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中医辨证定量评分系统是否有效可行,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符合急性虚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两组均早期应用标准化集束化治疗;参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持续7 d。应用中医脱证症状分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循环和组织灌注、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炎症反应、辅助治疗使用情况及28 d病死率。
结果共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和参附组各25例。参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0.0%(15/25)比16.0%(4/25),P<0.01〕。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幅度更大〔mmHg(1 mmHg=0.133 kPa):13.0(2.5,28.5)比6.0(0,13.5)〕,血乳酸(Lac)和降钙素原(PCT)下降幅度更大〔Lac(mmol/L):0.8(0.1,3.7)比0.5(-0.6,1.7),PCT(μg/L):2.0(0.7,32.3)比0(-1.8,3.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幅度更大〔s:8.5(0,12.9)比0(-7.2,10.0)〕,白细胞介素(IL-2受体、IL-6)水平下降幅度更大〔IL-2受体(ng/L):1 031.0(533.0,1 840.0)比525.5(186.0,1 166.8),IL-6(ng/L):153.1(21.4,406.8)比35.1(16.3,1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参附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d:5.48±4.81比8.28±7.83),28 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8.0%(2/25)比20.0%(5/25)〕。
结论中医证候评分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疗效评估,临床应用有效可行。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同时可明显改善循环、组织灌注及凝血功能,并显著减轻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