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语用”:在言语情境创设中实施——以绘本《阿利的红斗篷》教学实践为例

来源 :语文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关于积极语用,浙江大学的潘涌教授在《积极语用:生命本位活力母语及其培育》中有这样的描述:以思维为核心,借听、说、读、写、视、思、评为形式,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下面,我尝试以绘本故事《阿利的红斗篷》》为例来谈如何在言语情境的创设中实现积极语用。《阿利的红斗篷》讲的是一个叫阿利的少年,渴望有一件红斗篷,于是他就从春天开始剪羊毛,清洗、梳直,直到冬天终于织成一件红色的斗篷。对于这样一个
其他文献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以正硅酸乙酯(TEOS)、硅酸钠(Na2SiO3&#183;9H2O)及硅溶胶(Si—sol)为硅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Cu/Si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对羟基苯乙酸乙酯的加氢。通过XRD、N2物理吸附-脱附、H2
合成了2种带吡啶基侧臂的新型不对称卟啉,5-[4-(乙烯基氧基)苯基]-10,15,20-三[4-((2-(O-吡啶-3基)乙氧基)氧基)苯基]卟啉和其水溶性阳离子卟啉5-[4-(乙烯基氧基)苯基]-10,15,20-三[4-((2
<正>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萧楚女的生平,学术界已多有研究,出版了一些论著。对于萧楚女1924年4月至1926年初期间的活动,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要作进一步探讨。一、萧楚女没有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众多的论著普遍认定,1926年1月1日萧楚女在广州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并非如此。其根据如下: 1、据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保存的《新黎里》报第60期,1926年1月16日第三版刊载:“江苏省吴江县第四次全县代表大会,民国十五年一月一日下午在平望镇召集,出席者除
为有效地制备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对溶剂热法制备g-C_3N_4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并对g-C_3N_4降解苯酚的性能和机理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及溶剂种类对g-C_3N_4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