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教一课”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尝试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教一课”实验是吉林省“十五”电教科研成果,是“十一五”的推广项目,是落实“农远”工程应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006年9月,我校与“农远”试点校孤山子中心校开展“面对面示范性培训”与“一对一辐射性指导”的“双教一课”应用研究。我校作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有责任运用我校几年来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好的经验做法和科研成果,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双教一课”的推广提供最具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达到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
  
  几年来,我校采取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员、骨干、青年三个层面教师的分层管理和培训。全员培训实行学校与学校的、教师与教师的“面对面”培训。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以学代训。开展走进名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文化名著和教育经典,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以课代训。开展“集体备课,周周好课”“教学开放周” “下乡送教”等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3.以赛代训。通过 “教学标兵”的评选活动,提升教师钻研教材,独立备课的能力。4.组织“读书沙龙”“教师论坛”,让教师培训教师,就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启迪。
  
  二、强化管理,提高研究效益
  
  为了强化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我校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把“双教一课”实验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模式,做到四个结合:教科研与立项课题结合;教科研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教科研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教科研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结合。引导每一位教师,不断研究和解决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确立每个人的实验课题及实验方案。以点带面上好“专题实验研讨课”等,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发展。我们还要求课题学期有总结,有阶段成果分析,有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研究的进度,确保研究取得实效。
  
  三、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在研究過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在实验中,我们一方面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相互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定期组织上研究课、汇报课、邀请课、示范课,以“一对一同上一节课“为载体,要求每次都能针对一个点,突出一个面,都能有所收益。实施两年多来,城乡教师一共进行了几十节的教学活动,解决了较多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还组织论文、案例分析等交流活动,促进教师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也在研究中达到”双学双收”的效果。
  
  四、及时总结,校正研究方向
  
  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每个人每学期做一次课题研究课,选择不同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好各项记录,积累教学案例,每人每个月至少提交一份教学案例。同时,采取问卷、谈话以及与同伴对话等方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在梳理信息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校正课题方向与研究方向。
  总之,“双教一课”的实验研究,使我们与“农远”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乡村教师能够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主动用于教与学之中,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与学的教学效率,拉近了城乡的距离,让农村学生能够与城市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缩小了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距,促进了我校与“农远”校间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艺术现象和问题,并随之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机,在教师为学生营造的探究情境中,通过学生体验、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一系列艺术探索实践活动,获得音乐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一系列艺术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展音乐探究学习,必须关注音乐探究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是任何音乐学习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的。音乐探究学习的内容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一贯制学校重
对聚合金属修补剂的特性、物理机械性能、使用方法进行了论述.修复零件在机械加工中出现的缺陷,避免零件的报废.解决了生产中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