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音乐快乐课堂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严格意义上来讲,音乐可以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体现,也是人们快乐的源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音乐快乐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快乐课堂 小学音乐 快乐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心智尚不健全,因此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经常会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今后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特点,科学的应用快乐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享受音乐,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以及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比如,教师在进行《金孔雀轻轻跳》音乐教学时,由于学生对傣族以及孔雀跳舞等没有一个深刻的概念,无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为学生播放一些傣族的民族风情和特色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歌曲当中。再如,教师在进行《过新年》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过年时的情景,让学生带着幸福、兴奋的心情进行歌唱,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可以使人们快乐,可以为人们赶走所有的忧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享受音乐。比如,教师在进行《小青蛙找家》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讲一段故事:有一只小青蛙在快乐的成长,有一天,它对青蛙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要出去劳动。”于是,小青蛙高高兴兴的到田里捉虫,但是不知不觉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不可以帮助小青蛙找回家的路呢?”这样,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帮助小青蛙找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音乐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开展音乐教学课程,其目的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一味地说教,让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学习环境的同时,让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很多的道理。比如,教师在进行《不再麻烦好妈妈》音乐教学时,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等音乐,然后可以让学生讲述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等,让学生在听和讲的过程中,体会妈妈的辛苦,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音乐中,让音乐变得更加富有感情色彩,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我国沿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自身放在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感受,使得音乐教学课堂过于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今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转变自身观念,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讓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比如,教师在进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讲述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和感受教师的奉献精神,将教师的形象深深的刻在脑海中,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含义,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和进步。
  五、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宽松的教学课堂,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快乐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开心愉快地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彰显快乐教学提高音乐素养——浅谈快乐教学法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关爱明天,2015,(4) :15.
  [2]耿春笑.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快乐教学[J].考试周刊,2016,(46) :185.
  [3]彭宪发.基于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6,(12) :107.
其他文献
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结构、推进内涵式发展。农林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构建媒体、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学术界、市场及用人单位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教学质量保障模式,通过对教学质量保障关键点的监控和运行数据的分析,动态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移动智能设备等方法和手段
【摘要】表演类专业是艺术高职院校的基石。师资水平是大学的灵魂。搞好表演类专业的师资建设对于艺术高职院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艺术院校作为历史文化传承者中的重要成员,搞好表演类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戏曲类表演专业师资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艺术高职 表演类专业 师资建设  现在的艺术高职高专学校大多由各省艺术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与其他本科设置的艺术院校表演类专业有所不同的是,他们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才能取得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影响深远,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披荆斩棘虽然艰辛,但是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勇于探索、努力钻研,就能坚守到学生如花般的绽放。  向阳花含羞草刺玫花笔者执教十九年,做班主任已有十五余年。因多年对教育的执着坚守,让我感受到了育人的艰辛和美好。我始终坚
摘要: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问题是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是德育的问题,而且也是美育的问题。教育应当教育青少年学生认识爱情是人类最美、最高尚的情感,认识女性美对于爱情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爱情 女性美 爱情美育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曾在学校执教35年,全面地研究了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怎样发育成长为
【摘要】对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政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生源质量;规范日常管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狠抓学风建设,促进学生道德养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就业能力六步走的发展路径,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视角,推进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
摘要:《中小学生课外学习与心理发展研究》一书在广泛调研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状况,总结了课外学习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单一化、片面追求应试的课外补习和家教形式提出了警示,并进一步从多元视角探讨了改善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状况,促进中小学生校内学习、多元智力发展、社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将学习与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新的课程模式,移动学习运用于“慕课”教学中给“慕课”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模式。旨在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的“慕课”教学模式,为“慕课”教育教学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移动学习慕课教学模式网络一、前言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数字化学习基础上更加网络化、多媒体化。特别
摘要:在现代课程体系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只有教师的目标明确了,方向正确了,才能防止或者杜绝孩子们在学习上少走或者不走弯路。  关键词:情感 爱心 快乐  前国足教练米卢,用他的快乐足球将中国队带入了世界杯,快乐的力量不可小觑。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其实,无论是身体技艺的教育还是心
[摘要]:立足幼儿园“环保与我同行,绿色伴我成长”的办园特色,借鉴了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阐明了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放飞孩子,把权力还给孩子,让他们敢想、敢做、敢创造,让他们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人,全面推进幼儿园的环保教育。  [关键词]:“六大解放”思想  幼儿园  环保教育  启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人的环境意识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挪威的森林》两部流行于大学生外国文学阅读读本为例,剖析其中体验孤独的都市年青人,在引导大学生品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正视“孤独”,摆脱痛苦的孤独症。  孤独都市青年人大学生近几年,关于都市人“孤独症”的报道铺天盖地,可见孤独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消极特点,成为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焦点。无独有偶,这种孤独的体验在文学作品中也屡次出现。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挪威的森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