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CD64对成人脓毒症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u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在成人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检索被Pub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建库至2015年有关CD64诊断脓毒症的文献。使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总体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OR)等指标。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最终纳入完全符合要求的研究24项,共计3 198例患者。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成人脓毒症的敏感度为0.79[95%可信区间(CI),0.77~0.81),特异度为0.86(95%CI:0.84~0.88);合并阳性似然比为7.40(95%CI:5.02~10.91),阴性似然比为0.15(95%CI:0.10~0.2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0.07(95%CI:29.19~123.6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Q*值为0.88。

结论

CD64在成人脓毒症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但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期刊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指脑小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0 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和病理学表现的综合征,其影像学分型包括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CSVD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之中,并且影像学表现不能完整体现其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尤其是早期病变,因此给CSVD的防治增加了困难。
目的比较2014年我国东北地区不同年龄组麻疹患者流行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连续收集东北地区2014年1至6月10家传染病医院收治住院的麻疹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16岁组和≥16岁组,对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1 401例麻疹患者,其中<16岁组402例,≥16岁999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充血性斑丘疹(
期刊
NKG2家族受体介导的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作为固有免疫应答核心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免疫控制以及病毒感染后疾病进展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探讨NKG2受体介导的NK细胞活化机制对建立以NK细胞为靶向的抗HBV免疫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就近年来关于NK细胞与其NKG2家族受体在慢性HBV感染免疫机制中的作用作了综述。
嗜中性粒细胞(PMN)是杀伤假丝酵母菌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可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识别不同的假丝酵母菌细胞成分,吞噬和(或)形成胞外诱捕网捕获假丝酵母菌酵母和菌丝,以氧化和非氧化机制杀伤假丝酵母菌,并且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对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该文就PMN以表面分子和功能确定的多个亚组,PMNs对假丝酵母菌的识别特点与杀伤机制,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如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