、对结果枝的修剪。
  
  2.3 其它管理
  一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金龟子、蚜虫、剌蛾等害虫的防治。二是薄肥勤施,促使幼苗生长。定植后的幼树5月以前不施肥为宜,以免肥料过量造成伤苗。6月份以后,视苗木生长情况施肥2~3次。不要迟至8月。
  
  3 扣棚
  
  3.1 清洁设施内部
  落叶至休眠期。要清除所有残枝落叶、没有落的叶要人工清除,同时清除杂草等,清除后烧掉或深埋。扣棚前2天对设施内消毒,树体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3.2 扣棚时间
  一般在11月中、下旬,扣棚的塑料薄膜一般选择聚氯乙烯无滴膜。
  
  4 温湿度的调控
  
  棚内的温度主要靠开、闭通风口和盖、揭草帘等来调控。从休眠期至萌芽期,气温白天最高调控在20℃,夜间气温最低在1~3℃。此期间室内空气湿度因前期灌水、铺地膜,白天在70%左右,晚间可达95%。萌芽期的温度应调控在10~15℃,最适宜温度为12~14℃,湿度调控在60%~80%。
  开花期外界夜间温度较低,中午时,设施内温度又较高,需管理者特别注意。李树在7℃以上即可授粉受精,但最适宜的温度是12~16℃。此期间白天温度不宜超过20℃,夜间温度不低于6℃。湿度以维持50%为宜。
  幼果期最高温度不超过22℃,夜间温度低于8℃时需加热保温,幼果期需足够的水分,如棚内干燥,可灌小水1次,灌水后适时浅锄,防止土壤板结,为根系创造良好的通气环境。
  果实膨大期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3~26℃,夜间控制在10~15℃,对果实生长有利。
  成熟期期间昼夜温差越大,着色越好,白天温度可维持在25~26℃,不能超过30℃;夜间可打开天窗和地窗利用自然低温降低温度,不需覆盖草帘,塑料膜也呈半盖半揭状;此期间温度高。须昼夜放风,湿度大大下降。需放小水或洒水补充。湿度保持50%~60%。
  
  5 土肥水管理
  
  5.1 施肥
  5.1.1 基肥基肥宜早施,多选用有机肥料,同时配合少量的磷、钾肥。有机肥以每667平方米4000千克为宜。
  5.1.2 追肥 保护设施内李树一般追肥3~4次,萌芽前20天左右沟施速效肥,一般每株追施0.25千克。幼果期可适当追施磷、钾肥。果实膨大期追施磷酸钾等钾肥,每株追施0.5千克,控制氮肥的施用。
  5.1.3 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是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可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3%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
  
  5.2 灌水
  结合施肥进行灌水,主要有以下几次:越冬水、花前灌水、幼果灌水。每次灌水后注意排湿。
  
  6 花果管理
  
  主要措施有:(1)人工辅助授粉。(2)疏花疏果:疏果标准一般以每16片叶子留一个果,果间隔6~8厘米为宜。(3)补光与补二氧化碳。
  
  7 整形修剪
  
  7.1 萌芽期
  注重抹芽,将位置不当,生长过密的芽抹掉。这样可使养分集中于花芽。有利于开花和坐果。
  
  7.2 果实膨大期
  新梢生长到40厘米左右摘心。摘心可暂时抑制新梢生长,提早萌发副梢和降低其萌发部位,加速果实的生长。前期摘心促生长,后期摘心可以促进枝条发育。
  
  7.3 成熟期
  将内膛生长强旺的徒长枝全部除掉,对其余枝采取捻梢、摘心等措施控制其生长。使阳光能照射到树冠内部。果实周围遮光的叶片可摘除,利于果实光见着色。
  
  8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8.1 病害
  8.1.1 细菌性的穿孔病 (1)结合修剪,剪除病枝,集中烧毁;(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3)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4)展叶发病前,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或65%代森锌300~500倍。
  8.1.2 褐腐病 (1)结合修剪,剪除病枝,集中烧毁;(2)做好虫害防治,减少果實伤口,致病菌无法进入果实内;(3)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10天至采收前20天喷布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
  8.1.3 炭疽病 (1)剪除病枝;(2)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重的可于落花后喷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3)降低棚内湿度;(4)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8.2 虫害
  8.2.1 桑白蚧 (1)春季发芽前喷5%的机油乳剂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2)在第1、2代若虫孵化盛期,隔5~6天连续喷2次0.3波美度石硫合剂;(3)对个别发生重的枝条,可人工刷除或剪掉烧毁。
  8.2.2 苹果红蜘蛛 盛花后可叶面喷25%螨死净500倍液,结合冬季果园管理,清扫落叶,刮除树皮,集中销毁,杀灭越冬卵。
  
  9 果实采收及采后管理
  
  李子果实成熟不一致,宜分期采收,一般分2~4次采摘。采收后立即撤除所有覆盖物,为防止突然撤除覆盖物引起叶片和嫩枝的日灼,应选择阴天或傍晚撤膜。保护叶片和及时除草,并要多次夏剪和拉枝,为下年丰产打好基础。
  
  (作者联系电话:0539—7178686
  (0)13407638658)
其他文献
近几年。绿盲蝽象在河北中南部果园中发生相当严重,每年给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农对该虫的防治感到十分棘手。笔者通过几年的观察研究。掌握了该虫在我区的危害状况及发生规律,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 生物学特性    1.1 成虫  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由端部
果业是山西省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是山西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我省果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果业工作者。有必要对我省水果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和大家进行探讨。    1 果业生产现状    随着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2007年全省水果生产呈现出果园面积稳定增长,区域布局进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水果在人们食物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与人类的健康联系就愈加紧密。据医学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80%;在环境因素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约占80%;而在有毒化学物质中,有毒有机物(主要为农药)约占95%以上。从而可以看出在农药污染与残留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水果生产中农药残留问题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1 我国水果生产中农药残留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