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记

来源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计算时,数学老师让我们把魔方带来当学具。自打能光明正大带魔方进校,同学们对魔方的爱与日俱增。但这些颜色不同的小方块真是折磨死人了,总有一块两块不肯乖乖复位。同学们只能想出损招,把上面的小方块拆掉,然后再按颜色组装上去。不过,这种方法不仅麻烦,还有毁坏魔方的风险。
  我灵光一闪,嗅到了商机,决定马上付诸行动。我在网上找来魔方教程,边学边盘算着:如果我会还原魔方,同学们一定都来找我帮忙,到时我再看情况收一点费用,哈哈,成为富翁指日可待,我学得更起劲儿了!
  第二天,我一到学校,就兴奋地站上讲台,神气十足地宣布:“同学们,本少爷已深得还原魔方技术的精髓,决定开店为大家解决难题,欢迎各位带着魔方来店体验!”话音刚落,同学们已举着魔方把我的座位围得水泄不通,这也太疯狂了,至少要排个队嘛!我不耐烦地大喊:“让一下,让一下,老板还没有到店呢!”同学们停止了喧闹,乖乖给我让出一条道来。我仿佛是明星走红毯一般,别提多威风了!
  等我安稳坐下,顾客们又开始激动起来,嚷嚷着:“先给我还原!”我见时机成熟,便把心中酝酿许久的话抛了出来:“男同学,与我是朋友的可以免单;与我不是朋友的,视相貌定价,顺眼的一元,看不顺眼的要两元。女同学,就按学习成绩定价,90分以上的付一元,90以下的付两元。在还原魔方的过程中,如果有客户催我快点,我便不再为他服务。跟我关系好的优先。”
  听到条件后,除几个可以免费的朋友外,其他人都一哄而散,纷纷找廖尚知去了。原来廖同学在很久以前就会还原魔方,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果然人算不如天算。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廖同学如何操作,哇,他还原魔方的手法娴熟得很,简直就是“横扫千军”的速度!估计我这店还没开张就得倒闭!
  幸好,廖尚知才还原了一两个魔方,就不耐烦地溜到楼道散步去了。同学们实在受不了魔方不能还原的痛苦,只得又转过头来找我。
  “先付钱再服务。”我一边收钱一边费尽心力还原魔方。虽然难免有人浑水摸鱼,没给钱就溜了,但我见桌上有着几张票子就心满意足了,毕竟这是我自己动脑筋挣来的第一桶金呀!
  可惜,正当我兴奋地想着再怎么挖金矿时,班长走过来,嘴里蹦出一句冷冰冰的话:“学校里不能做生意,你不知道吗?收的钱如数退还!”
  我的第一桶金哟,就这么从我眼前消失了!
  指導老师/肖晓旭
  发稿/庄眉舒
  @彩霞满天:小财迷还真不少!“把知识转换成金钱”的想法没有错,但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和场合哦!
其他文献
妈妈出差了,家里只有我和爸爸两个人。  星期天上午,我对爸爸说:“爸爸,平时你工作忙,都不做菜,今天我们就点外卖吧。”“No!No!No!”爸爸连连摇头,“儿子,爸爸今天给你露一手,秀一秀我的厨艺,如何?”我大声说:“好呀!我还没有吃过你做的菜呢,今天有口福了。”  爸爸淘好米放进电饭煲,插上电源,然后兴致勃勃地去买菜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在厨房里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哗哗哗”洗起了菜。我好奇
期刊
事情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日。  妈妈住进医院的第二天,病房里住进来一位老奶奶。  那天,妈妈要吃油条。我买了来正要给妈妈吃,只听“哐”的一声响,病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叔叔背着一位老奶奶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  这个叔叔是从三公里以外的小村子把他母亲背到医院里来的。看上去,老奶奶足有八十岁,嘴有点歪,手脚不能动。从进病房后,老奶奶没出过声儿,只听见那位叔叔“娘啊,娘”地叫个不停。医
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学校的孩子,我们会被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劳动。这些劳动当然免不了辛苦,有一些甚至非常劳累,却也往往充满意想不到的乐趣,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它们是一张张闪闪发亮的记忆的丝网,将我们每个人网在其中,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原味薯片一样纯净快乐的质地。  说起来,那真是一次意外降临的集体劳动。那时候我刚刚上初一,是在一所名叫渣津中学的乡镇中学就读,学校位于渣津老街的入口处。除
期刊
每当黄昏时  夕阳奶奶提着金圆桶  给大家撒蜜糖  调皮的浪宝宝  在海上追逐着蜜糖  抢到了很开心  笑成朵朵金花  山顶的狗尾草  尾巴尖儿滴着蜜  风娃娃跑来舔一口  一起跳起搖摆舞  麻雀的家在西边  夕阳奶奶把最后的蜜  悄悄搁在树巢上  给小麻雀当晚餐  当她分完所有蜜  收起圆桶回家了  她离开的背影  洒下一片温柔  发稿/赵菱
期刊
吃过一顿丰盛的晚餐,望着满桌的杯盘狼藉,奶奶伸了伸懒腰,慢悠悠地问道:“今天的碗谁来洗?”妈妈立马说:“要不我们抽签吧,谁抽到了谁洗碗!”我一听来了兴趣,从书包里掏出三张纸和一支笔交给妈妈。  妈妈拿起笔刚要写,突然又停了下来,对我说:“你去烧下水,我一会儿就写好。”我转身把水壶装满,放在底座上开始烧水。我边擦手边回头,看见妈妈已经写好了抽签的纸条。三个人,三张签,先下手为强!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一张
期刊
九月开学,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王老师。第一节语文课,王老师没上新课,而是在黑板上写了“精准扶贫”四个大字。说起扶贫,我还是知道一些的,我们村里的村干部经常带着上面的领导来村里扶贫走访。我正诧异,就听王老师说:“从这学期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在正式学习语文之前,我们一起启动一项工程——‘精准扶贫’工程,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摘掉成绩落后的帽子,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前期调查,王老师把全班
期刊
他长着一嘴的胡茬,目光锐利而有神,两根手指之间经常残留一些白色的粉笔灰。他看上去一副很忠厚的样子,实际上“狡猾”得很。  昨天放学前,他笑着说:“今天的作业就根据大家名言积累的情况来布置吧!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熟讀唐诗三百首——”他话音刚落,大家脱口而出:“不会作诗也会吟!”他提起笔,在黑板上写下“诗”字。  “饭不可一顿不吃——”他继续说道。  这还不简单,“书不可一日不读!”他重复着
期刊
1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但我妈是个片警,五点半才下班,遇到突发情况还会更晚,我爸又长期在外地,用她的话说就是“你爹他根本指望不上”。我妈一向警觉,再加上处理过不少丢小孩的案子,所以更不允许我独自走回家,怕我走失,或者被“拍花子”拐走。  于是我只好每天守在学校门口,对着我妈过来的方向望眼欲穿。眼看着周围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被父母接走,或者坐在爷爷奶奶的三轮车后面摇摇晃晃地离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