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均分段战术能体现队员体能的合理分配,是皮划艇比赛中的重要战术。运动员在训练中只要合理的运用和练习此战术,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最佳运动水平。
【关键词】平均分段战术;皮划艇;比赛
Average sub-tactical importance in the canoe race
ZHANG Xiao-hu
( Amateur water sports school, Jiaozuo,Jiaozuo 450000,Henan)
【Abstract】 Average sub-team tactics to reflect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is an important tactic in the canoe race.Athletes in training and practice as long as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is tactic, in order to play their best game in the campaign level.
【Keywords】 Average sub-tactics, canoeing
1 前言
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日趋接近,良好素质和技术往往只有通过一定的战术表现出来才能取胜。采用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根据对手的特点,用自己的预谋来牵制对手,使对手暴露战术意图,从而为取胜创造良好的条件。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技术、心理、智能等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战术的形成与运用对身体、技术、心理、智能又有促进作用。
2 平均分段战术的意义
故名思义,平均分段就是把比赛距离划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平均距离,而每个距离之间的成绩几乎相等,也就是说运动员划前半程的速度低于他的出发速度,而划后半段的速度却高于整个赛程的平均速度。换句话说,这一战术要求有较高的平均速度,对于平均速度分段来说出发落差必须减少。由于较慢出发的运动员,不像采用领先技术的运动员那么快出现乳酸堆积,部分能量也可省下来供后半程使用,在皮划艇运动中,象跑步那样坚持严格的平均步幅战术是不实际的。因为出发后舟艇必须处于不受邻近舟艇波浪影响的位置,所以较快的出发,将会打乱平均分段的平衡,而乘浪战术也是划船比赛需要讨论的问题。出发后运动员可按教练员的平均分段战术调整划行速度。
3 合理运用平均分段战术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在皮划艇比赛中,起航时神经兴奋与肾上腺素水平处于分配地位,所以运动员采用平均分段战术时必须对起航有总体控制而且要有出发后落后2—3秒的心理准备。1976年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单皮1000米冠军被同一个运动员夺得。两次比赛中,他开始250米都比领先舟艇慢,而在后面3个250米中,每个的时间间隔在1—1.5秒之间,1976年他在750米后领先,1980年在500米后就处于领先地位,两次比赛的战术相似之处是明显的,这是平均分段战术最好的例证。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有益的结论,在1976年比赛中,第二名由于前750米的速度快而造成不良的后果,使他在最后阶段无力加速。事实上他最后阶段的成绩比自己前一阶段慢了差不多1秒,比起1980年奥运会来,这是一次非常紧张激烈的比赛,他仅以0.6秒之差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在1980年的比赛中,冠军显然没有受到压力,因为在最后250米时他已是胜利在握。更有趣的是他两次获胜的成绩几乎相同(3分48秒20,3分48秒77)。这说明他的准备、训练、和比赛战术是相同的。
又例如在2006年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划船比赛中,做为教练员的笔者给夺得两枚省十运会冠军队员刘小光制定的就是平均分段比赛战术,拿500米为例,刚起航时刘小光的桨频是71桨,前50米时排在第三位。而当时第一名的桨频达到了74桨,到100米位置刘小光上升到第二位,桨频是66桨,落后当时的第一名有3秒,而第一名的桨频在70桨。到250米位置时刘小光桨频在62桨,落后第一名1.5秒左右,而第一名桨频在67桨。到350米位置时刘小光桨频还是62桨,落后第一名0.8秒左右的时间,而第一名的桨频也是62桨。到420米时刘小光已上升到第一位了,这时他的桨频又划到了66桨。而前半程的第一名已经下到第二名了,他当时的桨频已降到60桨,拉浆已经没有力了,在整个500米的比赛过程中,刘小光坚定了一个信念,以我为主、不受外界干扰,而他前半程250米和后半程250米所用的时间只相差了2秒。而第二名他的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相差了6秒左右。这也是平均分段战术在比赛中获胜的成功例子。
平均分段战术的训练需要大量高强度桨频的训练和有控制的出发实践,平均速度分段几乎往往指的就是均衡桨频,而在大部分赛程中一直领先的艇,因为高桨频和领先技术而造成了不利后果,他们未能夺标,而另一条冠军的船在速度和桨频方面都是定速的。
4 打破旧观念探索新路子
随着现代训练科学的发展,竞赛战略已经取得极大的改进,经过生理和心理评定后,教练员与运动员合作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竞赛距离和竞赛战略。而那种“出发拼命领先,途中增加划距,最后加速”的旧观念作为竞赛策略来说已经有点过时了。皮划艇500米和1000米比赛的战略,与持续时间相同的其他竞速运动项目有类似之处,有氧耐力是其决定因素,它不仅需要专门的技项,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与运动员身体的生理适应性变化能力。为了产生预期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地实践和坚持一种竞赛战略。运动员盲目地遵守一种战略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白和相信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下选定的计划,将是最有创造性的。广泛听取外界的意见,并揉合进既定的竞赛战略中去。也许一个运动员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在竞赛途中放弃既定的比赛战略,这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所有的皮划艇比赛战略都受天气的影响,而平均分段战术对于天气最为敏感,因为他在比赛初期就要调整速度。天气情况会沿着赛程的长度而变化,强劲的横风会影响航程。所以在比赛之前运动员就必须分析形式,相应调整时间分配计划,而不至于在竞赛途中放弃既定的比赛战略,另外为运动员制定的竞赛战略必须考虑到整个赛季所有训练方法,包括辅助的和专项的,都必须为强化竞赛战术而精心选择。还望划船界同行见仁见智,使我国皮划艇运动更好的普及和早日成为世界强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平均分段战术;皮划艇;比赛
Average sub-tactical importance in the canoe race
ZHANG Xiao-hu
( Amateur water sports school, Jiaozuo,Jiaozuo 450000,Henan)
【Abstract】 Average sub-team tactics to reflect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is an important tactic in the canoe race.Athletes in training and practice as long as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is tactic, in order to play their best game in the campaign level.
【Keywords】 Average sub-tactics, canoeing
1 前言
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日趋接近,良好素质和技术往往只有通过一定的战术表现出来才能取胜。采用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根据对手的特点,用自己的预谋来牵制对手,使对手暴露战术意图,从而为取胜创造良好的条件。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技术、心理、智能等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战术的形成与运用对身体、技术、心理、智能又有促进作用。
2 平均分段战术的意义
故名思义,平均分段就是把比赛距离划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平均距离,而每个距离之间的成绩几乎相等,也就是说运动员划前半程的速度低于他的出发速度,而划后半段的速度却高于整个赛程的平均速度。换句话说,这一战术要求有较高的平均速度,对于平均速度分段来说出发落差必须减少。由于较慢出发的运动员,不像采用领先技术的运动员那么快出现乳酸堆积,部分能量也可省下来供后半程使用,在皮划艇运动中,象跑步那样坚持严格的平均步幅战术是不实际的。因为出发后舟艇必须处于不受邻近舟艇波浪影响的位置,所以较快的出发,将会打乱平均分段的平衡,而乘浪战术也是划船比赛需要讨论的问题。出发后运动员可按教练员的平均分段战术调整划行速度。
3 合理运用平均分段战术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在皮划艇比赛中,起航时神经兴奋与肾上腺素水平处于分配地位,所以运动员采用平均分段战术时必须对起航有总体控制而且要有出发后落后2—3秒的心理准备。1976年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单皮1000米冠军被同一个运动员夺得。两次比赛中,他开始250米都比领先舟艇慢,而在后面3个250米中,每个的时间间隔在1—1.5秒之间,1976年他在750米后领先,1980年在500米后就处于领先地位,两次比赛的战术相似之处是明显的,这是平均分段战术最好的例证。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有益的结论,在1976年比赛中,第二名由于前750米的速度快而造成不良的后果,使他在最后阶段无力加速。事实上他最后阶段的成绩比自己前一阶段慢了差不多1秒,比起1980年奥运会来,这是一次非常紧张激烈的比赛,他仅以0.6秒之差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在1980年的比赛中,冠军显然没有受到压力,因为在最后250米时他已是胜利在握。更有趣的是他两次获胜的成绩几乎相同(3分48秒20,3分48秒77)。这说明他的准备、训练、和比赛战术是相同的。
又例如在2006年举行的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划船比赛中,做为教练员的笔者给夺得两枚省十运会冠军队员刘小光制定的就是平均分段比赛战术,拿500米为例,刚起航时刘小光的桨频是71桨,前50米时排在第三位。而当时第一名的桨频达到了74桨,到100米位置刘小光上升到第二位,桨频是66桨,落后当时的第一名有3秒,而第一名的桨频在70桨。到250米位置时刘小光桨频在62桨,落后第一名1.5秒左右,而第一名桨频在67桨。到350米位置时刘小光桨频还是62桨,落后第一名0.8秒左右的时间,而第一名的桨频也是62桨。到420米时刘小光已上升到第一位了,这时他的桨频又划到了66桨。而前半程的第一名已经下到第二名了,他当时的桨频已降到60桨,拉浆已经没有力了,在整个500米的比赛过程中,刘小光坚定了一个信念,以我为主、不受外界干扰,而他前半程250米和后半程250米所用的时间只相差了2秒。而第二名他的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相差了6秒左右。这也是平均分段战术在比赛中获胜的成功例子。
平均分段战术的训练需要大量高强度桨频的训练和有控制的出发实践,平均速度分段几乎往往指的就是均衡桨频,而在大部分赛程中一直领先的艇,因为高桨频和领先技术而造成了不利后果,他们未能夺标,而另一条冠军的船在速度和桨频方面都是定速的。
4 打破旧观念探索新路子
随着现代训练科学的发展,竞赛战略已经取得极大的改进,经过生理和心理评定后,教练员与运动员合作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竞赛距离和竞赛战略。而那种“出发拼命领先,途中增加划距,最后加速”的旧观念作为竞赛策略来说已经有点过时了。皮划艇500米和1000米比赛的战略,与持续时间相同的其他竞速运动项目有类似之处,有氧耐力是其决定因素,它不仅需要专门的技项,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与运动员身体的生理适应性变化能力。为了产生预期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地实践和坚持一种竞赛战略。运动员盲目地遵守一种战略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白和相信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下选定的计划,将是最有创造性的。广泛听取外界的意见,并揉合进既定的竞赛战略中去。也许一个运动员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在竞赛途中放弃既定的比赛战略,这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所有的皮划艇比赛战略都受天气的影响,而平均分段战术对于天气最为敏感,因为他在比赛初期就要调整速度。天气情况会沿着赛程的长度而变化,强劲的横风会影响航程。所以在比赛之前运动员就必须分析形式,相应调整时间分配计划,而不至于在竞赛途中放弃既定的比赛战略,另外为运动员制定的竞赛战略必须考虑到整个赛季所有训练方法,包括辅助的和专项的,都必须为强化竞赛战术而精心选择。还望划船界同行见仁见智,使我国皮划艇运动更好的普及和早日成为世界强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