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幼儿游泳后肥胖程度上升的调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我园一直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并将快乐运动作为园所发展的主要特色。游泳课程是我园的特色课程之一,已经持续开设十年之久。随着我园游泳课程的不断推进,游泳班中的肥胖儿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按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测查,发现我园现有游泳班105名幼儿中肥胖及肥胖倾向的幼儿有16名。经过一个学期的游泳运动,多数幼儿肥胖程度得到控制和下降,但其中有5名幼儿的肥胖程度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本研究拟在我园游泳课程的实施中探究这些幼儿肥胖程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并尝试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后期制定科学、健康的“减肥”方案提供明确的思路。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调查时间:2015年1月。
  调查对象:游泳班16名肥胖及肥胖倾向幼儿的教师与家长。
  调查内容:(1)游泳幼儿的肥胖程度及变化情况;(2)游泳后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和其他幼儿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态度情况;(3)5名游泳后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家长的态度。
  调查方法:问卷法。
  调查过程:研究者事先编写教师和家长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发放给幼儿所在班教师填写,家长问卷由家长填写,三天内回收问卷。研究者共发放家长和教师问卷各16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汇总后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数据统计处理:主要将5名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后文简称“5名幼儿”)的情况与其他11名肥胖程度下降或基本不变的幼儿(后文简称“其他幼儿”)的情况进行对比,计算百分数,以发现原因,寻求对策。另收集教师日常的幼儿观察记录26篇,也作为研究分析的辅助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参加游泳运动肥胖幼儿的肥胖程度及变化情况
  幼儿肥胖程度及变化情况表
  注:表中变化情况指的是幼儿肥胖度W/H(体重身高比)的数值升降变化。
  经过一学期的游泳运动,超过65%的幼儿肥胖度得到控制或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持续的游泳运动对肥胖幼儿的体重控制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超过30%的幼儿肥胖度出现了上升,这也许表明对一些肥胖儿来讲,仅仅依靠单纯的游泳运动,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他们的肥胖程度,还需配合其他的干预手段。
  5名幼儿中,有3名重度和中度肥胖幼儿,其他11名幼儿中,有10名轻度及以下的肥胖幼儿。这表明,短时间的游泳运动对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体重影响有差别,肥胖程度越低,游泳干预越有成效。
  (二)参加游泳运动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和其他幼儿的饮食情况比较
  5名幼儿中,有80%的教师认为幼儿吃饭速度过快或过慢,有20%的家长认为幼儿吃饭速度过快。其他11名幼儿,两者均表示吃饭速度正常的幼儿比例超过了总数的50%。
  在5名幼儿的吃饭速度上,教师和家长的报告有着明显差别。教师报告了更多幼儿的异常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食速度的要求和认知不同。教师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将班级多数幼儿的表现作为一种正常状态,然后以此来判断幼儿进食速度的快慢。家长则更多依据自己对进食速度的认知来进行评价。由此可见,进食速度过快和过慢可能是造成幼儿体重增加的一个原因。另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和家长报告的16名幼儿喜爱的食物类型、食用零食情况以及游泳后的饮食变化情况没有明显差别。
  (三)参加游泳运动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和其他幼儿的运动情况比较
  在园运动量方面,教师认为,5名幼儿中,20%的幼儿运动量比较大,80%的幼儿运动量一般或不大。其他幼儿中,63.64%的幼儿运动量比较大,36.36%的幼儿运动量一般。
  每日离园后运动时间方面,5名幼儿中,80%的幼儿每日离园后运动0.5~1小时/天,20%的幼儿基本无运动。其他11名幼儿中,72.73%的幼儿运动1~2小时/天,18.18%的幼儿运动0.5~1小时/天,9.09%的幼儿基本无运动。
  与其他幼儿相比,5名幼儿的运动量、运动持续性及离园后的运动时间均不够理想。
  教师和家长在幼儿运动持续性方面的报告有明显差别,幼儿在家的运动持续性比在园要好。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园幼儿较多,集体运动时会出现轮流运动的情况,且教师不能时刻关注和指导每一位幼儿的运动,导致一些幼儿出现过多等待和偷懒等情况。而幼儿在家运动时,运动的时间和机会都比在园更大,受到成人和同伴的关注也比在园时多。
  (四)参加游泳运动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和其他幼儿运动态度的情况比较
  相比而言,5名幼儿参与运动的态度较其他幼儿显得不够积极,且5名幼儿在园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比在家要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幼儿在家的运动选择更加自主和自由,更贴合自己的兴趣,所以热情更高。另据教师的观察记录显示,5名幼儿在参加游泳运动时有以下一些表现:胆小怕水,下水紧张,动作不标准、协调性差,练习时有“观望”、“偷懒”现象。以上对运动的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幼儿运动的有效性,进而可能成为幼儿肥胖程度上升的一个原因。
  (五)5名肥胖程度上升幼儿家长的态度
  1.家长参与运动的频率及态度。
  5名幼儿中,40%的幼儿家长每天带幼儿参与一次运动,60%的幼儿家长每周带幼儿参与一次运动。当幼儿邀请家长参与运动时,80%的家长表示很乐意参与,20%的家长表示不愿意参与,请幼儿自己玩。
  家长参与幼儿运动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家长带幼儿参与运动的频率还需进一步提高。80%以上的家长很乐意与幼儿一起参与运动,但还有少数家长不愿意接受幼儿参与运动的邀请。家长带幼儿参与运动的频率比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家长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比较繁忙,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有些家长常常将孩子委托给祖辈亲人照看。家中的祖辈家长,精力不足,又担心幼儿的安全,倾向为孩子选择室内的一些安静活动。   2.家长对幼儿体重的态度及控制体重的配合情况。
  5名幼儿家长中,2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重超重,急需控制;8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重微胖,需要注意。20%的家长意识到孩子超重,愿意积极主动完全配合教师工作;60%的家长意识到孩子超重,但由于不忍心只能做到部分配合教师工作;20%的家长表明由于家庭成员对幼儿体重的认识不统一,只有部分人能配合教师工作。
  家长对幼儿的肥胖程度认识不够清晰,对教师控制幼儿体重工作的配合急待进一步提高。只有1名幼儿家长认识到幼儿超重,这与幼儿实际肥胖度的测量数据相差很大,表明家长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有80%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工作,这也许是幼儿肥胖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将可能造成幼儿参加游泳运动后肥胖程度上升的原因分析如下:(1)幼儿肥胖程度高,短时间的游泳运动效果难以显现;(2)将游泳运动作为控制幼儿体重的主要手段,对幼儿总运动量和合理饮食的重视不够;(3)幼儿参与运动的态度不够积极,影响运动效果的显现;(4)教师和教练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丰富,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不够;(5)家长带幼儿参与运动的频率相对较低,对幼儿体重现状的认识不清楚,对教师控制幼儿体重工作的配合不够。
  五、建议与对策
  要尝试制定包括游泳在内的多元化、立体化、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方案,建立幼儿园、家庭一体的预防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采用多种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形成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儿童期肥胖控制的目标在于控制和保持体重,而不是一味减轻体重,儿童期肥胖的预防和控制要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在实际生活中,要将各种运动锻炼有效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在饮食上针对肥胖幼儿的饮食特点,尝试多种方法,减轻肥胖幼儿对进食的迫切感,关注肥胖幼儿的进食量、进食速度、进食类型、进食顺序等。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要结合肥胖幼儿运动、饮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每位幼儿的肥胖类型,找出阻碍幼儿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幼儿园还要制定周密的肥胖儿管理办法,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监督,保证干预方案积极有效地执行。
  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改善幼儿参与运动的消极态度,增强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幼儿运动的质量。教师和教练在游泳和其他运动的教学中,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寻求更多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案和策略。针对肥胖幼儿体能弱易疲劳的特点,合理安排幼儿的运动量,多开展强度低、有节奏、不间断和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如在游泳运动中,可以适时增加肥胖儿动作练习的次数和总体入水时间,还要创设良好的运动情境,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各项运动。
  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其产生自觉控制体重的内在动力。通过一些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肥胖的原因和危害,了解控制体重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日常活动中,要向幼儿传递合理饮食的观念,让幼儿产生自觉选择健康食品的意识。通过认知过程,纠正肥胖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达到长久保持和控制体重的目的。
  要加强家园配合,明确家长对幼儿体重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家长对教师控制幼儿体重工作的配合能力。教师要提醒家长提高幼儿家庭运动的频率,要防止假期体重增加过猛和反弹。开展针对家长的膳食指导活动,纠正家长喂养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喂养和过度喂养,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喂养的理念。幼儿园有义务向家长报告幼儿体重的真实情况,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家长的重视和配合。
其他文献
画面一:玲玲在山洞式滑梯出口处探头等待同伴咪咪从洞里滑出来,调皮的咪咪“嗖”地飞滑下来,玲玲躲闪不及,被咪咪撞倒,手臂着地,医院诊断肘部骨裂。  画面二:老师带孩子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孩子们兴奋地终于等到老师揭晓答案——“狡猾的狐狸在这里”,他们立马回头四散奔跑,楠楠恰巧站在操场边舞蹈教室的一个圆柱子前,猛一回头,“砰”!楠楠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流不止。  画面三: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争先恐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属于“初等教育”、基础性教育,但是无论从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期刊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
期刊
对于幼儿来说,家乡是最熟悉的成长环境,家乡的小桥、河流、人家、一棵树一朵花……都伴随着每一代人的成长,影响着每一代的轨迹.我园地处美丽富饶的阳澄湖畔,正仪老街,历史名
期刊
班主任是为管理班集体所设置的重要岗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班集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推进也给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他们转变管理理念,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进
期刊
《指南》强调了幼儿的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而各地的幼儿园都大力地推动各类自主游戏的开展,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娃娃家则成为自主游戏中的热门.游戏中,教师需要创设
期刊
幼儿所学知识的不断获取主要建立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之上,贯穿于幼儿游戏和家庭日常生活中.游戏兴趣是每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发展中的需要和家庭教育中的契机通常都可以蕴藏
期刊
绘本以其独特的图文结合方式,非常适合低孩子童阅读.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能增进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
儿童心理学认为,幼儿期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关键期,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让
期刊
依据我国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开创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课程论思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论述,我园客观分析本园所处地理位置中所蕴涵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从丰富的枫桥本土文化资源中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又保留着民间文化某些特性的资源,如民间手工艺。自然、社会资源有的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容易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而本土文化资源更多地反映在精神层面的活动和环境中,民间手工艺可以说是已经物化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