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了一件人類祖先视作理所当然,而我们却几近遗忘的事——人类和动物会罹患相同的疾病。科学界已经证实,目前已知的人类主要传染性疾病中,70%以上为动物来源,包括我们曾经遭遇过的流感、埃博拉、SARS等。 回望历史,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每次暴发流行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病毒或许无意来犯,只是寄居在动物身上,包括人类身边的猪和狗,以及远离人类生活圈子的海豹和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了一件人類祖先视作理所当然,而我们却几近遗忘的事——人类和动物会罹患相同的疾病。科学界已经证实,目前已知的人类主要传染性疾病中,70%以上为动物来源,包括我们曾经遭遇过的流感、埃博拉、SARS等。
回望历史,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每次暴发流行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病毒或许无意来犯,只是寄居在动物身上,包括人类身边的猪和狗,以及远离人类生活圈子的海豹和蝙蝠等,由于某个特殊的契机,成为跳进我们族群中的疾病,甚至演化成为人传人的超级大流行。
从身体到行为,从心理到社会,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悠长且深刻。一场又一场传染病的突袭,意在告诉我们正视与动物共有的困境。环境的恶化构成了生存的威胁,人类除了为自己争取更多空间,是否还应该拿出同理心,为动物留一方天地?
更乐观一点看待传染病流行,其实它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安全。人类慢慢意识到所有物种都可以变成危险的哨兵,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各种迹象。预防医学的关口是不是应该再向前移,健康守卫者的使命是不是应该跨越病床,延伸到丛林、海洋和天空?
如今再没有比“隔离”这个词,更为人熟知的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移动互联时代,没有任何人、任何物种能真正隔离,从而独善其身。“你我都是金丝雀”,看似养尊处优,实则不堪一击。因为这个世界的健康,是由这星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与成长、患病与痊愈来决定的。保持动物健康,最终也能帮助人类获得健康。明了这些,传染病才有可能真正被战胜。
其他文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出了问题对人体的危害非同小可。突眼医学上称之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约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20%,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还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正常情况下,眼球四周被眼外肌包裹,周围垫着脂肪和软组织,妥妥地窝在眼眶里。眼眶除了朝前开着一扇心灵之窗,其余部分都是坚硬的骨壁。当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生
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为千分之六。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诊治中约有25%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无胸痛症状,但其中44%~70%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故早期识别冠心病症状对及早治疗和良好预后至关重要。 案例1 刘大妈这两天感觉牙齿隐隐作痛,她以为是牙齿有问题,跑了市内两家口腔诊所,都没查出病因。昨天转诊求医于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并未发现口腔疾患,建
深蹲是一种常见的健身运动,它不需要固定的器械,随时随地就可以练习。 深蹲有哪些好处? 保持身材 如果每天坚持做深蹲,你会发现自己的身材越来越紧致。因为肌肉长期在外力刺激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增长,新陈代谢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燃烧脂肪,所以坚持做深蹲对保持身材很有帮助。 增强腿部力量 深蹲主要是腿部发力,在蹲下去再起来的过程中,不管是小腿还是大腿的肌肉均能得到有效拉伸。经常做深蹲动作,一段
秋季昼夜温差大,冷暖多变,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不注意防护,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秋季要注意呵护胃肠。 呵护胃腸应注意以下几点: 稳定情绪 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忧愁、悲伤、紧张、愤怒均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疗胃肠病,要心情愉快,保持乐观,避免患得患失、焦虑、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规律饮食、不吃不洁食物
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月1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强保证。 王沪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习
儿童肥胖与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早发风险密切相关。澳大利亚“更好健康”网站最新载文认为,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每餐持续时长等饮食习惯十分关键。 1.每餐进食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定时定餐有助于孩子感受饥饿,养成何时吃、吃多久、哪里吃等习惯。专家建议,除了与成人一致的一日三餐之外,幼儿每天在两餐之间(通常为2~3小时)还应有2~3次的牛奶、水果和鸡蛋等加餐。进食地点固定不变,吃多少由孩子自己
● 案例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也渐渐走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3D打印教学是创客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实现创意设计、物化成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在开展3D打印教学时,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了解3D打印技术与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3D创意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接触3D打印
小时候,最爱看武侠片和战争片。江湖上高手如云,大侠飘来飘去,忽而拳来脚往,不分高低,忽而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唯独受伤之后都是一句,“快快把那金创药拿来。”只见一层层包裹之下便是一小瓶“灵丹妙药”,武林高手用过之后再出场时又是生龙活虎。那时我便万分好奇,为这金创药的神秘疗效惊羡不已。 其实不仅是我等凡夫俗子称奇,早在明代时李时珍也为之称奇。1587年,广南府的两名军官,千里迢迢捎了几棵小草,请当时
笔者近日偶读语文版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发现平素熟知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的“乞之”竟然被改为“丐之”。这使笔者大惑不解。究竟是“乞之”还是“丐之”?这引起了笔者探究的兴趣。就此问题,追本溯源了一番。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伤仲永》一文中,此句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书下注释为:“乞,求取。意
《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述:骨碎补原名猴姜。到了唐代才称之为“骨碎补”,据说骨碎补之名还是唐朝开元皇帝所命名的。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常年带兵打仗,将士跌打损伤骨折的很多,皇帝搜集到此药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特别是对粉碎性骨折效果极其显著,故下诏赐其“骨碎补”之名。在历代本草中,能由皇帝亲自命名的药品,骨碎补可谓绝无仅有。这也是对其补肾强骨作用的充分肯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