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坚持高效率的阅读活动,既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 英语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以及一些先进的思想。因此,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
1. 小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小学阶段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情感因素
学生朗读往往只注意词的准确,不注意整个思想感情的表达,因而读得不够自然,语音语调也不够正确。因此要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些陈述性的文字,也要求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速度、节奏以及意思的表达。
2.2 知识、技能基础的因素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拼读能力不过关,词汇量不足,基本语言结构不熟悉,基础语法知识不牢固,对英美国家文化缺乏一定量的了解,必然会影响阅读的进行。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应尊重这个客观实际,选取难易适中的材料,并及时查缺补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3 方法与策略的因素
在朗读训练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要坚持让学生听录音磁带,多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要强调准确、自然地朗读。
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意义的能力,猜测可以通过句子和上下文,通过题目、图示、构词法等帮助理解。
3.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阅读教学的实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场所。课堂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就寸步难行;课外阅读教学是课堂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拓展,有了它,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才会学无止境。
3.1 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势必好学。1教师应创建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习惯地听英语说英语,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轻松投入真切感受,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并用英语作出反应,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领悟,有效习得”。
3.2 多种方式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的。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初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
3.2.1 在识词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多种方式,扩充词汇量,阅读即是学习的过程。
3.2.2 学会抓关鍵词,如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
3.2.3 教学生运用图片和标题等来猜测。
3.2.4 大量地范读,积极地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教师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的榜样。范读时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是生活中人们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更应努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操练语言,并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应用能力。总之,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各种形式。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决心、恒心、创意、乐意。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坚持高效率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秋叶,《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 鲁宗干,唐锡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3] 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关键词】小学阶段 英语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以及一些先进的思想。因此,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
1. 小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小学阶段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情感因素
学生朗读往往只注意词的准确,不注意整个思想感情的表达,因而读得不够自然,语音语调也不够正确。因此要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一些陈述性的文字,也要求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速度、节奏以及意思的表达。
2.2 知识、技能基础的因素
无论是朗读还是阅读,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拼读能力不过关,词汇量不足,基本语言结构不熟悉,基础语法知识不牢固,对英美国家文化缺乏一定量的了解,必然会影响阅读的进行。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应尊重这个客观实际,选取难易适中的材料,并及时查缺补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3 方法与策略的因素
在朗读训练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要坚持让学生听录音磁带,多使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要强调准确、自然地朗读。
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意义的能力,猜测可以通过句子和上下文,通过题目、图示、构词法等帮助理解。
3.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阅读教学的实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场所。课堂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就寸步难行;课外阅读教学是课堂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拓展,有了它,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才会学无止境。
3.1 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势必好学。1教师应创建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习惯地听英语说英语,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轻松投入真切感受,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并用英语作出反应,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领悟,有效习得”。
3.2 多种方式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的。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初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
3.2.1 在识词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多种方式,扩充词汇量,阅读即是学习的过程。
3.2.2 学会抓关鍵词,如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
3.2.3 教学生运用图片和标题等来猜测。
3.2.4 大量地范读,积极地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教师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的榜样。范读时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是生活中人们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更应努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操练语言,并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应用能力。总之,英语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各种形式。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决心、恒心、创意、乐意。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坚持高效率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秋叶,《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 鲁宗干,唐锡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3] 禹明,《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