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思维过程中的四个关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整体意识与部分感知的关系、知识同化与知识调整的关系、单式认知与变式思维的关系、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关系四个关系,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处理;思维过程;四个关系
  从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下列四个关系,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教学效益。
  一、整体意识与部分感知的关系
  知识的整体与部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整体与部分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我们必须强化整体意识,从知识整体出发,沟通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各种联系,以部分知识的教学为突破口,来达到整体认知某一知识的目的。如“正比例”这一知识整体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部分入手,弄清构成正比例三个条件的含义: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会相应随着变化;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只有这三个部分的含义被学生各个“击破”,正比例这一知识整体的认知结构才被学生“占有”。但是,这一知识的获得只是在一个点上的“突破”,孤立地掌握知识,学生对正比例的感知容易在部分知识上产生思维定势。要建立完整的认知网络,还必须同横向相关联的另一部分知识“反比例”联系起来,区别异同,相比较而存在,又将这两部分知识与纵向相关联的“比例”这一整体联系起来。这样,从整体观念出发,由部分感知,再到整体认识,构成了一个认知结构链,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
  二、知识同化与知识调整的关系
  知识的同化过程,学生的思维较容易参加活动,“建构”的过程也比较快,因为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一致。因此,认知结构的调整过程,要借签知识同化的经验,发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共同点,不断同化、该组,促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了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样,根据它们的共同点,教者就必须同化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知识:①商不变的性质规律;②小數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将新知识进行改组,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成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接受的知识,达到调整认知结构的目的,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生,发展,获得新知。
  三、单式认知与变式思维的关系
  知识规律都是从一角度去概括、揭示的。教学时,从一个角度建立认知结构,这个过程称作单式认识活动过程;变换多种角度,强化认知结构,这个过程,称作变式的基础,而变式思维活动改变了刺激的角度,可以深化认知结构,确保认知质量。所以,教学中必须以单式认识活动为主,变式思维活动相结合,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如,锐角三角形的意义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可变式为:最大的内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又如:最简分数的意义是: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可变式为:分子、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通过知识的变式,引导认知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变式,引导学生多形式、多方面感知所学知识,将大大地促进新知识认知结构的形成。
  四、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关系
  迁移现象是学生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产物,正迁移促使学生认知发展的自觉错误。教者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正迁移活动。比如:商不变的性质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引导学生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沟通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正迁移活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要做好负迁移的超前预测,大胆引导学生走进付迁移的错误区,防患未然,促进认知结构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你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学生容易将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如“12 +15 =27 ”,这是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负迁移。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其结果:“和比其中一个加数小”,计算错误,从而引起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这个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异分母分数和相加减的法则这一认知结构的形成。
  处理好思维过程中的四个关系后,如果要使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必须有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主动的参与及内心体验,逐步感悟、获取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能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大胆地进行了改造,打破了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归纳整理,构建网络——应用拓展,提高能力”的教学新思路。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加深认识,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展示了一个充满着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第二,能够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课前让学生自主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分享成果,展示汇报,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并提高了他们整理建构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在让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的时间与空间,与伙伴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图形的几何度量特征,它们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数学上就可以说它们都是同构的。我们把握了这一点,不管你是讲长度、讲周长、讲面积、还是讲体积,核心都要强调这样一些内容。在教学中只要是把握了这些本质的东西,至于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的认识,当地的一些条件,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活动,使得孩子真正的去思考,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而不是公式的记忆,和简单的套用公式去计算解决问题。所以在几何的度量这一块,老我们老师多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活动,使得我们的教学真正的有时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亚毒性剂量的阿霉素影响抗DR4、DR5单克隆抗体(mAb)FMU1.4和FMU1.5诱导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TRAIL敏感株)、U138(TRAIL部分敏感株)及U373(TRAIL耐受株)凋亡的作
摘 要:近年来兴奋剂从竞技体育蔓延到学校体育,从体育比赛发展到了体育考试当中,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严重违反了体育道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应积极进行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兴奋剂的蔓延及时加以防范。  关键词:体育中考;中学生;兴奋剂  1前言  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院校开展体育教育课程,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等进行了分析,在结合调查研究和访谈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提
摘 要: 培养学生敏锐的英语感知和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体现了英语交际性和工具性特征。本文围绕教材内容活化、话题任务引导和角色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转化认知感悟思维,增强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讨学生英语表达灵活性能力培养,对帮助其形成正确语言感知和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表达 交际 自由  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认知思维和情感激活,引导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说,新时期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应该构建以活动为中心的高效数学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高效课堂;游戏;操作;自主探究  构建以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也有助于数学价值
摘 要:高中新教材无论是内容的呈现还是编排结构更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展开,因此教师利用教材的特点,挖掘新教材的功能,使新教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素质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全面展开,应运而生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以其富有弹性的编排结构、和与实际紧密联系等特点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也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新教材的特点更适合新课程的改革和
2003年3月24日发生在我国新疆巴楚-伽师交界处的MS6.8强烈地震余震序列的近台记录中普遍存在一组特殊震相,该组震相分别出现在Pg波和Sg波的后面,类似于Pg波、Sg波以分组集丛式出现,多为2~3组,且后续震相的能量有所增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经合成地震图验证,认为该组震相可能是受当地十几公里深的沉积层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经过多次反射、折射后的叠加波。为便于描述,文中将其分别称为PJ、SJ震相。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当今社会教师需要特别注重的一块教学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