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无能,亚洲胜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凯硕先生的第三部著作《新亚洲半球》,封面印有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的推荐语:“在以后10年之内,本书是任何希望或将要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人所必读之书。”鉴于马凯硕早有“亚洲的汤圆比”之称,萨默斯此语并不为过誉,只是,此书对西方有如忠言逆耳。《经济学人》就称,“马凯硕关于亚洲必胜的观点和他所驳斥的西方必胜论一样无聊和欠说服力。”
  亚洲不靠民主也能成功吗?马凯硕总结的“7条智慧支柱”——自由市场经济、科技、用人唯才、务实、和平文化、法治及教育。似可作为答案。这些特性普遍存在于西方社会中,但正被亚洲国家引入或重温。马凯硕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捍卫亚洲利益,二者可并行不悖。
  近年来,唱衰美国的著作汗牛充栋,而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不是以类民主党人口吻对美国政策大加批判,而是马凯硕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印度裔和曾经的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讲出了自己的心声和独到观察。比如,他大谈手机、留学生对南亚经济的催化效应,描述欧盟被农业既得利益团体和语言民粹主义绑架后的涣散无力,东盟又如何成为东亚外交的领头雁,等等。他引用的各种凸显亚洲经济成就的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
  马凯硕常用的参照系还有人口和历史。在他看来,倪占世界12%人口的西方不应幻想可以主宰全球其他88%的人的命运,而美国偏袒以色列,不但触怒2亿多阿拉伯穆斯林,还得罪另外12亿非阿拉伯穆斯林;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具有理性主义传统,波斯文明的成熟度不亚于印度文明,而宝莱坞的魅力说明印度的宗教宽容精神足以跨越东、西方文化的鸿沟。
  在“西方无能,亚洲胜出”一章中,马凯硕称,西方在自由贸易、全球变暖、核武器扩散、中东、伊朗等问题上都已捉襟见肘,是时候“师法亚洲之长”了。而他所举的反面例子,听上去更像是穆斯林社会或印度人长久以来的抱怨,诸如:五大国拒绝停止核试验,首先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而在制裁印巴核试验的同时,却对以色列不闻不问;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伊战,令安理会权威在伊朗等国受到鄙视;美国自己不跟伊朗对话,何必强求印巴和解?
  对于亚洲如何胜出,马凯硕以中国和欧盟作比。他指出,欧盟在巴尔干问题上没能避免战争,在中东四方套谈中亦未发挥领导角色,迄今未能与毗邻的北非和土耳其发展长期建设性关系,还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初逃之夭夭,向东亚显示自己不是一个可共患难的朋友;相反,中国长袖善舞,不但加入了有美国参加的亚太经合组织,还主动帮助东盟度过危机,并与之达成自贸协定,且与日本外的所有邻国建立起共赢伙伴关系,这证明亚洲人更有能力创造新秩序。因此,他呼吁西方认清形势,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银行和IMF中给亚洲国家让权。
  尽管对亚洲抱以厚望,马凯硕勾勒的来来4个垒球领袖候选——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各自的现状都不能令他满意,于是他又试图将三大西方原则(民主、法治、社会正义)贯彻于改革后的联合国,并敦促西方走出自己的文化安乐窝,通过创建与东方的平等合作关系来解决目前的种种难题。这种理想,用本书的副标题概括就是:势不可当的全球权力东移。
其他文献
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对于“电视剧政治”的批判,大抵是公允的。我们对于历史大都难以抱有同情的心态去读,或热烈崇拜帝王的文功武治—— 一个强势的皇帝懂得调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专制远比民主更富有效率。  另一个极端则将这些皇帝们批评得一无是处:残暴、阴险等等。我们今天拍的电视剧大抵是持前面的观点,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权力情结,只有权力才能特事特办并彰显自己高人一等。批判的人则总是以世界上最
受推崇的“个性”  有次逛街入一小店买点日用家什,听见旁边两个姑娘在挑选什么东西,其中一位说:“才10块多啊,这么便宜,很个性的!”我侧眼一瞅,她们好像正在挑选一样时尚的头饰。我这人已经过了讲个性的年纪,但也知道那东西在她们看来一定很特别。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性”在许多人看来便成了一件生活必需品,而“扼杀个性”几乎沦为教育学上的犯罪。在这种风尚之下,大家都信心满满地相互鼓励着寻找自我,无论它是
从经济数据来看,在全球经济的风雨飘摇中,中国似乎风景亮丽,但这并不必然说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问题。    政策偏差?  2008年面对50年或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采取较大力度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是必要的。事后的情况表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相当明显,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强劲回升,四季度经济增长再次回升到10%,而且基本持续到现在。这里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是面对200
1845年,英国皇家海军上尉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128人,乘两艘蒸汽铁皮船厄瑞波斯号和恐怖号驶入北极,最后不知去向。直到现在,这次航行仍是史上极地考察最震撼的悲剧之一,也将长达4个世纪中对“西北通道”(即跨越北冰洋实现欧亚直航)探索的失败推向了高潮。  今天,一场更加惨痛的北极悲剧正在上演:北极地区的海洋冰盖正在融化之中。今年8月,持续几十年的逐渐消融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北极冰盖存量新低。事实上,自
11月19日晚祷后开始的埃及警民冲突,究竟是“第二次革命”或“第三次革命”,似乎并不重要。正如法国电视二台记者所评论的,关键在于,这次冲突的场景似曾相识: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诸如解放广场、内政部大楼门前,以及亚历山大和苏伊士等地,要求当权者赶紧交权,而当权者则试图用高压手段“清场”,“清场”不力后则改取缓兵之计力图“时间换空间”。甚至这出戏的细节,如警方射向示威人群的催泪弹、橡皮子弹或实弹,和示威
温和路线得以彰显,有利于特区政府的长治久安。但民主党却因择善固执而付出了沉重的政治代价。这种路线能否成为香港社会的主流思想,仍是一个未知之数。    政改方案通过后所引起的泛民内斗余波,实在令人始料不及。民主党以及由民间团体所组成的终极普选联盟,满以为千辛万苦争取回来的区议会改良方案,会得到泛民主派同道支持,不料却引来“引狼入室”、“黑箱作业”等唾骂,甚至有人怀疑民主党的政治诚信,指责与政府妥协便
去年9月,借参加意大利安博思论坛年会之机,再次游访了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流连于教堂、博物馆与闹市之间,一面是高耸的塔楼、肃穆的教堂、受难的耶稣、幽寂的福音一神权的庄严与沉重无所不在;另一面却是琳琅的市场、诱人的食肆、喧嚣的游人、奔放的夜店——人世的食色与诱惑四处流淌。反差如此之大,却又如此紧密地缠绵在一起。令人遐思。  毫无疑问,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倡导人文主义,
6月底,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举行(201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分组讨论议题是“资产追回”,非常契合当下中国现实。从声讨逃官到曝光“裸官”,公众对腐败分子将巨额资金汇出境外妄图“贪了就跑,跑了就了”的行为越来越愤怒。追回腐败资产是突破这类腐败案件的重要证据,也是防止贪官外逃的核心控制点。  不少腐败官员抱有“一人坐牢,幸福几家人;腐败我一个
目前核电建设还存在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建设能力有限等短板,决策部门应对地方政府、业主公司、项目开工顺序、时间、技术、安全等因素进行慎重的通盘考虑。    生活本身是最好的编剧,远比戏剧更精彩。8月9日,身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的孙勤在广州出席“亚洲能源论坛”,纵谈中国未来的核电规划调整,他本人斯时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数天后他就要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核电问题。  8月13日,孙勤被任命为中国核工业
策划人语  当美国兴起的“次贷危机”悄然转换面目,成为“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依托旧日的世界贸易体系而行的经济增长快车道也就面临一个清楚的终结。危机对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冰岛政府的破产足见这一挑战的严峻程度。  国内,具体的经济对策接连出台,人们随之越来越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制约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上,希望深化改革,化压力为动力,以治道变革应对经济形势,开启下一个30年的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