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捕捉动态资源,让课堂生成更丰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一、 及时捕捉随性生成,让思维智慧在师生互动、交流中碰撞
  随性生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智慧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的教学方式。此方式“纵容”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成为秉持着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操守者。
  例如,在教学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时,许多同学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超出了教者的课前预设。有说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因为课文的第3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热闹的众宾狂欢图呀,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年长的滁州太守,喝得醉醺醺的,不是月下独饮,而是和他的百姓们开怀畅饮。这是一种乐,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的快乐,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快乐。所以,是表现与民同乐的。也有说是寄情山水,抒发作者郁闷心情的。文章是欧阳修被贬官到滁州时写的。作为一个忠志之士,时刻想着为国分忧,但朝廷昏庸,奸邪当道,忠臣良将被排挤遭打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亡,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借酒消愁,只能游山赏水,排解心中的块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着各自的见解。教师在保证不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收获自己的阅读感悟,拓宽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及时捕捉随机生成,让学习环境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构建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闪现精彩的生成。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大家都笑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亿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都哑了。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第二,“万万”好像给人一种比“亿”多的感觉。这时,学生们又笑了。于老师当场给予了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
  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傻”问题,在比较中帮助学生对汉字重叠作用的理解。面对学生的“傻”问题,于老师没有嘲笑,而是用微笑感谢学生参与,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老师一个灿烂的微笑都会增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从而让个性化的思维有了张扬的空间。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见解,充分发挥创造性,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成性。
  三、 及时甄别随意生成,让教学任务在教师主导、引领中完成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是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教师要用睿智的眼光去捕捉学生那“昙花一现”的思维火花,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生成的动态资源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是否真有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学生能否普遍从这一动态生成资源中获得三维目标的提升?对课堂上的一些随意生成,教师要快速反应,接住学生不经意间冒出来的“怪”问题,迸出来的“怪”想法,想出对策,是组织讨论?是一两句话巧妙点拨?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再生枝节”,继续将课堂引向深入?只有随机应变、因
  势利导,才能应付自如,促进精彩生成,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一位老师执教《生命桥》一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品读斑羚飞渡那一庄严而神圣的场面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老羚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有学生说老羚羊舍己为人,令人佩服;也有学生说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为年轻羚羊搭起生命的桥,可惊可叹。可有一学生却说:“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年轻羚羊忘恩负义,以老羚羊的死亡换取自己的新生。”此时,教室里一片哗然。这种想法很纯真,学生在感受到老羚羊的甘为人梯、从容赴死的大无畏气概的同时,也为它们的牺牲而深深惋惜,他们多么希望悲剧能够避免,这种见解正是学生美好而善良愿望的表现,但我们能这么评价年轻羚羊吗?很显然,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相悖。这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对课堂上的这一随意生成,快速反应,接住学生不经意间冒出来的问题,想出了对策,组织学生讨论“假如年轻羚羊不‘忘恩负义’,拒绝老羚羊的牺牲,后果会如何?”许多学生认为,面对生存环境的险恶,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动物经常会做出这种牺牲,而幸存者则背负着更多同类的期望和使命,它们必须顽强地生活。原先那位不同意大家说法的学生站起来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生活还将继续,活下来也是一种责任。此时教室里掌声四起……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上,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及时甄别,因势利导,引出正确的想法,帮助学生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让教学任务在教师主导、引领中完成。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从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开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童的母语学习再也不要从四书五经开始,而是代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白话文,这些长短句常常是为学生量身定做,再也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不是替圣人立言的古文。这是否就是如今所说的语文教育以及教材编写的儿童视角?  以儿童为本位,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和关怀,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今天,我们重新检视语文教育的儿童视角及教材应从哪些方面
一、 以习字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1. 通过“临池”,探究汉字的书写规律。我们在写字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利用“法帖”,观察、比较找出汉字的结字规律,做到反复推敲,从而去领悟、归类。例如,教同偏旁的字:“榆、焚、杏、李、梁”时,学生反复比较这几个字后,发现都是“木”字旁,但“木”的位置不同,写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时,“捺”变成“点”;“木”在上时,“竖”写短些,“撇、捺”要
一、 基于学情,“新”“旧”相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表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学起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对于某一语言训练点,我们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训练内容,架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有语言上的增量。如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
要实现低年级写字指导的高效,我们提倡备课“精耕细作”。“精耕”,是指精心备课,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汉字书写的规律集中指导,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做到讲有侧重;“细作”,则需要教师从儿童认知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在教学策略上追求讲有规律,讲有针对性。  一、 利用教材的编排序列,讲有侧重  1. 利用整个低年级教材的生字编排序列,确定年级训练目标。在对苏教版小语教材一二年级生字进行归类和梳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