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钻孔的城市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来源 :工程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目前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其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稀疏实测钻孔的分布特征,采用空间自协方差插值法、尖灭点处理算法及Loop细分算法,生成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尖灭处理虚拟钻孔及细分光滑虚拟钻孔,然后基于实测钻孔和虚拟钻孔,运用Civil 3D平台的地质建模功能,快速构建出符合地统计学规律的、反映研究区现场地层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地质信息的直观可视性、兼容性以及可编辑性,为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通过三维地质模型获取地质信息提供新方法。
其他文献
1946 年 7 月的某一天,上海宝山县大场镇香花桥北块的宝华寺大门口,挂上了一块大校牌——“上海少年村”,这是赵朴初亲笔书写的。赵朴初创办的少年村,是收容教养流浪儿童的慈善机构。这些儿童大的不过 20 岁,小的才 10岁出头。他们从街头流浪到进入少年村,就进了自己的“家门”,有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赵朴初先生的亲自关怀下,在这种进步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下,流浪儿童改变了不良意识和习惯,迅速成长
\"人人都是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这句话是当代艺术史上被引用率最高的“名言”之一,他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富影响力的德国艺术家。作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的课堂是众多年轻艺术家的“启蒙”之地,通过艺术与社会实践,他推动了战后德国艺术教育民主化进程。
河北辛集人,现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给孩子们的诗园》(叶嘉莹、屠岸、金波主编,高昌赏析)及《唐诗故事》《公木传》《玩转词牌》《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20世纪诗词赏鉴》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2021年是苏轼逝世920周年,所以近日来,很多人都在写
项目式学习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国内教育界也逐渐开始探索研究它。经实践发现,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