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功能、原则及意义初探

来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围绕这一命题,国内理论界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目的意义、历史经验、对策路径、评价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利益机制与实践动力在时空、组织、制度和文化上的契合。基于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动力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的分
目的对护理本科在校生开展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护理院校制定相关教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家庭农场主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本文对泰州辖区内800户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
马尔库赛认为,乌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不切实际的空想,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可能性”对它进行分类和修正。他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乌托邦”理论,即“现代乌托邦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