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晶状体位置预测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是指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有效位置,对于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计算尤其重要,如今有许多研究发现了新的ELP预测方法,比如术前晶状体赤道平面预测ELP,沟到沟(angle to angle,ATA)预测ELP,术中前房深度的测量预测ELP,晶状体前后表面深度预测ELP,术前晶状体三维重建预测ELP,甚至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来预测ELP等。随着研究深入,对ELP的预测方法更加准确,不仅普通的白内障手术效果更加优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睫状沟植入IOL,角膜屈光术后植入IOL,多焦点、散光IOL植入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未来,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升以及预测方法的演变,白内障手术会更加精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2-17)

其他文献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炎(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慢性眼表疾病,常累及结膜和角膜,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及体征易与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或扰动后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整体及其变化的新兴学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代谢组学共同特征表现在三大代谢途径及抗坏血酸途径的显著富集,其中d-葡萄糖、2-脱氧核糖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瓜氨酸、脯氨酸及肉碱含量升高,抗坏血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含量减少。(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