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即为民主理论的核心. 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适合用在公共的事务上,而不适用于决定私人事务上,也不能适用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 若不谨慎运用它,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的弊端,如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等,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所用的思想、方法要严谨、科学,要精益求精.
【关键词】 少数服从多数;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教学弊端
少数服从多数思想即为民主理论的核心.而少数服从多数思想适合用在公共的事务上,不适用于决定私人事务上. 那么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少数服从多数能不能适用呢?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把火柴盒放在桌面上所占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动手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在汇报火柴盒的长时,有的学生说是5.7厘米,有的说是5.8厘米,争执不下. 教师先让测量结果是5.7厘米的同学举手(有十几名学生举手),接着说:剩下的同学测量的都是5.8厘米,少数服从多数,火柴盒的长就是5.8厘米.
针对这一种情况,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并走访了几个班级的学生,通过研究和总结,认为这样做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课堂上教师使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话,那么各层次的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于好学生来说,心理很是不服气,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为什么不对呢?长此以往,好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使自己的主见不能形成能力,同时对老师上课产生抵触情绪,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上课都不愿意听讲了,那么学习成绩就会渐渐地下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本来学习行为习惯就不够牢固,再加上老师用了少数服从多数后,对学习更加迷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不知道思维的方法,老师辛辛苦苦讲的方法,全部都丢掉了. 对于老师来说,得不偿失. 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去动脑筋了,等别人汇报的时候,看看人数的多少,跟大多数的人举下手就行了,说不定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呢.
对于学困生来说,那就更不要说让他们独立思考了,本来就不会,正愁没有办法混过去呢,正好有这个机会,也就滥竽充数,落得个轻松. 老师这时可就没有办法对反馈过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了,也不知道学生到底会了没有,只知道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也就落了个不了了之了.
每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学习态度也不会端正,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认真的. 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不要紧,只要跟着大部分人走,准没错. 这样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起来,还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
二、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了影响以后,对题目的思维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来老师讲解的方法学生还能记得,现在来一个少数服从多数,学生就产生疑问: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对不对呀?不对我就得改;如果对了,那为什么别人跟我的想法不一样呢?一堂课的时间很有限,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去思考方法对不对了,就没有注意听老师讲下面的内容,数学课上的内容是一环接一环的,如果其中一环没有接上的话,那么学生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自然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了.
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数学教学片断:老师让同学们用笔算的方法计算5 × 20 + 5 × 21 + … + 5 × 30,看等于多少,过了一会儿有一大部分同学的得数是1370,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算出的并不是1370,而是1375. 同学们举手回答后,老师当场选则多数的答案. 这一小部分的学生对这一答案肯定是有想法的,而且也是正确的,在接受了少数服从多数的事实后,在思想上就会麻痹,就不会去认真思考到底是什么问题了,更不要说去严谨地思考问题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思维坏习惯就会支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最后达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地步.
三、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及好逸恶劳的后果
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如果不严谨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班的一名同学有一个玩具天天放在书包里,但他从来不拿出来. 有一天那个男孩上厕所,他们班长收作业,但那个男孩不在,于是班长翻他的书包,看到那个玩具非常漂亮,于是他就拿走了,并在班里给每个人看. 那个男孩回来后,发现玩具不见了,他看见自己的玩具在班长那里,于是他到班长那里去,说:“班长你拿我的玩具干嘛?”班长说:“喂!这明明是我的好不好!”后来班长想了一个办法,说:“我们投票,谁的票数多这个玩具就是谁的. ”那个男孩在犹豫,班长说:“你不敢吧!”那个男孩一听,不服气就答应了. 十分钟过去了,票数结果是30比2. 难道这个玩具是班长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起到一个育人的职责,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做法,学生有时不去想它积极的一面,只想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再说了,少数服从多数用在教学上也行不通,所以一定要给学生讲明道理,有一个正确的理由,同时要符合自己传授知识的内涵.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既严谨而逻辑性又特别强的学科,数学上讲究的是一字千金,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就会使题目的意思全部改变,甚至意思会倒过来,这就对我们数学老师的要求很高. 数学又是一门计算的学问,既然要计算就得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这个数字必须是具体的,如果不能得到具体数字,也可以通过求近似数的方法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字.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方法要严谨、科学,要精益求精,所讲的话,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才能讲出来,千万不能想当然的去说、去用.
【关键词】 少数服从多数;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教学弊端
少数服从多数思想即为民主理论的核心.而少数服从多数思想适合用在公共的事务上,不适用于决定私人事务上. 那么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少数服从多数能不能适用呢?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把火柴盒放在桌面上所占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动手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在汇报火柴盒的长时,有的学生说是5.7厘米,有的说是5.8厘米,争执不下. 教师先让测量结果是5.7厘米的同学举手(有十几名学生举手),接着说:剩下的同学测量的都是5.8厘米,少数服从多数,火柴盒的长就是5.8厘米.
针对这一种情况,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并走访了几个班级的学生,通过研究和总结,认为这样做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容易造成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课堂上教师使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话,那么各层次的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对于好学生来说,心理很是不服气,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为什么不对呢?长此以往,好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使自己的主见不能形成能力,同时对老师上课产生抵触情绪,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上课都不愿意听讲了,那么学习成绩就会渐渐地下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本来学习行为习惯就不够牢固,再加上老师用了少数服从多数后,对学习更加迷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不知道思维的方法,老师辛辛苦苦讲的方法,全部都丢掉了. 对于老师来说,得不偿失. 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去动脑筋了,等别人汇报的时候,看看人数的多少,跟大多数的人举下手就行了,说不定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呢.
对于学困生来说,那就更不要说让他们独立思考了,本来就不会,正愁没有办法混过去呢,正好有这个机会,也就滥竽充数,落得个轻松. 老师这时可就没有办法对反馈过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了,也不知道学生到底会了没有,只知道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也就落了个不了了之了.
每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学习态度也不会端正,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认真的. 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不要紧,只要跟着大部分人走,准没错. 这样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起来,还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
二、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了影响以后,对题目的思维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来老师讲解的方法学生还能记得,现在来一个少数服从多数,学生就产生疑问: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对不对呀?不对我就得改;如果对了,那为什么别人跟我的想法不一样呢?一堂课的时间很有限,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去思考方法对不对了,就没有注意听老师讲下面的内容,数学课上的内容是一环接一环的,如果其中一环没有接上的话,那么学生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自然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了.
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数学教学片断:老师让同学们用笔算的方法计算5 × 20 + 5 × 21 + … + 5 × 30,看等于多少,过了一会儿有一大部分同学的得数是1370,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算出的并不是1370,而是1375. 同学们举手回答后,老师当场选则多数的答案. 这一小部分的学生对这一答案肯定是有想法的,而且也是正确的,在接受了少数服从多数的事实后,在思想上就会麻痹,就不会去认真思考到底是什么问题了,更不要说去严谨地思考问题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思维坏习惯就会支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最后达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地步.
三、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及好逸恶劳的后果
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如果不严谨的话,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班的一名同学有一个玩具天天放在书包里,但他从来不拿出来. 有一天那个男孩上厕所,他们班长收作业,但那个男孩不在,于是班长翻他的书包,看到那个玩具非常漂亮,于是他就拿走了,并在班里给每个人看. 那个男孩回来后,发现玩具不见了,他看见自己的玩具在班长那里,于是他到班长那里去,说:“班长你拿我的玩具干嘛?”班长说:“喂!这明明是我的好不好!”后来班长想了一个办法,说:“我们投票,谁的票数多这个玩具就是谁的. ”那个男孩在犹豫,班长说:“你不敢吧!”那个男孩一听,不服气就答应了. 十分钟过去了,票数结果是30比2. 难道这个玩具是班长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起到一个育人的职责,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做法,学生有时不去想它积极的一面,只想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再说了,少数服从多数用在教学上也行不通,所以一定要给学生讲明道理,有一个正确的理由,同时要符合自己传授知识的内涵.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既严谨而逻辑性又特别强的学科,数学上讲究的是一字千金,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就会使题目的意思全部改变,甚至意思会倒过来,这就对我们数学老师的要求很高. 数学又是一门计算的学问,既然要计算就得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这个数字必须是具体的,如果不能得到具体数字,也可以通过求近似数的方法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字.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方法要严谨、科学,要精益求精,所讲的话,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才能讲出来,千万不能想当然的去说、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