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队要能打仗、打胜战,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高昂士气,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而这“高昂士气、战斗精神”来自哪里?“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就来自平时严格训练,在训练当中要脚踏实地,不得弄虚作假,只有十八般武艺都学精了,才能提高战斗力。教书、学习也应如此。只要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了,只要学生精通物理知识点了,我们就不怕中考,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能力培养;思考
1 注重示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物理教学系统来看,初中物理处于启蒙阶段,是学生第一次从力、光、热、电 四个方面来感知物理世界,此时初中生犹如一块璞玉,等待教师去雕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一次的“第一次”,重视学生规范的养成。良好的规范是思维的开始。物理当中的规范性主要包含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和理解、公式书写、原理、规律的叙述以及文字说明等。
除了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上的“第一次”以外,还要重视教学常规中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复习,第一次单元考试,第一次半期考等等。学生在初二刚接触物理时,觉得物理是有趣,但不知道怎样有效去复习物理,要整理哪些资料,更无法体会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所以在第一次复习时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物理知识点,构建物理框架,規范解题格式。通过第一次单元考试让学生明白怎样学好物理,即:
(1)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
(2)认真完成每份作业;
(3)认真反思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第一次半期考,让学生明白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融会贯通。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今后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的学习。
2 注重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上很多概念、定理、定律来自于实验,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等。所以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但什么是实验探究能力?所谓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工作、进行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关注问题的意识,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科学地、有步骤地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能力。即:能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的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一起,正确地使用仪器和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必要结论等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清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地使用仪器,遵守实验的安全规程;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必要时要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还要对仪器进行整理。同时要切实指导好学生实验。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明确认识,实验探究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严格的、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3 注重渗透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的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物理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学在研究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时,不仅仅满足于定性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找出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只有这样,规律才使人们信服,规律才能得以应用。无论是实验观测还是理论推导,数学方法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在物理学中,各种物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常常以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来表示。如欧姆定律I=U/R、匀速直线运动v=s/t、比热容c=Q/( m⊿t)等。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往往采用直观的图像法。但要明确:数学作为工具,用来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受到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制约。
在初中应用数学分析物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第二,运用数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例1 (2013鄂州)“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节目。小安同学自制了一个卡通龙舟,她想用亮度可调节的红、绿灯做它的眼睛。她选用规格为“12V 6W”的红灯和“12V 12W”的绿灯及“24Ω 2A”的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设计了如图1电路。当闭合开关S、S1、S2,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求:
(1)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该电路中最大电功率和最小电功率分别为多少?
例2(2013长沙)小刚设计了一种小鸡孵化器的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在一般情况下,只需灯光照明,温度较低时,则需要加热。电源电压为72V,R1为定值电阻,R2为发热电阻丝改成的滑动变阻器,其上标有“200Ω 3A”的字样,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灯泡上标有“12V 3W”的字样。
则:(1)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
(2)闭合S,断开S1、S2,灯泡正常工作,求R1的阻值。
(3)S、S1、S2均闭合时,求R2上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以上两道例题虽然物理情景不同,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都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经常出现求极值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首先根据公式P=U2/R确定何时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或最小,即电源电压不变时,总电阻最小时,功率最大,总电阻最大时,功率最小;然后在根据电路,什么时候总电阻最小,什么时候电路总电阻最大?这样电路可确定,则电功率的极值就容易求出来了。只要解决其中一道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路极值的理解。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关键词】初中物理;能力培养;思考
1 注重示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物理教学系统来看,初中物理处于启蒙阶段,是学生第一次从力、光、热、电 四个方面来感知物理世界,此时初中生犹如一块璞玉,等待教师去雕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一次的“第一次”,重视学生规范的养成。良好的规范是思维的开始。物理当中的规范性主要包含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和理解、公式书写、原理、规律的叙述以及文字说明等。
除了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上的“第一次”以外,还要重视教学常规中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复习,第一次单元考试,第一次半期考等等。学生在初二刚接触物理时,觉得物理是有趣,但不知道怎样有效去复习物理,要整理哪些资料,更无法体会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所以在第一次复习时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物理知识点,构建物理框架,規范解题格式。通过第一次单元考试让学生明白怎样学好物理,即:
(1)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
(2)认真完成每份作业;
(3)认真反思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第一次半期考,让学生明白知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融会贯通。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物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今后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的学习。
2 注重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上很多概念、定理、定律来自于实验,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等。所以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但什么是实验探究能力?所谓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工作、进行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关注问题的意识,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科学地、有步骤地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能力。即:能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的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一起,正确地使用仪器和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必要结论等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清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地使用仪器,遵守实验的安全规程;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必要时要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还要对仪器进行整理。同时要切实指导好学生实验。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明确认识,实验探究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严格的、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3 注重渗透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的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物理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技术的基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学在研究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时,不仅仅满足于定性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找出了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只有这样,规律才使人们信服,规律才能得以应用。无论是实验观测还是理论推导,数学方法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在物理学中,各种物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常常以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来表示。如欧姆定律I=U/R、匀速直线运动v=s/t、比热容c=Q/( m⊿t)等。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我们往往采用直观的图像法。但要明确:数学作为工具,用来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受到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制约。
在初中应用数学分析物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第二,运用数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例1 (2013鄂州)“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节目。小安同学自制了一个卡通龙舟,她想用亮度可调节的红、绿灯做它的眼睛。她选用规格为“12V 6W”的红灯和“12V 12W”的绿灯及“24Ω 2A”的滑动变阻器等元件设计了如图1电路。当闭合开关S、S1、S2,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求:
(1)两灯都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该电路中最大电功率和最小电功率分别为多少?
例2(2013长沙)小刚设计了一种小鸡孵化器的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在一般情况下,只需灯光照明,温度较低时,则需要加热。电源电压为72V,R1为定值电阻,R2为发热电阻丝改成的滑动变阻器,其上标有“200Ω 3A”的字样,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灯泡上标有“12V 3W”的字样。
则:(1)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
(2)闭合S,断开S1、S2,灯泡正常工作,求R1的阻值。
(3)S、S1、S2均闭合时,求R2上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以上两道例题虽然物理情景不同,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都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经常出现求极值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首先根据公式P=U2/R确定何时电路中的电功率最大或最小,即电源电压不变时,总电阻最小时,功率最大,总电阻最大时,功率最小;然后在根据电路,什么时候总电阻最小,什么时候电路总电阻最大?这样电路可确定,则电功率的极值就容易求出来了。只要解决其中一道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路极值的理解。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