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普鲁卡因对安氟醚的肺泡最低浓度(MAC)的影响——普鲁卡因MAC之测定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内以1mg/kg/min滴入普鲁卡因,在18例(男15,女3。年龄18~42岁)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测定其对安氟醚MAC之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导以大白鼠通过窒息致心跳停止形成脑缺氧的模型应用利多卡因后的存活率、存活时间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所进行的观察。实验过程直接描记平均动脉压、血气监测并于心肺复苏后每30分钟进行一次神经功能缺欠记分。观察3小时。结果利多卡因实验组经心肺复苏心脏得以复跳者较多;心肺复苏平均所需时间较短;酸血症的程度较缓和。实验组存活率为53%,对照组为10%。实验组的存活时间亦显著延长。后两项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期刊
20条狗在静脉滴注硝普钠(SNP)期间进行了全血氰化物和血浆硫氰酸盐含量的实验研究。实验狗分成A组(n=10)和B组(n=10)。结果显示血氰浓度与SNP滴注速度和总剂量密切相关。滴注速度为10µg/kg/min的A组(SNP总剂量< 1mg/kg/100min),血氰水平低于0.6µg/ml;但滴速为20µg/kg/min的B组,血氰水平进行性增高,50分钟后(SNP总量>1mg/kg)血氰含量
本文观察了戊巴比妥钠、羟基丁酸钠、安定等药物对丁吡卡因毒性的预防作用。用小白鼠、大白鼠进行了药理实验,发现戊巴比妥钠镇静剂量和麻醉剂量均不能预防丁吡卡因的毒性反应,而更大剂量、不但没有防护作用,反而出现毒性作用的协同。本文观察到羟基丁酸钠对丁吡卡因毒性有较明显的防护作用。羟基丁酸钠、安定能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其预防丁吡卡因毒性作用可能与此有关。临床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羟基丁酸钠是值得考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