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速峨边彝区全面小康进程,必须把握“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精准脱贫”三个关键,重点在推进脱贫攻坚工程、重大交通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发展等方面着力,同时针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把争取上力和激发内力有机结合,解决事关长远的迫切问题,推动彝区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彝区 全面小康 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2-70-02
峨边是乐山市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川南生态建设重点县、乐山重要的能源基地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独具魅力,发展具备潜力优势和利好条件。但峨边又是省定贫困县,贫困地区、山区、彝区等多重困难和矛盾叠加,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乐山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全市发展的短板在彝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在彝区,峨边必须把握一切机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在实现乐山“四个定位”发展目标中努力打硬仗,推动彝区更好更快发展。
一、精心谋划、决胜攻坚,加速彝区全面小康进程
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四川综合交通次枢纽和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四个定位发展”,对峨边是重大机遇。高新产业增长极能够引领彝区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传统电冶工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综合交通次枢纽能够破解制约彝区的重大交通问题,加速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为黑竹沟旅游开发带来全新机遇,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磁温泉养生资源、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具备支撑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三极”的基本条件;脱贫攻坚示范区是乐山市委、市政府为彝区“量身打造”的发展定位,全市集中火力攻坚,彝区脱贫将获得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在“全市一盘棋”的形势下,峨边要善于把握大局和大势,在“四个定位”中找准自身位置,精心谋划和实施“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发展思路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科学的发展行为。实施“五大兴县战略”,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和谐稳县,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峨边落地落实;“十三五”时期根据县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需要,更加突出地抓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巩固生态优势,提升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全县发展的支柱产业。走好“六条优化路径”,坚持扶贫精准化发展、生态效益化发展、旅游精品化发展、农业有机化发展、工业集约化发展、城镇特色化发展,努力构建“大美峨边、幸福家园”。
(二)发展目标
以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奋斗的总目标,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三极”。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6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提高5%、达到35%;“两化”互动发展取得成效,城镇化率提高5%、达到45%;黑竹沟旅游开发提速,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精准脱贫20043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创新发展重点抓好电冶工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投资融资机制优化。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一高一铁”、“一国道二省道三通道”交通建设和“一心二区三带”产业发展。绿色发展重点抓好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创建、绿色精品农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开放发展重点抓好磁疗康养体验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共享发展重点抓好2万余人脱贫攻坚、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打造健康彝区、幸福家园。
二、把握关键、强化着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峨边坚决贯彻乐山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资年”工作要求,扭住“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精准脱贫”三个关键,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强化扶贫机制建设,既确保完成任务,又确保科学推进;落实好“五个一批”举措,减少贫困人口5900人、贫困村21个;重点在财政折资入股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方面取得进展,在解决460余名重大疾病患者医疗救治上取得进展,在以奖代补促进产业增收上取得进展,在以产兴村发展集体经济上取得进展。
(二)着力推进重大交通建设
全力抓好乐汉高速、成昆新线开工,加快推进149线升级改造,大力改善通村通组公路,以交通基础提升打通“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逐步改善区位劣势,增强协同发展能力。
(三)着力推进生态旅游文化发展
主动融入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转移战略重心,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之路。加强林业保护和利用,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经济。加快黑竹沟开发,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以生态旅游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全县经济新支柱,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创优
强化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推进县域依法治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努力搭建平台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重大资源开发招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激发全县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成为民族地区创新改革发展的先行地区。
(五)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继续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活动,以优良作风推进干事创业;认真组织县乡村三级换届,严肃换届纪律,调整优化基层班子,增强堡垒凝聚力和发展战斗力;坚持把脱贫攻坚的廉政监管放在落实两个责任的最高层级,遏制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风正人和的良好氛围为发展保驾护航。
三、争取上力、激发内力,破解发展突出难题
针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把争取上力和激发内力有机结合,解决事关长远的迫切问题。
(一)争取特殊优惠政策
中央对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有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和地方留存电量政策等。省内国贫县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峨边要大力争取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市的优惠政策落实落地。要努力争取地方留存电量30亿度,再造一个峨边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增就业8000人,工业人口人均增收1.5万元;要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可流转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流转,大幅增加土地收益,扩大扶贫资金投入,促进县域加快发展。
(二)加大基础瓶颈破解
彝区全面小康既要在精准脱贫的“点”上突破,也要在区域发展的“面”上拉动,基础薄弱始终是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争取改善,着力拉长短腿、补齐短板。积极推动乐汉高速、成昆新线等重大交通项目整体建设、分段开通,争取早建成、早受益;大力争取乐西高速公路按照“大西线”方案确定线路经过峨边黑竹沟,助推旅游开发促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大力争取各级财政加大转移支持,解决水、电、路等基础配套“最后一公路”问题,使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构建科学扶贫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构建科学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如期脱贫摘帽。要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联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精准识贫机制,更加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更加紧密的产业利益链接机制,更加直接的基础配套机制,更加优化的村居建设机制,更加有力的新风培育机制,更加刚性的扶贫责任机制,更加严格的廉政监督机制,更加客观的社会评价机制,更加协调的精准扶贫和区域开发联动机制。要努力从国家政策层面争取上力支持,解决好制约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康璇
关键词:彝区 全面小康 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2-70-02
峨边是乐山市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川南生态建设重点县、乐山重要的能源基地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独具魅力,发展具备潜力优势和利好条件。但峨边又是省定贫困县,贫困地区、山区、彝区等多重困难和矛盾叠加,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乐山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全市发展的短板在彝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在彝区,峨边必须把握一切机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在实现乐山“四个定位”发展目标中努力打硬仗,推动彝区更好更快发展。
一、精心谋划、决胜攻坚,加速彝区全面小康进程
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四川综合交通次枢纽和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四个定位发展”,对峨边是重大机遇。高新产业增长极能够引领彝区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传统电冶工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综合交通次枢纽能够破解制约彝区的重大交通问题,加速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为黑竹沟旅游开发带来全新机遇,原始神秘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磁温泉养生资源、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具备支撑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三极”的基本条件;脱贫攻坚示范区是乐山市委、市政府为彝区“量身打造”的发展定位,全市集中火力攻坚,彝区脱贫将获得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在“全市一盘棋”的形势下,峨边要善于把握大局和大势,在“四个定位”中找准自身位置,精心谋划和实施“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发展思路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科学的发展行为。实施“五大兴县战略”,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和谐稳县,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峨边落地落实;“十三五”时期根据县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需要,更加突出地抓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巩固生态优势,提升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全县发展的支柱产业。走好“六条优化路径”,坚持扶贫精准化发展、生态效益化发展、旅游精品化发展、农业有机化发展、工业集约化发展、城镇特色化发展,努力构建“大美峨边、幸福家园”。
(二)发展目标
以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奋斗的总目标,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三极”。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6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提高5%、达到35%;“两化”互动发展取得成效,城镇化率提高5%、达到45%;黑竹沟旅游开发提速,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精准脱贫20043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创新发展重点抓好电冶工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投资融资机制优化。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一高一铁”、“一国道二省道三通道”交通建设和“一心二区三带”产业发展。绿色发展重点抓好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创建、绿色精品农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开放发展重点抓好磁疗康养体验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共享发展重点抓好2万余人脱贫攻坚、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打造健康彝区、幸福家园。
二、把握关键、强化着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峨边坚决贯彻乐山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资年”工作要求,扭住“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精准脱贫”三个关键,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强化扶贫机制建设,既确保完成任务,又确保科学推进;落实好“五个一批”举措,减少贫困人口5900人、贫困村21个;重点在财政折资入股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方面取得进展,在解决460余名重大疾病患者医疗救治上取得进展,在以奖代补促进产业增收上取得进展,在以产兴村发展集体经济上取得进展。
(二)着力推进重大交通建设
全力抓好乐汉高速、成昆新线开工,加快推进149线升级改造,大力改善通村通组公路,以交通基础提升打通“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逐步改善区位劣势,增强协同发展能力。
(三)着力推进生态旅游文化发展
主动融入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转移战略重心,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之路。加强林业保护和利用,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经济。加快黑竹沟开发,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以生态旅游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全县经济新支柱,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四)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创优
强化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推进县域依法治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努力搭建平台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重大资源开发招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精准扶贫,激发全县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成为民族地区创新改革发展的先行地区。
(五)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继续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活动,以优良作风推进干事创业;认真组织县乡村三级换届,严肃换届纪律,调整优化基层班子,增强堡垒凝聚力和发展战斗力;坚持把脱贫攻坚的廉政监管放在落实两个责任的最高层级,遏制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风正人和的良好氛围为发展保驾护航。
三、争取上力、激发内力,破解发展突出难题
针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把争取上力和激发内力有机结合,解决事关长远的迫切问题。
(一)争取特殊优惠政策
中央对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有很多特殊优惠政策,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和地方留存电量政策等。省内国贫县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峨边要大力争取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市的优惠政策落实落地。要努力争取地方留存电量30亿度,再造一个峨边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增就业8000人,工业人口人均增收1.5万元;要积极争取土地增减挂钩可流转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流转,大幅增加土地收益,扩大扶贫资金投入,促进县域加快发展。
(二)加大基础瓶颈破解
彝区全面小康既要在精准脱贫的“点”上突破,也要在区域发展的“面”上拉动,基础薄弱始终是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争取改善,着力拉长短腿、补齐短板。积极推动乐汉高速、成昆新线等重大交通项目整体建设、分段开通,争取早建成、早受益;大力争取乐西高速公路按照“大西线”方案确定线路经过峨边黑竹沟,助推旅游开发促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大力争取各级财政加大转移支持,解决水、电、路等基础配套“最后一公路”问题,使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构建科学扶贫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构建科学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如期脱贫摘帽。要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联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精准识贫机制,更加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更加紧密的产业利益链接机制,更加直接的基础配套机制,更加优化的村居建设机制,更加有力的新风培育机制,更加刚性的扶贫责任机制,更加严格的廉政监督机制,更加客观的社会评价机制,更加协调的精准扶贫和区域开发联动机制。要努力从国家政策层面争取上力支持,解决好制约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康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