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目前学生的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或只是一种敷衍。他们将这项“预习作业”视做一项可有可无的机动作业。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巧妙激发预习兴趣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据此,我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1.唱比说好
在新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前,我紧扣这一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先从歌曲入手,与学生共唱《中国娃》。“……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她。最爱做的事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两三遍唱或听下来,学生们早已豪情万丈,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而后我告诉学生,不仅仅是歌曲,还有许多现代诗歌、古诗、人物故事……同样能激发我们的这种美好情感,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不信,你去读读看!这样,通过师生共唱的方式不仅仅将学生巧妙引入到课本中,还将学生引入到课本所描写的意境中,完成了单元整体感知的预习任务。
2.视频显示情境
在教学《负荆请罪》前,我播放了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的相关镜头,并在紧要关头就此打住。这样,不仅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学生难免要探究廉、蔺两人的结局。欲知结局,学生就会细读课文。
3.巧妙设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之前,我这样对学生说:“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们唇枪舌剑,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在激烈讨论之后,我不马上评定,而是微笑着对他们说:“今晚回家好好阅读《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当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此“疑”,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己质疑,从而逐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有效指导预习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准备工作愈充分,做事效率就会愈高。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有效预习可说就是“磨刀”。
开学初,我与学生共商并制定了我班的“三阶梯预习法”(下一阶梯的预习必须在完成上一阶梯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如下:
A阶梯 简要预习
这一阶梯的预习首先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正确;其次,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摹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阶梯的预习属于基本预习,我要求人人参与。
【简要预习可让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有利于上课主动学习。】
B阶梯 重点预习
这一阶梯的预习要求:①用横线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的方法口头说说它们的意思或口头造句;②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或你不理解的句子;③摘抄你喜欢的或觉得用得好的词、句,并注明理由,带到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④回答: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明白、懂得)了什么。
【重点预习阶段是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全面预习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已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并将有关词句储备到了自己的口语库中。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C阶梯 质疑预习
古人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因此,此阶梯的预习,我要求学生们在完成A、B阶梯的基础上能对所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己初步的探索。
【质疑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的预习只要教师对学生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当然,三阶梯的预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至于B、C阶梯,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确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阶梯。实践证明:预习要求愈是尊重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愈好。
但目前学生的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或只是一种敷衍。他们将这项“预习作业”视做一项可有可无的机动作业。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怎样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巧妙激发预习兴趣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据此,我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1.唱比说好
在新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前,我紧扣这一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先从歌曲入手,与学生共唱《中国娃》。“……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她。最爱做的事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两三遍唱或听下来,学生们早已豪情万丈,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而后我告诉学生,不仅仅是歌曲,还有许多现代诗歌、古诗、人物故事……同样能激发我们的这种美好情感,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不信,你去读读看!这样,通过师生共唱的方式不仅仅将学生巧妙引入到课本中,还将学生引入到课本所描写的意境中,完成了单元整体感知的预习任务。
2.视频显示情境
在教学《负荆请罪》前,我播放了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的相关镜头,并在紧要关头就此打住。这样,不仅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学生难免要探究廉、蔺两人的结局。欲知结局,学生就会细读课文。
3.巧妙设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之前,我这样对学生说:“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们唇枪舌剑,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在激烈讨论之后,我不马上评定,而是微笑着对他们说:“今晚回家好好阅读《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当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此“疑”,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己质疑,从而逐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有效指导预习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准备工作愈充分,做事效率就会愈高。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有效预习可说就是“磨刀”。
开学初,我与学生共商并制定了我班的“三阶梯预习法”(下一阶梯的预习必须在完成上一阶梯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如下:
A阶梯 简要预习
这一阶梯的预习首先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正确;其次,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摹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阶梯的预习属于基本预习,我要求人人参与。
【简要预习可让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有利于上课主动学习。】
B阶梯 重点预习
这一阶梯的预习要求:①用横线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的方法口头说说它们的意思或口头造句;②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或你不理解的句子;③摘抄你喜欢的或觉得用得好的词、句,并注明理由,带到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④回答: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明白、懂得)了什么。
【重点预习阶段是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全面预习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已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并将有关词句储备到了自己的口语库中。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C阶梯 质疑预习
古人说:“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因此,此阶梯的预习,我要求学生们在完成A、B阶梯的基础上能对所预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己初步的探索。
【质疑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的预习只要教师对学生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当然,三阶梯的预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至于B、C阶梯,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确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阶梯。实践证明:预习要求愈是尊重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