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在我军政治干部系列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特别群体,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宣传队。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搞好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及综合素质,对培育部队战斗精神,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岗位现状及继续教育途径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从工作性质、类别大体可分为:文化、艺术管理干部,专业演员、创作员,文艺编辑出版人员,文化艺术工作保障人员,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干部,院校文化艺术工作课教员,以及部队编外业余演出、创作干部等。军队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在总量上有所减少,编制及岗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大单位将文艺团队、创作室合并为文工团,部分演员岗位改由聘用地方人员担任,全军旅团俱乐部主任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接替;在基层部队发挥主要作用的业余演出、军乐队仍旧没有纳入编制;各大单位文化工作站下属的文化工作分站被削减,以往最受欢迎的电影放映队伍已渐渐被迅速发展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影像资源所取代,数字化电影放映设备不久也将进入军营。
岗位和人员的变化致使部分文化艺术干部的继续教育陷入一种无序和应急的状态,准备变换岗位或面临转业的干部,通过自学和到军队、地方接受其它专业的继续教育为转岗做着准备,大部分在岗人员为了晋职、晋级提高学历,在没有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下,参加了党校和其它院校函授非本专业及岗位需要的培训。而和岗位专业相符的院校继续教育培训,一是班次及数量少,二是部分送学对象不符合培训要求,或种种原因造成多次送学培训,浪费教育资源。再就是训而不用,没有将晋职、晋级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形成良性机制。越是骨干,学习的机会就越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干部能进地方和军队相关院校进行培训,绝大部分人员是通过自学、文化艺术工作实践、创作交流来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全军旅团俱乐部主任改由士官担任后的应急培训和有限数量的在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
二、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特点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的开展和一般意义上的岗位培训不同,一是它有着较强的岗位和专业指向性和特殊性,同一单位不同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有所不同,同一专业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继续教育内容的深度、广度又各有不同。所以在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须以岗位和任职需求为度,强调针对性。二是有较强的实践性。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继续教育要突出实践,除了要学习思想政治、专业技能、技术,岗位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开阔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演出和工作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的自主性。军队文化艺术干部较其他干部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尤其是艺术干部在专业学习方面,从入伍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入伍后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同时对自己今后的生存发展有着较强的追求和欲望。所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四是军队文化艺术干部长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已成为他们继续教育学习时的一种资源和特点。
三、军队文化艺术千部继续教育的层次区别
在我军文化艺术干部中,既有全国、全军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某一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又有刚刚被特招到部队文艺团体十几岁的小演员;从专业技术少将到特招提干的“新兵”,无论从岗位、专业、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成长经历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各自在岗位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区别层次、对象、教育内容和岗位需求。
(一)培养对象目标的区别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岗位、专业比较多,主要培训对象大致可分为:1、专家、教授及高级文化艺术管理干部;2、尖子人才培养;3、拟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初晋中,中晋高);4、任职培训,包括国防生任职前培训,中级管理干部培训,教育技术干部艺术素养培训等;5、创作骨干培训;6、技术人员培训,包括文化器材的维修,文化艺术活动技术保障等;7、院校文化工作课师资培训等。培训对象的不同,其培养目标必然有所区别。但无论有多少培训目标,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培训的总目标是: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军队文化艺术干部。
(二)教育内容的区别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应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类别确定教学内容。一是通过函授、高自考、进校培训,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各类基础和专业知识教育内容,主要面对中专毕业舞蹈演员和其他学历层次较低的干部,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针对创作、演出、技术保障及文化艺术管理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以了解当前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创作、表演方法、技术革新、创新;组织管理、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三是专家、教授、中高级文化艺术管理干部的培训应在政策法规、科学发展、理论研究、学术风格、前沿动态、问题研究、决策指挥、精品创作、技术攻关,以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文化艺术工作模式等方面谋划培训内容。无论是初、中、高级培训,还是其它各类别的继续教育,其内容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紧密结合部队实际,把军队干部的通识教育,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把培育部队战斗精神,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内容融入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
(三)培训模式的区别
培训方式方法、教学对象和目标是确定培训模式的依据,与教学对象、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模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低学历初级培训应以贴近本职岗位、专业的远程教育(包括函授)、高自考及进校培训的方式为主,一是提高学历层次,再就是为初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做准备。中级培训除为解决高学历学位入校脱产、半脱产及在职学习外,主要以短期培训的方式进行,可利用网络、地方教育资源,以及部队和地方实践平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进行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高级培训则侧重于研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出国考察等模式实施教学。
四、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平台
目前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资源主要依托:军队院校培训(包括函授)和地方院校少量培训,各大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研修班,演员个体拜师求学,各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训练及各种实践平台,利用各种传媒的自主学习等。如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规范、整合、深入发掘,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一是加强相关院校的任职教育力度、广度,完成初、中级干部职称晋升培训,充分利用院校学历教育、任职教育资源,优化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一支既有深厚专业理论、技能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能力承担继续教育重任的师资队伍。根据部队需要与部队联合办班,讲学、授课,实行开放式办学。二是组织以军队文化艺术专家、教授为主,地方专家、教授为辅的文化艺术教育协作群体,为军队和地方文化艺术干部授课,形成军、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专家讲座内容,包括电视媒体中优秀的讲座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文化艺术系列讲座资料、教材。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演出、创作及文化工作实践,提高文化艺术干部的业务和创新能力。四是加强军内外学术交流,组织优秀文化艺术干部进行出国访问考察,开阔学术视野,增加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的信息量。五是依托国民教育,选送优秀干部和继续教育教员到相关地方大学学习深造,利用地方优秀教育资源为部队建设服务。六是开发建设军队文化艺术远程教育网,并利用军队现有网络开设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扩大文化艺术知识受众面,提高全军广大指战员文化艺术综合素质,跨越时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创办《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刊物,为部队文化艺术干部和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提供继续教育和交流服务平台。
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姜 雪】
一、当前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岗位现状及继续教育途径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从工作性质、类别大体可分为:文化、艺术管理干部,专业演员、创作员,文艺编辑出版人员,文化艺术工作保障人员,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干部,院校文化艺术工作课教员,以及部队编外业余演出、创作干部等。军队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在总量上有所减少,编制及岗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大单位将文艺团队、创作室合并为文工团,部分演员岗位改由聘用地方人员担任,全军旅团俱乐部主任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接替;在基层部队发挥主要作用的业余演出、军乐队仍旧没有纳入编制;各大单位文化工作站下属的文化工作分站被削减,以往最受欢迎的电影放映队伍已渐渐被迅速发展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影像资源所取代,数字化电影放映设备不久也将进入军营。
岗位和人员的变化致使部分文化艺术干部的继续教育陷入一种无序和应急的状态,准备变换岗位或面临转业的干部,通过自学和到军队、地方接受其它专业的继续教育为转岗做着准备,大部分在岗人员为了晋职、晋级提高学历,在没有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下,参加了党校和其它院校函授非本专业及岗位需要的培训。而和岗位专业相符的院校继续教育培训,一是班次及数量少,二是部分送学对象不符合培训要求,或种种原因造成多次送学培训,浪费教育资源。再就是训而不用,没有将晋职、晋级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形成良性机制。越是骨干,学习的机会就越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干部能进地方和军队相关院校进行培训,绝大部分人员是通过自学、文化艺术工作实践、创作交流来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全军旅团俱乐部主任改由士官担任后的应急培训和有限数量的在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
二、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特点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的开展和一般意义上的岗位培训不同,一是它有着较强的岗位和专业指向性和特殊性,同一单位不同专业继续教育内容有所不同,同一专业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继续教育内容的深度、广度又各有不同。所以在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须以岗位和任职需求为度,强调针对性。二是有较强的实践性。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继续教育要突出实践,除了要学习思想政治、专业技能、技术,岗位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开阔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演出和工作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的自主性。军队文化艺术干部较其他干部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尤其是艺术干部在专业学习方面,从入伍前对自己所学专业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入伍后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同时对自己今后的生存发展有着较强的追求和欲望。所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四是军队文化艺术干部长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已成为他们继续教育学习时的一种资源和特点。
三、军队文化艺术千部继续教育的层次区别
在我军文化艺术干部中,既有全国、全军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某一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又有刚刚被特招到部队文艺团体十几岁的小演员;从专业技术少将到特招提干的“新兵”,无论从岗位、专业、年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成长经历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各自在岗位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区别层次、对象、教育内容和岗位需求。
(一)培养对象目标的区别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岗位、专业比较多,主要培训对象大致可分为:1、专家、教授及高级文化艺术管理干部;2、尖子人才培养;3、拟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初晋中,中晋高);4、任职培训,包括国防生任职前培训,中级管理干部培训,教育技术干部艺术素养培训等;5、创作骨干培训;6、技术人员培训,包括文化器材的维修,文化艺术活动技术保障等;7、院校文化工作课师资培训等。培训对象的不同,其培养目标必然有所区别。但无论有多少培训目标,军队文化艺术干部培训的总目标是: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军队文化艺术干部。
(二)教育内容的区别
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应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类别确定教学内容。一是通过函授、高自考、进校培训,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各类基础和专业知识教育内容,主要面对中专毕业舞蹈演员和其他学历层次较低的干部,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针对创作、演出、技术保障及文化艺术管理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以了解当前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创作、表演方法、技术革新、创新;组织管理、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三是专家、教授、中高级文化艺术管理干部的培训应在政策法规、科学发展、理论研究、学术风格、前沿动态、问题研究、决策指挥、精品创作、技术攻关,以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文化艺术工作模式等方面谋划培训内容。无论是初、中、高级培训,还是其它各类别的继续教育,其内容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紧密结合部队实际,把军队干部的通识教育,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把培育部队战斗精神,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内容融入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继续教育。
(三)培训模式的区别
培训方式方法、教学对象和目标是确定培训模式的依据,与教学对象、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模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低学历初级培训应以贴近本职岗位、专业的远程教育(包括函授)、高自考及进校培训的方式为主,一是提高学历层次,再就是为初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做准备。中级培训除为解决高学历学位入校脱产、半脱产及在职学习外,主要以短期培训的方式进行,可利用网络、地方教育资源,以及部队和地方实践平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进行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高级培训则侧重于研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出国考察等模式实施教学。
四、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平台
目前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资源主要依托:军队院校培训(包括函授)和地方院校少量培训,各大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研修班,演员个体拜师求学,各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训练及各种实践平台,利用各种传媒的自主学习等。如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规范、整合、深入发掘,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一是加强相关院校的任职教育力度、广度,完成初、中级干部职称晋升培训,充分利用院校学历教育、任职教育资源,优化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一支既有深厚专业理论、技能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有能力承担继续教育重任的师资队伍。根据部队需要与部队联合办班,讲学、授课,实行开放式办学。二是组织以军队文化艺术专家、教授为主,地方专家、教授为辅的文化艺术教育协作群体,为军队和地方文化艺术干部授课,形成军、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专家讲座内容,包括电视媒体中优秀的讲座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文化艺术系列讲座资料、教材。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演出、创作及文化工作实践,提高文化艺术干部的业务和创新能力。四是加强军内外学术交流,组织优秀文化艺术干部进行出国访问考察,开阔学术视野,增加军队文化艺术干部的信息量。五是依托国民教育,选送优秀干部和继续教育教员到相关地方大学学习深造,利用地方优秀教育资源为部队建设服务。六是开发建设军队文化艺术远程教育网,并利用军队现有网络开设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扩大文化艺术知识受众面,提高全军广大指战员文化艺术综合素质,跨越时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创办《军队文化艺术继续教育》刊物,为部队文化艺术干部和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提供继续教育和交流服务平台。
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姜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