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在“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健康第一”的课程指导思想不能融入到目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课程目标里面,课时不合理的安排无法让学生完成每天锻炼1个小时的任务,我们需要从课程评价、课程资源配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目标上进行反思,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开展,本文就以“访谈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浅作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课程设置
一、“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将“校本优势”全面发挥
通过课程理论的角度发现,课程设置没有发挥好“校本优势”是因为当代大学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着3个问题:1.对于目前体育课程的改革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愿,缺少开发运动项目的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参与的选择性运动;2.课程的设置内容与结构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多元化的需求,没有结合时代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改善课程内容;3.没有发挥“校本优势”的课程开发,不懂得利用学生与教师的资源优势,所谓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在真正意义上来说还没有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课程的开发严重忽略了学生对体育的参与选择权,同时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类别爱好和兴趣,没有体现出体育项目的个性化选择,这样的课程开发不仅不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还会严重导致师资的浪费同时,也没有合理利用学校周边的体育资源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例如:泸沽学院处在一个四面环水且风景靓丽的月亮岛上,它占有特别且丰富的环境优势,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水上运动或者岛上的沙滩运动项目,体育课程的思路被圈在了国家课程里面不懂得往外拓展,这表明了学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维上不够开放和活跃,拘束在地域差异、学校差异的国家课程中。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特色来开发出体育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中获得锻炼,还能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融入到学生的日常锻炼中。
(二)课时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以及习惯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都偏重于传统的国家课程,理论性技术运动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课程内容极为单调乏味,缺少时下兴起的运动如“滑板、FG车”等课程内容,无法增添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的知识面,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欲,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教师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少宣导体育锻炼及身体健康的知识给学生,所产生的普遍现象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教学课,无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及习惯[1]。
(三)课时设置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导致课时设置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大学体育课程中所强调的5个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为: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参与,从这5个目标中可以看出,体育课程的设置力求5个目标的全面发展,但是没有明确各方面层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强调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提升体质以及形成自身的健康生活习惯。2.体育课程与目标没有默契度,即使体育课程目标与新课程要求相同,但所开设的课程缺少了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以及运动类型。3.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缺少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得学生缺乏体育健康的概念,难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反思
(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枯燥,追求全面的同时忽视了重点,层次不明确,而《新纲要》可以对学生普及体育健康的知识,促进学生全身心的良好发展,起着非常积极和引导的作用。我国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根据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拟定,明确学生的终生教育及健康教育的主次关系,建立起以引导学生健康意识和增强学生体健康水平以及生活方式为目标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育教学來加以理解体育健康,让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以及个性[2]。
(二)课堂资源配置对策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的通过国家标准,建设一支不同专项的良好的体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培训,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力度扩建与改善学校各类体育设施,使之达到国家标准,长期对学生提供学校体育馆的延长无偿使用时间,增强和定期维护体育设施,以此保障学生能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通过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教学工具,长期适当发布体育健康与生活健康的知识内容,建立一个互联网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的多元化需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内容可以依据在课外与课内两个层面,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表现和能力计入体育课程学习的总评价体系中,给予能够自我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学生表扬和宣传。大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能够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质性评价”在课程评价形式上有一定的地位,它能够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自身对体育技能的进步过程纳入到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中,以评价主体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中,以此突显出教师是体育课内学习评价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评价体系在体育锻炼中的同质性优势,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结束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新视角,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改善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质水平,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重视体育锻炼,让学生能够在合理有效、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中得到学习上的知识和身体上的锻炼。
摘 要 在“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健康第一”的课程指导思想不能融入到目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课程目标里面,课时不合理的安排无法让学生完成每天锻炼1个小时的任务,我们需要从课程评价、课程资源配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目标上进行反思,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开展,本文就以“访谈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浅作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课程设置
一、“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在课程设置中将“校本优势”全面发挥
通过课程理论的角度发现,课程设置没有发挥好“校本优势”是因为当代大学教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着3个问题:1.对于目前体育课程的改革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愿,缺少开发运动项目的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参与的选择性运动;2.课程的设置内容与结构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多元化的需求,没有结合时代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改善课程内容;3.没有发挥“校本优势”的课程开发,不懂得利用学生与教师的资源优势,所谓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在真正意义上来说还没有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课程的开发严重忽略了学生对体育的参与选择权,同时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类别爱好和兴趣,没有体现出体育项目的个性化选择,这样的课程开发不仅不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还会严重导致师资的浪费同时,也没有合理利用学校周边的体育资源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例如:泸沽学院处在一个四面环水且风景靓丽的月亮岛上,它占有特别且丰富的环境优势,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水上运动或者岛上的沙滩运动项目,体育课程的思路被圈在了国家课程里面不懂得往外拓展,这表明了学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维上不够开放和活跃,拘束在地域差异、学校差异的国家课程中。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特色来开发出体育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中获得锻炼,还能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融入到学生的日常锻炼中。
(二)课时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以及习惯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体育课程都偏重于传统的国家课程,理论性技术运动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课程内容极为单调乏味,缺少时下兴起的运动如“滑板、FG车”等课程内容,无法增添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的知识面,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欲,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教师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少宣导体育锻炼及身体健康的知识给学生,所产生的普遍现象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教学课,无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兴趣及习惯[1]。
(三)课时设置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导致课时设置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大学体育课程中所强调的5个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为: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参与,从这5个目标中可以看出,体育课程的设置力求5个目标的全面发展,但是没有明确各方面层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强调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提升体质以及形成自身的健康生活习惯。2.体育课程与目标没有默契度,即使体育课程目标与新课程要求相同,但所开设的课程缺少了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以及运动类型。3.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缺少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得学生缺乏体育健康的概念,难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反思
(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枯燥,追求全面的同时忽视了重点,层次不明确,而《新纲要》可以对学生普及体育健康的知识,促进学生全身心的良好发展,起着非常积极和引导的作用。我国体育课程的目标应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根据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拟定,明确学生的终生教育及健康教育的主次关系,建立起以引导学生健康意识和增强学生体健康水平以及生活方式为目标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育教学來加以理解体育健康,让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以及个性[2]。
(二)课堂资源配置对策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的通过国家标准,建设一支不同专项的良好的体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培训,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力度扩建与改善学校各类体育设施,使之达到国家标准,长期对学生提供学校体育馆的延长无偿使用时间,增强和定期维护体育设施,以此保障学生能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通过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教学工具,长期适当发布体育健康与生活健康的知识内容,建立一个互联网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的多元化需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内容可以依据在课外与课内两个层面,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表现和能力计入体育课程学习的总评价体系中,给予能够自我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学生表扬和宣传。大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能够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质性评价”在课程评价形式上有一定的地位,它能够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自身对体育技能的进步过程纳入到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中,以评价主体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兴趣小组中,以此突显出教师是体育课内学习评价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评价体系在体育锻炼中的同质性优势,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结束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的新视角,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改善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质水平,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重视体育锻炼,让学生能够在合理有效、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中得到学习上的知识和身体上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