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笔礼,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古代读书人只有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因此称为“人生第一大礼”。举行“开笔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目的是激发他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知识及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孩子们通过身着汉服、自正衣冠、朱砂启智、诵读经典、击鼓明智等活動,展示了古代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校门,在他们开启新的求学旅程之前,汉源国学合作园所-海珠区保利红棉幼儿园和佛山石小实验幼儿园举行了隆重而富有仪式感的开笔典礼,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第一: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第二:启蒙描红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筑和谐社会。
第三:朱砂启智
家长、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第四:击鼓鸣智
“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第五:拜师礼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是人生立世最基本的礼仪原则。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拜孔子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原则的生动体现。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小小的开笔礼,包含着厚重的中国文化的气息,蕴涵着求学问道、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入学前组织孩子们拜师、击鼓,由园长和老师来给孩子们开启智慧的大门,让孩子们从入学的仪式感中体会学习的庄严,以圣贤的教诲为准,并反复强化孩子们的立志心愿。开笔礼既是培养孩子的仪式感,也是培养老师和家长的仪式感,活动结束之后,家长和老师不能热闹过去就完事大吉,而是要借助孩子对活动的新鲜感,启发和引导孩子从懵懵懂懂之中学习做人、开启智慧新阶段。以古鉴今,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历久弥新才是开笔礼对孩子、家庭、学校的重要现实意义。
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校门,在他们开启新的求学旅程之前,汉源国学合作园所-海珠区保利红棉幼儿园和佛山石小实验幼儿园举行了隆重而富有仪式感的开笔典礼,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第一:正衣冠
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第二:启蒙描红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这楷体的“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挨着,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构筑和谐社会。
第三:朱砂启智
家长、班级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又称“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第四:击鼓鸣智
“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为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第五:拜师礼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是人生立世最基本的礼仪原则。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拜孔子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原则的生动体现。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小小的开笔礼,包含着厚重的中国文化的气息,蕴涵着求学问道、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入学前组织孩子们拜师、击鼓,由园长和老师来给孩子们开启智慧的大门,让孩子们从入学的仪式感中体会学习的庄严,以圣贤的教诲为准,并反复强化孩子们的立志心愿。开笔礼既是培养孩子的仪式感,也是培养老师和家长的仪式感,活动结束之后,家长和老师不能热闹过去就完事大吉,而是要借助孩子对活动的新鲜感,启发和引导孩子从懵懵懂懂之中学习做人、开启智慧新阶段。以古鉴今,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历久弥新才是开笔礼对孩子、家庭、学校的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