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贡院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1904年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标志着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
  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它是科举考试的场所。北宋仁宗(1023至1063年在位)以前。礼部还未专门建造贡院,考试时临时借用试场。到徽宗崇宁(1102至1106年)至政和(1111至1118年)年间,礼部与各州才有了贡院。南宋时,礼部和部分州郡亦陆续修建了贡院。明清两代,开封是河南省省会,所以河南贡院就设在开封城内。明初。河南贡院在开封城内的浚仪街。即元朝平章竺贞故宅。到明末时。河南贡院的规模已十分壮观。《如梦录·试院纪第九》载:周王府(今龙亭)西角楼西,路北牌坊一座。上书“贡院”二字,东坊书“虞门四辟”,西坊书“周俊同登”。大门三间三开,匾曰“开科取士”。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在开封城北决口,一座宏伟的贡院也毁于一旦。因此,清初的几科河南乡试只好在辉县苏门山下的百泉书院举行。这是河南乡试不在省城开封举行的少有现象。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原周王府旧址修建贡院,建房舍5000多间,其主要建筑“明远楼”高四丈有余。因为这一带地势比较低洼,加上不断有人在此挖掘土基,经过六七十年,贡院“东西北三面皆水塘,埒起如环墙,而以闱中为釜底,凡雨水之汇归于塘者,复于塘渗入于院,宣泄无由,垫高不易,是此永无涸期矣”。(田文镜《改建河南贡院记碑》)。有鉴于此,当政者在省城东北隅上方寺南(今河南大学外语楼一带),购得隙地197亩,于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二十七日开工,十年五月十二日竣工,重建了贡院。除建号舍9000间。规模比前扩大外,“他无改作……新添屋七十有五。以为各执事栖息之所,非若前日之缀以芦棚苇舍也。”(田文镜碑)随着河南应试士子的增加,号舍渐不敷用,考试时不得不编芦架木为临时棚号。道光九年(1829年),河南贡院号舍增至11866间,颇具规模。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黄河在张家湾决口,开封城首当其冲,黄河水围困开封城长达8个月之久。城内公共建筑大抵被拆。河南贡院在城东北,是水势汹涌之地,遂以贡院数百万砖以拯省城危难。水退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兴工重修贡院,次年四月完工,经过这次重修,整个贡院焕然一新,使河南贡院与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广东贡院一样,成为当时全国规模较大的几所贡院之一。
  辛亥革命后,河南贡院改为河南省参议会会址。今天的河南贡院旧址在河南大学内外语楼一带,原贡院建筑无有保存,仅保留有两通贡院碑。一通是《改建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为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牛鉴所撰。两碑碑首刻有二龙戏珠。碑座四面刻有蟠龙和二龙戏珠,雕刻精细,形象生动。碑文为楷书,字迹工整遒劲。碑文记述了河南贡院迁移和兴建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02年9月,河南大学90年校庆。为光复历史文化,校方在原河南贡院旧址上,按照历史照片修建了两座贡院碑亭和执事楼。恢复后的执事楼是当时考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位于贡院碑东侧,为两层楼房,坐东朝西。上下各6间房。两通贡院碑与执事楼,东西呼应,形成颇具历史价值的景观。
  河南贡院作为历代(宋代开始)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场所,在科举考试中一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朝举行的112次会试和顺天乡试中,各有两次不在京城的顺天贡院举行,而是在开封的河南贡院举行的。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銮”途中,路过开封,鉴于“庚子之乱”中京城的贡院被毁,在开封期间,慈禧太后昭示天下:顺天乡试和全国会试地点改在河南贡院举行。这便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十年(1904年)的癸卯、甲辰科会试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十九年的壬寅、癸卯科顺天乡试。这是其他省贡院所没有的,也是清代科举制度史上仅有的两次。壬寅科乡试。癸卯科会试又是清代科举试题真正实行改革的一次,它废除八股文。不再全以“五经四书”为根据出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河南贡院还是清代科举试题改革的发祥地。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自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为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清朝续文献通考》)河南贡院也就结束了它的使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来稿日期:2007-12-13)
其他文献
从2011年至今,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同时环保部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几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为重点发展领域。  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其产业概念、范围一直比较模糊,“环境产业、生态产业、
摘 要:文章以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以著名诗人艾青的家乡F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力争获取F村在乡村档案文化建设中的真实状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档案工作效益滞后性特征、传统档案文化的政治性色彩、乡村档案建设在制度和技术上的缺失以及乡村档案资源匮乏是阻碍F村档案文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由点及面,要想推动我国乡村档案文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在制度建构、技术支持、作用宣传
求职最关键的毋庸置疑当属面试,但真正与老板唇枪舌剑表达自己还要看面试这一关。以前认识个师姐,总听见大家叫她“面霸”,一直以为可能师姐脸长得有点大,后来见到其人发现人家瓜子脸,眉清目秀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过师姐人家绝非浪得虚名,据说她曾经一年之内收到过七份录用通知,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全球最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就有三家向其发出了邀请,而她面试的次数还不足十次,战功赫赫。师姐的经验就是:笔试大家差不多
夏青,20岁时,她是沈阳电台当红的女主持,天天收着雪片般的观众来信,过着90年代“明星”的日子;30岁开始折腾,只身一人来到中央电视台,做起了吃盒饭扛机器剪片子挨骂的实习生,后加入《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栏目。现任“被发现网”董事长。  2012年5月8日,她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用她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上了一堂职场课。    普通话也说不标准的主持人    1993年,我从大学的法律系毕业,面临着
摘 要:《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对档案的定义、本质属性、形成过程等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点评,并从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诸多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构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档案直接形成论”(档案形成在前)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档案学;基础理论;直接形成;探索  《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由刘东斌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笔者自收到该书的第一时间起,就冒着室外最高超过摄氏40度的高温,
调查主题:  民族手工文化与经济互动  ——以贵州水族马尾绣为例  调查人:  北京科技大学 陈聪、谢洪涛等  调查形式:  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  调查摘要: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毛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陈聪、谢洪涛等同学们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水各村、拉外村等地,了解到马尾绣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已在一定程
学校“志愿者协会”经常组织同学们到特殊教育学校、养老院等地做公益。每次接到通知,同学们都会一腔热情,满怀爱心地买礼物、做策划,相当积极主动。大学生时常做义工,献爱心本是好事。可是近日我在几次志愿活动中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志愿者有时候并不受欢迎。  在特殊教育学校,我见到了该校负责接待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的陆老师。谈起是否欢迎志愿者到特殊教育学校做公益,陆老师脸上有些无奈。“不是不愿意,只是有
清晨,我早早赶到办公室,打开窗户,温和的晨风迎面而来,满眼是暖暖的阳光,三三两两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捧着书朗诵。  突然,急速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严厉地问我:“通知毕业班辅导员快到学校保卫处一趟。”去保卫处?肯定是学生出事了!会是谁呢?打架?偷东西?我的心一下子冷了,美好心情荡然无存。  一路上,我反思学生们最近的状况,没发现哪个学生异常啊?到底出什么事了?电话里那人的语气怎么那么急促、冷淡
吃“垃圾”  有位来自波兰的女同学在课上曾经提过西班牙食物回收的事,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请她一定带我去。  提到“回收食物”我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词是“地沟油”,波兰女生告诉我,所谓“回收食物”就是把还能吃的食物从垃圾筒里回收出来,加工后吃掉。我问了一连串问题:怎么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可食用?回收的食物要送到哪些机构去?怎样处理?怎样分发给需要的人??她边笑边说:“没有什么组织,自己吃的,只是一个li
Q最近,和我们学校一直有合作的某英语培训机构来招聘,提供两个职位,一个是talker,另一个是销售助理。我是一本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想找份暑期兼职,就去面试了。面试有两轮,第一轮是中文问答,通过后进入英语口语考核。结果我刚坐下不久,考官就对我一副印象不好的样子,问我说话为什么那么小声,为什么感觉很没有自信。我解释说因为我和他距离很近所以说话就声小了点,而且我性格本身有点害羞内向,只有在很熟的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