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概述了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概念及意义,探讨了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就推动、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提出建议,希望对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科学化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财政预算;对策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日趋明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当前5G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其正在从纵、横两个维度影响、并改变政府的管理工作方式。其中,财政监督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日常运行的监管体系,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当前,财政监督机构应如何将财政管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实现财政管理的转型和创新作为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其中,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就是财政监督机构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的状况,从建立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冀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的日趋完善有所帮助。
一、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概念、意义及要求
2013年国家颁布《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其明确阐述财政动态监控的内涵,实施方案及管理职责等方面内容。2015年国家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财政在工作开展、机制建设及技术保证等方面存在不足。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其内涵即:将电子网络信息技术与财政资金相结合,对财政资金进行动态监测的信息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研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一方面能够纠错,一旦发现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结算过程中发生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与预算单位实时沟通,在源头上能够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严肃财政资金使用纪律。在监控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整个过程中,利用其纪律性和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实施财政廉政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财政资金的使用相结合,对财政资金整个调整、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平时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击监督检查工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及规范性,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存量,有效增强财政资金监督左右,结合其他财政措施,能够提高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使用、杜绝违规等。
二、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地市各级财政部门已有效实施,并且取得显著的监管成效,个别同志开始有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认为没有必要再搞财政动态监控。当前,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已经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限制,又要进行动态监控,主观上不支持财政执行革新的理由是:现有国库集中支付条款中要求“三不变”原则,在财政资金支付、调整过程中,假如作为责任主体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行为,部门单位本身可发挥监管作用,上级领导部门不必过多干涉。这些都是财政预算执行改革过程中的误区,其不利于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财政管理工作不到位
1. 财政预算项目不具体。有些地方在年终预算中追加的“增人增资及奖金”项目,此项目中既包含年度新增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也包含新增人员的定额公业务费,此种情况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管理。
2. 公务卡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公务卡在使用过程中便利、快捷,好处非常明显,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公务卡刷卡支出与现金支出的占比不到20%,说明其在替代现金结算功效的空间上还有较大的潜力。
3. 个别单位账户清理不彻底。财政执行改革后,要求单位不允许存在银行账户,但目前个别单位仍然保留实存账户,单位的这种账户,其收支业务不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管理范围内,其不利于实施财政资金执行动态监管。
(三)监控功能存在缺陷
1. 预警控制功能存在缺陷。如财政制度要求财政性资金不允许向投资性单位进行支付,监控系统通过对收款人名称进行过滤、控制,搜索收款人信息中是否包含“投资”二字,确保支付业务的合规、合法。但是,对于如“XX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家餐饮性企业,单位向该餐饮企业支付餐费时,因该单位名称中有“投资”二字,其就会触发预警规则,并被监控系统“误杀”冻结,此种情况将影响正常支付结算。
2. 现金控制措施单一。目前,对于备用金限额的管理措施采用:控制单日现金提取量。但是,有些单位在提取现金过多,超过规定额度时,通过采用化整为零的途径,将超额资金分为多日提取,避开财政动态执行系统监控。因此监控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和管理措施需進一步提高。
三、推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一方面加强领导组织,利用工作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现代化宣传媒介,宣传财政动态监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动态监控机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高各个层面人员对财政执行改革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有效开展预算法律法规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各部门间相互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监督力度,搭建交流平台
1. 建立有效考核制度。首先,提高对内部业务层面把控度,将业务层面的核算检查时间限制、工作拖拉推延及其他违规问题纳入风险识别目录;其次,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内控检查,强化内控意识;再次,提高对单位层面把控度。单位层面要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级财政执行动态监控人员工作内容,在财政执行动态监控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制度和工作纪律,同时成立内控监督考核小组,对具体业务进行内控考核。最后,对于工作业务流程风险,将违规业务及财政监督流程问题移交业务处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有效避免类似违规业务拖延处理、畏惧害怕上级预算单位等状况的发生。 2. 搭建业务与动态监控管理部门间沟通交流平台。国库司和各省在监控管理部门提倡各业务科室工作中要相互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实际工作中,因相关机制和职能划分,动态监控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很难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须建立内部沟通交流平台,将交流平台直接接入动态监控系统,动态管理部门和业务科室从动态监控系统中可分别将监控结果和业务信息直接提交至该交流平台,业务与监管间在此种工作模式下可直接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平时工作中,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实际工作需求,动态监管部门要及时调整、制定有效的预警规则,从而丰富、完善动态监控数据库内容,提高其实际适用性。此外,对于预算单位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监控管理,建立共性问题预警数据库。
(三)不断创新,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撑
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支付手段和分析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目前,国内沿海省率先推进财务支付系统电子化改革,建立先进的数字电子移动支付体系,改进传统支付模式,优化支付流程,改造建设一个完整的支付管理链条,实现了支付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同时,以电子凭证库、安全支撑控件、财政两端备份等新技术为辅助,确保每笔财政资金实现全方位监控,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省级财政资金依托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化、动态调整、智能化监控手段,从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着眼布局,建立一个具有预警、监控和分析功能的动态监管体系,全过程监测运行实情,将交易的各个环节的工作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发现财政资金违规或不规范操作等行为及时管控。省市县级间财政资金的运行可依托即时分析监控系统,通过系统提供的多口径统计分析功能,以沙盘形式立体呈现资金运行实况,同时全程管理和跟踪资金的每个运行环节;此外,通过分析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统计财政资金在各领域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建立社会决策数据库,提高决策数据说服力。
四、结语
财政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财政资金监督的一种创新体制,其实质是通过监控系统预警机制,实现政府财务监管工作动态化的创新手段。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在不断完善中,将来其一定能够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利用财政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能有力保障财政资金预算安排工作执行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发挥其纠错和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石英华.完善预算管理的深层次思考——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12(10):41-47.
[2]裘哲人,范志达.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107-108.
[3]张晓丽.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探析[J].行业,2015(12):82-85.
[4]金琪琳.对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5]刘悦.大数据境遇下构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242.
[6]孙克竞.中国政府预算執行动态监控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财政监督,2013(06):35-40.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关键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财政预算;对策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日趋明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当前5G技术的逐渐普及应用,其正在从纵、横两个维度影响、并改变政府的管理工作方式。其中,财政监督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日常运行的监管体系,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当前,财政监督机构应如何将财政管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实现财政管理的转型和创新作为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其中,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就是财政监督机构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的状况,从建立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冀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的日趋完善有所帮助。
一、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概念、意义及要求
2013年国家颁布《中央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其明确阐述财政动态监控的内涵,实施方案及管理职责等方面内容。2015年国家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财政在工作开展、机制建设及技术保证等方面存在不足。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其内涵即:将电子网络信息技术与财政资金相结合,对财政资金进行动态监测的信息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研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一方面能够纠错,一旦发现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结算过程中发生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与预算单位实时沟通,在源头上能够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严肃财政资金使用纪律。在监控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整个过程中,利用其纪律性和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有效实施财政廉政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财政资金的使用相结合,对财政资金整个调整、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平时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击监督检查工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及规范性,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存量,有效增强财政资金监督左右,结合其他财政措施,能够提高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使用、杜绝违规等。
二、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地市各级财政部门已有效实施,并且取得显著的监管成效,个别同志开始有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认为没有必要再搞财政动态监控。当前,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已经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限制,又要进行动态监控,主观上不支持财政执行革新的理由是:现有国库集中支付条款中要求“三不变”原则,在财政资金支付、调整过程中,假如作为责任主体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行为,部门单位本身可发挥监管作用,上级领导部门不必过多干涉。这些都是财政预算执行改革过程中的误区,其不利于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财政管理工作不到位
1. 财政预算项目不具体。有些地方在年终预算中追加的“增人增资及奖金”项目,此项目中既包含年度新增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也包含新增人员的定额公业务费,此种情况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得到有效管理。
2. 公务卡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公务卡在使用过程中便利、快捷,好处非常明显,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公务卡刷卡支出与现金支出的占比不到20%,说明其在替代现金结算功效的空间上还有较大的潜力。
3. 个别单位账户清理不彻底。财政执行改革后,要求单位不允许存在银行账户,但目前个别单位仍然保留实存账户,单位的这种账户,其收支业务不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管理范围内,其不利于实施财政资金执行动态监管。
(三)监控功能存在缺陷
1. 预警控制功能存在缺陷。如财政制度要求财政性资金不允许向投资性单位进行支付,监控系统通过对收款人名称进行过滤、控制,搜索收款人信息中是否包含“投资”二字,确保支付业务的合规、合法。但是,对于如“XX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家餐饮性企业,单位向该餐饮企业支付餐费时,因该单位名称中有“投资”二字,其就会触发预警规则,并被监控系统“误杀”冻结,此种情况将影响正常支付结算。
2. 现金控制措施单一。目前,对于备用金限额的管理措施采用:控制单日现金提取量。但是,有些单位在提取现金过多,超过规定额度时,通过采用化整为零的途径,将超额资金分为多日提取,避开财政动态执行系统监控。因此监控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和管理措施需進一步提高。
三、推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一方面加强领导组织,利用工作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现代化宣传媒介,宣传财政动态监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动态监控机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高各个层面人员对财政执行改革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有效开展预算法律法规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各部门间相互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监督力度,搭建交流平台
1. 建立有效考核制度。首先,提高对内部业务层面把控度,将业务层面的核算检查时间限制、工作拖拉推延及其他违规问题纳入风险识别目录;其次,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内控检查,强化内控意识;再次,提高对单位层面把控度。单位层面要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各级财政执行动态监控人员工作内容,在财政执行动态监控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制度和工作纪律,同时成立内控监督考核小组,对具体业务进行内控考核。最后,对于工作业务流程风险,将违规业务及财政监督流程问题移交业务处重新进行风险识别,从而有效避免类似违规业务拖延处理、畏惧害怕上级预算单位等状况的发生。 2. 搭建业务与动态监控管理部门间沟通交流平台。国库司和各省在监控管理部门提倡各业务科室工作中要相互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实际工作中,因相关机制和职能划分,动态监控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很难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须建立内部沟通交流平台,将交流平台直接接入动态监控系统,动态管理部门和业务科室从动态监控系统中可分别将监控结果和业务信息直接提交至该交流平台,业务与监管间在此种工作模式下可直接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平时工作中,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实际工作需求,动态监管部门要及时调整、制定有效的预警规则,从而丰富、完善动态监控数据库内容,提高其实际适用性。此外,对于预算单位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监控管理,建立共性问题预警数据库。
(三)不断创新,完善信息化技术支撑
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支付手段和分析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目前,国内沿海省率先推进财务支付系统电子化改革,建立先进的数字电子移动支付体系,改进传统支付模式,优化支付流程,改造建设一个完整的支付管理链条,实现了支付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同时,以电子凭证库、安全支撑控件、财政两端备份等新技术为辅助,确保每笔财政资金实现全方位监控,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省级财政资金依托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化、动态调整、智能化监控手段,从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着眼布局,建立一个具有预警、监控和分析功能的动态监管体系,全过程监测运行实情,将交易的各个环节的工作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发现财政资金违规或不规范操作等行为及时管控。省市县级间财政资金的运行可依托即时分析监控系统,通过系统提供的多口径统计分析功能,以沙盘形式立体呈现资金运行实况,同时全程管理和跟踪资金的每个运行环节;此外,通过分析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统计财政资金在各领域使用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建立社会决策数据库,提高决策数据说服力。
四、结语
财政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财政资金监督的一种创新体制,其实质是通过监控系统预警机制,实现政府财务监管工作动态化的创新手段。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在不断完善中,将来其一定能够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利用财政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能有力保障财政资金预算安排工作执行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发挥其纠错和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石英华.完善预算管理的深层次思考——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12(10):41-47.
[2]裘哲人,范志达.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107-108.
[3]张晓丽.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探析[J].行业,2015(12):82-85.
[4]金琪琳.对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5]刘悦.大数据境遇下构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242.
[6]孙克竞.中国政府预算執行动态监控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研究[J].财政监督,2013(06):35-40.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