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一线:过江无难事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预见,从隧道一线到日后的“隧道N线”,足将两岸的车站、码头、机场、主要的娱乐场所、商场、学校等串成“线路共同体”,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诉求。
  记者很喜欢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旋律优美,歌词质朴,情感动人。而听的次数多了,不免就在心里改了个《我的家乡》的版本:一条大江波浪平 / 风吹芳草香两岸 / 我家就在岸边住 / 听惯了摆渡船的汽笛声 / 看惯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上海人的生活,就永远无法摆脱“黄浦江”这三个字。它亦母亦友,教养了城市的子民;它蜿蜒流淌,划分了浦东和浦西。岁月悠悠,星河漫漫,勤劳勇敢的上海人如何飞越浦江,抵达彼岸?渡口的喧嚣声犹在耳,波浪下的隧道已然启动。1971年6月,上海(亦是中国)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打浦路隧道通车。1980年10月,第一条越江公交线路——隧道专线,成为了连接浦东和浦西的“第一车”。
  而今,隧道专线更名为隧道一线。至于魔都旧往渡江记忆,或成渐被世人淡忘的传奇——终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

极大方便了往返两岸市民


  据上海史志记载,明清时期,黄浦江边即有渡口,江面上漂着舢板、划子。1911年1月5日,上海第一班轮渡从当年的浦西铜人码头(现南京东路外滩附近)起航,开往浦东的东沟,标志着轮渡正式成为越江“神器”。
  刚开始的时候,轮渡发展缓慢,直到上世纪50年代,大上海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工商业城市,浦东的大型工厂和工人新村陆续拔地而起,黄浦江的水上交通便更为忙碌了。上海轮渡开始作为市内交通和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开辟了很多新的航线,渡轮的硬件也不断更新。至上世纪80年代,黄浦江上共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对江车渡航线5条,日平均客运量100多万人次。
  为改善、提升浦东、浦西的交通问题,上海准备筹建隧道和大桥。1971年6月建成通车的打浦路隧道,由浦西引导段、江中段及浦东引导段三部分构成,全长2761米。浦西引导段进出口在中山南一路打浦路口;浦东引导段进出口在耀华路。
  打浦路隧道的问世,突破了轮渡为唯一过江办法的桎梏。1980年10月1日,在市民的殷切盼望下,上海市公交公司汽车五场开辟了第一条黄浦江隧道公交线——隧道专线,结束了上海“无过江专线公交”的历史。隧道专线的开通,较大程度方便了需每日往返浦东、浦西的市民。机动车从隧道过江,五六分钟搞定,缩短两岸时空距离,浦东、浦西似从未如此紧密相贴。
  资料显示,原来的隧道专线起点站为浦东上南路,终点站为浦西打浦桥,中途停靠两个站:从浦东开出往打浦桥方向,中途停中山南一路站、斜土路站;从浦西开出往浦东方向,停斜土路站、南洋中学站,全线长6.22公里,实行全日行驶。那时候,隧道专线所使用的专线月票,价格为7.50元,由上海公交公司月票发售处浦东陆家嘴第五月票分售处发售,凭单位证明集体购买。
  现在,隧道专线已改为隧道一线,而隧道一线的越江段,是打浦路瞿溪路至耀华路历城路,服务三林世博家园、昌里地区、南码头地区居民前往打浦桥方向的出行需求。市民李老伯表示,线路高峰最小间隔是5分钟;除了穿梭巴士以外,“隧道一线是所有进入三林世博家园当中班次最给力的。”
  在打浦路隧道里驰骋纵横,感觉确实爽——眼睛一闭一睁,好像就从浦东新区哧溜滑到黄浦区了,谁说过江难?隧道一线帮助上海人实现了某种“瞬间转移大法”,赞。

隧道给力,条条专线通东西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有了隧道一线,何愁二线、三线会姗姗来迟?
  1988年12月29日,上海第二条越江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建成通车。当天,在浦东杨家宅,延安东路隧道进口,临近市民像过节一般涌来参加隧道通车典礼。两辆披挂彩球的隧道三线车静候着,车上挤满首批乘客。
  不久,隧道四线、六线也相继开通。
  隧道四线由浦东潍坊新村开往广东路外滩,沿途走向从浦东崂山东路起,经张杨路、浦东南路、陆家嘴路、隧道、延安东路、福建中路、福州路至中山东一路广东路口。隧道六线刚刚开线的时候,全程只有 6 站,后从泾东新村延伸到了金杨新村,利于浦东洋泾地区的市民出行,也拉近了浦东泾东新村和金杨新村的市民至市中心人民广场的距离。
  乘上隧道专线车,浦东居民一刻钟可抵达南京路,购物游乐愈加便捷。同时,安置隧道工程动迁居民的潍坊新村,也因为拥有隧道三线、隧道四线终点站一时大出风头。其后,上海人渡江的腳步并未停歇——1990年4月30日,公交无轨电车隧道五线通行。隧道五线起点站为淡水路,终点站为沈家弄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水底隧道中通行的无轨电车线路(1994年线路有延伸,中途加站点;又因延安东路隧道复线施工之故,1996年8月31日头班车起改为汽车行驶)。1991年6月28日,隧道夜宵线开通,该线穿越延安东路隧道,形成公交过江线路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2004年9月,复兴东路隧道启用;同年10月3日,国庆假期中,775路、789路、980路、隧道五线、机场六线、451路共6条公交线路驶入。
  眼下,上海已拥有14条横贯东西的越江隧道(不包括外滩观光隧道、西藏路电力隧道),加上轮渡、大桥、地铁的“助攻”,黄浦江设置的“隔断结界”早变成了通途,过江非但易如反掌,而且又快又安全。可以预见,从隧道一线到日后的“隧道N线”,足将两岸的车站、码头、机场、主要的娱乐场所、商场、学校等串成“线路共同体”,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诉求。
  退休的周阿姨回忆:“最老早乘摆渡,哎哟人多得要死,一挤,心里就急呀。后来有了隧道一线,感觉过江速度马上快了好几倍。到现在,地铁什么的就更便当了,谁还把过个黄浦江当回事?上海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厉害的。”
  未来,连接浦西与浦东的“纽带”,会多上加多,好上加好。
其他文献
让罗韶颖颇为自豪的是,东原女性中的高管比例,是中国地产50强里最高的。  和罗韶颖聊天是一件很爽的事,因为这个重庆妹子说话很直接,三言两句就直面问题要害。她坦言,自己的这种特质也成了东原的基因——真实、真诚。而让罗韶颖颇为自豪的是,东原女性中的高管比例,是中国地产50强里最高的。这也让东原在国内地产业卓尔不群,正如罗韶颖的总结:“我们的特色,让东原关注细节、关注体验、关注弱势群体和他们的痛点。”源
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以著名汉学家的身份蜚声学界,然而中国人认识伯希和,却大都是因为他曾经在敦煌盗宝,是敦煌藏经洞的掠夺者,将敦煌最为珍贵的写本等历史文献带出了中国,并因此成为中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伯希和的藏经洞日记固然因其特殊的价值而广为人知,但他在庚子事变期间所留下的另一本北京日记却知者寥寥。这本北京日记虽然篇幅不长,却以亲历者的視角再现了庚子事变的真相,可谓认识庚子事变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网约车, 这条曾经颠覆“打车难”时代的 “鲶鱼”,在给司乘双方带来短期便利和实惠之后,逐渐成为出行行业的破坏者——司机资质审核宽松,乘客信息被肆意泄露,性騷扰频发且投诉无门,“马甲车”横行,服务质量低下……及至发生“空姐滴滴乘车遇害”的恶性事件,以行业巨头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便利与安全,对被资本裹挟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恰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从保障残疾人生活温饱,到关怀残疾人精神文化,能够把文化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就真的意味着残疾人工作做到一定境界了。  盲人也能看电影吗?在十年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近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盲人开始可以“看”电影了。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盲人所看的电影,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作“无障碍电影”。严格来说,无障碍电影不能靠眼睛看,只能用耳朵去聆听。但也正是这从无到有的突破,将电影艺术带到
源于英语school phobia,又称“拒绝上学症”(school refusal disorder),指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不愿回到学校。表现出来的症状有:頭疼、恶心、胃疼等。据统计,13.8%的儿童情绪障碍为学校恐惧症,男女比例为3:4。
和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比,福岛核泄漏的特点是——事故的严重性随着应急处理的进程更趋严重。在拥有远高于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场外应急条件下,目前堆芯具体情况仍不得而知,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今年去日本看樱花的团,超便宜。但是我正在犹豫,是不是要去。”刚退休的上海阿姨吴女士,近几年每年春季都和身边姐姐妹妹组团去日本看樱花,但这个春天,有点不一样。“去顾村公园看看也好啊。前两年一直去日本,今年得做做
个税,争论许久,关乎民生之大事。  美国主张“劫富济贫”,英国提倡“应税所得”,德国分七种个税,日本则是规定税率。  中国的改革方向,无非围绕起征点、专项扣除等反复推敲,征集民意,筑就文章。38年的个税史是一部“富裕史”,如今,人们吃得好,穿得暖,腰包鼓,生活是“富起來了”,可这个税再遵循旧例,似乎,说不过去了。  接受我采访的王长勇是个特别健谈的人,从财经记者、评论员到长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角
谁是救世主?  2017年,巴塞尔展最令人瞩目的关注点有三个:第一,是全球钟表市场在经历了2015、2016连续两年回落之后,会不会出现再一年的回落?如果出现连续三年的回落,将是开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连续颓势之最了。第二,钟表市场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国、俄罗斯等后起的新兴市场出现问题时,谁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点。第三,智能表的兴起,相对传统钟表而言,是否意味着再一次“石英浪潮”,抑或“智能危机”已经来
辽宁盘锦、河南洛阳、四川成都、苏南江村、浙江天台山、福建泉州,从2017年冬至到2018年冬至,纪录片《天时》摄制组将在这六个地方进行拍摄。“通过365天完整观察和记录,寻找中国人本真的生活节奏和秩序,以及深藏于一切行为背后的情感联系与延续。”这是拍摄方案中的一段表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探讨传统命题的切入口,作用于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于为过去的人们提供了一套非常智慧的生活行为指南——什
苏州“东方之门”。  三省一市、二十六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正以“一骑绝尘”的加速度,令世界赞叹。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化引擎,它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为中国贡献了20%的经济总量,与印度相当。  长三角融合正在加速,但长三角并不会变成一张面孔、一座城,各扬所长的融合,才是精彩的“世界级城市群”。城市群,不是一座城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