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智能化电网的发展和供电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时满足电力客户的需求,营销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智能化管理手段。本文对通过与传统营销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的功能及其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线损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B
1概述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还是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传统的营销管理由于受到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抄表管理模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较低,加之员工的责任心水平不一等原因,很难在抄表过程中发现电表异常、偷盗电情况。由于是人工抄表核算,无法及时准确的反应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对于大客户也无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回收机制;线损管理误差周期长、误差大等问题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已不能胜任现代社会对供电企业供电质量和服务的水平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就要求供电企业营销管理部门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结合本地区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技术先进的设备,创新性的研究出一条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就是供电企业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一种方式,在建立了先进的供电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使供电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简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定值控制、綜合应用、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接口等。
2.1 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 包括任务名称、 任务类型、采集群组、 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 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 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2 数据管理
提供采集数据完整性、正确性的检查和分析手段,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时自动进行补采。提供数据异常事件记录和告警功能;对于异常数据不予自动修复,并限制其发布,保证原始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
2.3 定值控制
系统通过对终端设置功率定值、 电量定值、电费定值以及控制相关参数的配置和下达控制命令,实现系统功率定值控制、电量定值控制和费率定值控制功能。系统具有点对点控制和点对面控制两种基本方式。
2.4综合应用
主要提供自动抄表管理、费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用电情况统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线损及变损分析以及增值业务等。
2.5运行维护管理
主要提供系统对时、权限和密码管理、采集终端管理、档案管理、通信和路由管理、运行状况管理、维护及故障记录、报表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
2.6 系统接接口
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和接口技术,实现与营销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连接,接收采集任务、控制任务及装拆任务等信息, 为抄表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电费收缴、用电检查管理等营销业务提供数据支持和后台保障。系统还可与其它业务应用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3 应用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a.实现安全可靠供电,保障社会稳定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b.实行阶梯电价,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抄表模式,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及结算电费的全封闭管理,提高电网营销科技水平,促进电网的技术升级,为适应全面实行客户阶梯电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社会节能减排。
c.履行供电企业社会责任,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有序用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拉限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负荷的准确预测,提早发现区域网内供需矛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手段,特别是在电力紧张时,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其电力的使用,从而限制“三高”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的用电。
3.2 管理效益
a.促进公司营销管理机制创新,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带动经营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营销工作模式,为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契机,促进营销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形成,推动营销业务向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
b.加速我公司管理现代化建设。国家电网“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筑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生产专业化、推动管理现代化,建设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的目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
3.3 经济管理
a.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减少了人工、物资、车辆等成本。
b.降低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减少了窃电损失及人为差错等因素的影响。
10kV用户数量多,窃电手段高,查出难度大,严重浪费用电检查资源。由于采集系统建成后具备电能量的在线监测功能,通过远程抄表实现电量日统计、线损日分析功能,可实施在线监测、实地稽查,及时发现非正常用电情况,为发现窃电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减少了窃电损失。
通过采集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电量的实抄率的问题。由于采集系统是自动抄表,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了实抄率100%,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等情况的发生。
c.降低了线损等因素引起的损失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后,某供电所10kV线损下降2个百分点,按年供电量150万KWh计算,年降损3万KWh。如果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调整电压、提高功率因数、平衡三相负荷10kV线损和0.4kV线损还要下降,预计两年收回投资。
5 结论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降低了线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能质量,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梁万磊.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及应用[J].工程科学,2014年,第4期:271。
2陶矿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用户建设方案探讨[J].农电技术,2014年,第2期:41。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线损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B
1概述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还是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传统的营销管理由于受到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抄表管理模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较低,加之员工的责任心水平不一等原因,很难在抄表过程中发现电表异常、偷盗电情况。由于是人工抄表核算,无法及时准确的反应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对于大客户也无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回收机制;线损管理误差周期长、误差大等问题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已不能胜任现代社会对供电企业供电质量和服务的水平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就要求供电企业营销管理部门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结合本地区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技术先进的设备,创新性的研究出一条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就是供电企业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一种方式,在建立了先进的供电服务体系的同时,也使供电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简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定值控制、綜合应用、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接口等。
2.1 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 包括任务名称、 任务类型、采集群组、 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 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 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2 数据管理
提供采集数据完整性、正确性的检查和分析手段,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时自动进行补采。提供数据异常事件记录和告警功能;对于异常数据不予自动修复,并限制其发布,保证原始数据的唯一性和真实性。
2.3 定值控制
系统通过对终端设置功率定值、 电量定值、电费定值以及控制相关参数的配置和下达控制命令,实现系统功率定值控制、电量定值控制和费率定值控制功能。系统具有点对点控制和点对面控制两种基本方式。
2.4综合应用
主要提供自动抄表管理、费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用电情况统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线损及变损分析以及增值业务等。
2.5运行维护管理
主要提供系统对时、权限和密码管理、采集终端管理、档案管理、通信和路由管理、运行状况管理、维护及故障记录、报表管理以及安全防护等。
2.6 系统接接口
通过统一的接口规范和接口技术,实现与营销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连接,接收采集任务、控制任务及装拆任务等信息, 为抄表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电费收缴、用电检查管理等营销业务提供数据支持和后台保障。系统还可与其它业务应用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3 应用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a.实现安全可靠供电,保障社会稳定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b.实行阶梯电价,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变了原有的抄表模式,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及结算电费的全封闭管理,提高电网营销科技水平,促进电网的技术升级,为适应全面实行客户阶梯电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社会节能减排。
c.履行供电企业社会责任,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有序用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拉限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负荷的准确预测,提早发现区域网内供需矛盾,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手段,特别是在电力紧张时,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其电力的使用,从而限制“三高”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的用电。
3.2 管理效益
a.促进公司营销管理机制创新,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带动经营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营销工作模式,为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契机,促进营销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形成,推动营销业务向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
b.加速我公司管理现代化建设。国家电网“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筑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生产专业化、推动管理现代化,建设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的目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信息平台。
3.3 经济管理
a.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减少了人工、物资、车辆等成本。
b.降低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减少了窃电损失及人为差错等因素的影响。
10kV用户数量多,窃电手段高,查出难度大,严重浪费用电检查资源。由于采集系统建成后具备电能量的在线监测功能,通过远程抄表实现电量日统计、线损日分析功能,可实施在线监测、实地稽查,及时发现非正常用电情况,为发现窃电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减少了窃电损失。
通过采集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电量的实抄率的问题。由于采集系统是自动抄表,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了实抄率100%,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等情况的发生。
c.降低了线损等因素引起的损失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后,某供电所10kV线损下降2个百分点,按年供电量150万KWh计算,年降损3万KWh。如果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调整电压、提高功率因数、平衡三相负荷10kV线损和0.4kV线损还要下降,预计两年收回投资。
5 结论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降低了线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能质量,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梁万磊.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及应用[J].工程科学,2014年,第4期:271。
2陶矿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用户建设方案探讨[J].农电技术,2014年,第2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