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MHD并接受PTx治疗的20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作为PTx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MHD患者122例作为对照组.PTx组患者于手术前后检测甲状旁腺功能、超声心动图及24 h动态血压,对照组同期在血液透析前进行检测.依据术后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将PTx组患者分为血压节律正常组和血压节律异常组,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功能间的关系.结果 PTx组术前全天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而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ΔSBP%)、舒张压下降百分率(ΔDBP%)均低于对照组;PTx组术后全天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降低,夜间ΔSBP%、ΔDBP%均较术前升高[(10.6±2.2)%比(3.1±4.0)%、(10.8±2.6)%比(3.8±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x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x组术后LVESD、LVEDD、IVST、LVPWT、LVMI均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55±7)%比(47±9)%](均P<0.05).依据患者PTx术后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节律正常组(132例)和血压节律异常组(68例).血压节律异常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夜间ΔSBP%、ΔDBP%均低于血压节律正常组,LVEDD、IVST、LVPWT及LVMI均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LVEF低于血压节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PTx术后LVMI与全天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夜间ΔSBP%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Tx可有效控制MHD并发SHPT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术后血压明显下降,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后LVMI与全天收缩压呈正相关,与夜间ΔSBP%呈负相关,术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将加重MHD患者的心功能损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女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的346例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围绝经期组(166例)和非围绝经期组(180例),按照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点将观察人群分为低Gensini评分组(195例)、中Gensini评分组(59例)和高Gensini评分组(92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Logist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对血脂不达标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9例血脂不达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9例患者中继续原有他汀类药物治疗61例(对照组),在原有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28例(观察组).比较2组危险因素、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和靶病变所在血管等基线资料,基线和12个月后随访时的血脂水平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结果,记录随访期间死亡、心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肠道微生物也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与大脑进行双向调节,这个通路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随着年龄的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减少,肠黏膜屏障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毒物质的吸收增加.失调的肠道微生物会影响肠道内神经递质的产生,肠道微生物也产生致炎物质如脂多糖及淀粉样蛋白,导致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的死亡,上述因素均与AD的发病相关.本文阐述了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