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1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入(15min以上),每4周重复1次;对照组82例采用帕米膦酸钠90mg静脉滴入6h,每4周重复1次。结果提示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对照组各为92.3%和82.9%,P=0.073。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16.4、12.6d,P=0.184;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发热发生率略高于治疗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药泰素帝联合顺铂(DC)及健择联合顺铂(GC)治疗晚期NSCLC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经两个方案治疗后40例患者的缓解率(R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
探讨三氧化二砷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对62例和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三氧化二砷和单纯常规药物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常规药物联合三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和整合素α5β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
本文对于铝合金试样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研究了其金相组织,同时对断口进行仔细观察并分析,之后具体阐述了裂纹形成及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