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着眼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超越常规的教学活动,在追求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性的同时,更大目标地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活”而“实”的新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着眼新课程标准,多动脑筋,大胆实践新课标,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在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究一些超越常规的教学活动,重点解决数学课堂中突出的问题。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注入生动鲜活的课堂生命元素,创设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营造活力四射的课堂,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会学、乐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自学互纠,解决易错点——匠心独运
新的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强调要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它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关数学的定理的教学和知识应用就经常采用此法。
[案例1] 在学习关于“利率、利息方面的应用问题的练习课”时,可采取学生分组走向社会去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学生有的去银行咨询不同的存钱方法的利率、所得利息、所要缴的税利等,有的去房产公司了解购房贷款的实施细则,或电话咨询,或上网查询。每个小组把收集的资料编成各种类型的题目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各个问题的呈现,到找到正确的答案,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了一个自学、讨论、互纠的学习过程,虽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更多的时间,但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避免了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去重复修正错误带来的烦恼。
二、 故意引出矛盾,深化认识——别具一格
新的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故意引出矛盾,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得出一个貌似与结论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向深处,最后通过解决矛盾,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着眼新的课程标准,熟练新课程,精心备课,预设生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或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案例2] 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这样导入:只有量角器、皮尺,你们能求出任意建筑物的高度、湖面的宽度吗?这样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我想学,我要学”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进行提供了最生动的、最有效的施教素材。教师只要巧妙驾驭,一定能激活课堂,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量的积累,以达到整个教学效果的质的飞跃。
三、 创设辨析与改错的情景,让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立竿见影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有着良好的积极体验,能够满足全体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从单一走向开放。教师可出示多层次的习题组,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或分成几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也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案例3]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习题:“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几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很明显,学生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突破了探究难点,加深了对这一异常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体验了获取新数学知识的经历。在这里,要提醒我们的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探讨、创新,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千万不能以各种理由去搪塞,而应遵循事实,虚心地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并尽可能地用实验加以证明。
四、 理论知识融入娱乐元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耳目一新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它更贴近学生喜欢的方式,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增加一些趣味、愉悦、竞争的元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达到教学目的,将会给探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互动教学,培养能力——独树一帜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必须相应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和信息的简单传授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新知识,得到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创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共同设计解决方案。
六、 以情动情、激励评价——活跃情绪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教师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是数学教学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和投入,对每一位学生给予一份信任,用自己敬业爱生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从教师一踏进教室就应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和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帮助和爱护,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老师的教导。
新课程课堂教学不是作秀,我们不仅仅追求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大的目标是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告别“华而不实”,努力追求“活”而“实”的数学新课堂。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数学新课标教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红婷.在探索中学习,再创造中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珠海市红旗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着眼新课程标准,多动脑筋,大胆实践新课标,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在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究一些超越常规的教学活动,重点解决数学课堂中突出的问题。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注入生动鲜活的课堂生命元素,创设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营造活力四射的课堂,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会学、乐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自学互纠,解决易错点——匠心独运
新的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强调要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也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它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关数学的定理的教学和知识应用就经常采用此法。
[案例1] 在学习关于“利率、利息方面的应用问题的练习课”时,可采取学生分组走向社会去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学生有的去银行咨询不同的存钱方法的利率、所得利息、所要缴的税利等,有的去房产公司了解购房贷款的实施细则,或电话咨询,或上网查询。每个小组把收集的资料编成各种类型的题目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各个问题的呈现,到找到正确的答案,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了一个自学、讨论、互纠的学习过程,虽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更多的时间,但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避免了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去重复修正错误带来的烦恼。
二、 故意引出矛盾,深化认识——别具一格
新的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中强调过程与方法,故意引出矛盾,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得出一个貌似与结论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向深处,最后通过解决矛盾,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着眼新的课程标准,熟练新课程,精心备课,预设生成,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或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案例2] 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这样导入:只有量角器、皮尺,你们能求出任意建筑物的高度、湖面的宽度吗?这样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我想学,我要学”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进行提供了最生动的、最有效的施教素材。教师只要巧妙驾驭,一定能激活课堂,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量的积累,以达到整个教学效果的质的飞跃。
三、 创设辨析与改错的情景,让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立竿见影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提供大量活动与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有着良好的积极体验,能够满足全体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从单一走向开放。教师可出示多层次的习题组,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或分成几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也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
[案例3]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习题:“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几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很明显,学生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突破了探究难点,加深了对这一异常现象的理解和掌握,体验了获取新数学知识的经历。在这里,要提醒我们的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探讨、创新,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千万不能以各种理由去搪塞,而应遵循事实,虚心地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并尽可能地用实验加以证明。
四、 理论知识融入娱乐元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耳目一新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它更贴近学生喜欢的方式,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增加一些趣味、愉悦、竞争的元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达到教学目的,将会给探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 互动教学,培养能力——独树一帜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必须相应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和信息的简单传授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新知识,得到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创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共同设计解决方案。
六、 以情动情、激励评价——活跃情绪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教师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是数学教学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和投入,对每一位学生给予一份信任,用自己敬业爱生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从教师一踏进教室就应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和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帮助和爱护,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接受老师的教导。
新课程课堂教学不是作秀,我们不仅仅追求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大的目标是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告别“华而不实”,努力追求“活”而“实”的数学新课堂。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数学新课标教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红婷.在探索中学习,再创造中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7)
(珠海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