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日语法体系中都存在被动句,但学习中我们发现两者用法却大有相同。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日语被动句的掌握一直是日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混淆误用的情况,所以清楚地掌握二者的异同点能帮助我们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被动句。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被动句的异同点,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学习产生帮助。
关键词:中日对比 被动句 异同点 日语学习
一.有关中日被动句
简单来说,汉语的被动句指在动词前面带有“被、叫、让、给”等标志的句子。日语的被动句则一般为「Aは/がBに/から/によって(Cを) 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所形成的句子。汉语属于孤立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主要通过虚词及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被动态,只有通过添加前置词“被、叫、让、给”等来形成被动。而日语是粘着语,主要通过助词、助动词粘着在独立词后面的情况来判断句子的形态。而日语被动态的主要表现手段则由助词「に」、「から」、「によって」和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
汉语被动句按照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作业写完了”,另一类则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典型的就是“被”字句。而常见的日语教科书、语法书中一般把日语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种。“直接被动句”指主语直接受到动作或者作用的影响,主语又是动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对主语(主体)不利的,所以在日语中它又叫做“受害被动句”(「迷惑受身文」)。也还有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将日语被动句分为有情物主语句和无情物主语句,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的。
二.中日被动句异同点
a.不同点:
1.所有者被动句
汉语中常有以“持有者的持有物”的形式为主语出现的被动句,而日语认为受事者不应该为无情物,应该是它的所有者,有情性的人,所以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将这类情况翻译为「持ち人の持ち物 は (Bに)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的句式。
例:
(1)汉:我的钱包被偷了。
日:私は財布をすられた。
(2)汉:小王的点心被弟弟吃了。
日:王さんは弟にお菓子を食べられた。
从上述例子中可见,同一个意思的句子中,汉语的主语分别为“我的钱包”“小王的点心”,而所对应的日语被动句的主语则为「私」、「王さん」。日语认为虽说施事者的行为对象是“物”(「持ち物」),但是受到影响的却是它的主人(「持ち人」)。
2.第一人称充当施事的被动句
日语的被动句的施事很少由第一人称(说话者)来充当,功能语法认为说话人对由自己发出的动作进行叙述时,一般都会把自己作为第一关注的对象并作为叙事的起点或背景进行叙述。然而汉语被动句更倾向于根据客观世界的施受关系来使用,可经常可见如“…让/被我 动词 了”句式且表达自然。
例:
(3)汉:我被山田骂了。
日:私は山田に叱られた。(自然)
(4)汉:山田被我骂了。
日:山田は私に叱られた。(不自然)
上述例句(4)中这样的被动句中,由第一人称“我”来充当施事,就汉语的语感来说,表达自然,而日语例句(4)就不如(3)来的自然。
3.有关自动词的被动句
①在表达人物情感时,日语中一般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自动词(如「感動する」、「感心する」、「驚く」、「困る」等)形成意义被动句,而汉语则仍然使用“被、叫、让、给”、“为…所…”等形式的被字句。
例:
(5)汉:我被小说的主角感动到了。
日:私は小説の主役に感動した。
(6)汉:睡梦惊醒。
日:眠りから驚いて目が覚める。
根据上述汉语例句(5)的意思,若直接转换成日语的话则应为「私は小説の主役に感動された」,然而自然的日语表达应该是例子中所呈现的,又或者使用使役被动态也是可行的。
②日语中存在本身含有被动意义的自动词「首になる」「染まる」「見つかる」等,当汉语使用被动表达时,与之相对应的日语则使用主动表达方式。
例:
(7)汉:我被解雇了。
日:僕は首になった。
(8)汉:衣服被墨汁染黑了。
日:服はインクで黒く染まっていた。
4.客观叙述被动句
①日语中经常出现「~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等被动句式,此类用法是用被动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客观事实、普遍观点、一般看法,而汉语中这种意义的语句,我们一般使用主动句来表达。
例:
(9)汉:大家认为她将来一定能成为明星。
日:彼女はスターになるに違いないと思われる。
(10)汉:《情海波澜》和《经国美谈》是政治小说。
日:『情海波瀾』と『経国美談』は政治小説と言われる。
上述例子的意思都是表达一般人的看法,不直接是说话者本身的想法。多用于文献资料中。
②日语中被动句主语为无情物的情况一般比汉语少,一般用于无需指出实施者的情况下,用被动的形式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情、观点等,而这类情况下汉语一般用主动形式来表达。
例:
(11)汉:会议将在11月11日举行。
日:十一月十一日に会議が開かれる。
(12)汉: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日:オリンピックは4年に一度行われる。
上述例句都未提及动作的实施者,只是用被动的形式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而汉语使用主动表达也不别扭。
5.受害意识被动句
当需充分表达被害、受害意识的时候,日语一般使用间接被动(「迷惑受身」)的表达方式来强调承者受到的伤害,而汉语却习惯使用主动句来表达。
(13)汉:晚上孩子哭闹,我一点都睡不着。
日:夜中に子供に泣かれて、寝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
(14)汉:父母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他成为了孤儿。
日:交通事故で両親に死なれて、彼は孤児になった。
b.相同点:
1.若a.1.所述条件下,当句子为所有者被动句时,中日被动句可直接转换。正如上面所说的,只要避免转换成「持ち人の持ち物 は (Bに)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的形式,中日被动句的句子结构还是相对应的,可直接按照汉语被动句的意思转换成日语被动句。
2.被动句的施事不是第一人称的情况下,中日被动句都很自然,中日直接转换即可。正如a.2.(3)、(4)所说的那样,汉语无论是“我被山田骂了”还是“山田被我骂了”都是自然的,而日语被动句「私は山田に叱られた」也是自然的,而「山田は私に叱られた」却是不自然的,这正是由于它的施事是第一人称「私」。若将其改为除第一人称之外的任意施事也都是自然的,例如,「山田は友達/おばあさん/王さんに叱られた」等。也就是在直接被动的情况下,在上述所说的条件下,汉日被动句基本上是相对应的。
三.结论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汉语被动句虽然也有表示积极的、中性的意义,但却有着强烈的“被害”的意义,且汉语注重主题,句子多用主动句表达,而在日语中被动句的意义运用的更加广泛。并非所有的中日被动句相互之间是可以直接转换的,以及不一定语所有的日语被动句对应的都是汉语的被动。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深受文化的影响。总之,在使用日语被动时,我们切不可一味地直接套用汉语的被动表达习惯来翻译日语被动句。
参考文献
[1]英石.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21):176-176
[2]崔美玉.试析日语被动句误用[J]. 现代交际,2014(9):25-25
[3]赵晓春.汉语母语学生日语被动句常见误用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8-139
[4]张晓帆.日语中的自动词意义被动句[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6):25-30
[5]刘燕华.浅谈日语中含被动意义的自动词的用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
[6]荊春生.日本語受身文習得研究—誤用分析を中心に[D].山西:山西大学,2013
[7]杨丝宇.被动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1
(作者介绍:赵榕,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中日对比 被动句 异同点 日语学习
一.有关中日被动句
简单来说,汉语的被动句指在动词前面带有“被、叫、让、给”等标志的句子。日语的被动句则一般为「Aは/がBに/から/によって(Cを) 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所形成的句子。汉语属于孤立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主要通过虚词及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被动态,只有通过添加前置词“被、叫、让、给”等来形成被动。而日语是粘着语,主要通过助词、助动词粘着在独立词后面的情况来判断句子的形态。而日语被动态的主要表现手段则由助词「に」、「から」、「によって」和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
汉语被动句按照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作业写完了”,另一类则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典型的就是“被”字句。而常见的日语教科书、语法书中一般把日语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种。“直接被动句”指主语直接受到动作或者作用的影响,主语又是动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对主语(主体)不利的,所以在日语中它又叫做“受害被动句”(「迷惑受身文」)。也还有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将日语被动句分为有情物主语句和无情物主语句,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的。
二.中日被动句异同点
a.不同点:
1.所有者被动句
汉语中常有以“持有者的持有物”的形式为主语出现的被动句,而日语认为受事者不应该为无情物,应该是它的所有者,有情性的人,所以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将这类情况翻译为「持ち人の持ち物 は (Bに)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的句式。
例:
(1)汉:我的钱包被偷了。
日:私は財布をすられた。
(2)汉:小王的点心被弟弟吃了。
日:王さんは弟にお菓子を食べられた。
从上述例子中可见,同一个意思的句子中,汉语的主语分别为“我的钱包”“小王的点心”,而所对应的日语被动句的主语则为「私」、「王さん」。日语认为虽说施事者的行为对象是“物”(「持ち物」),但是受到影响的却是它的主人(「持ち人」)。
2.第一人称充当施事的被动句
日语的被动句的施事很少由第一人称(说话者)来充当,功能语法认为说话人对由自己发出的动作进行叙述时,一般都会把自己作为第一关注的对象并作为叙事的起点或背景进行叙述。然而汉语被动句更倾向于根据客观世界的施受关系来使用,可经常可见如“…让/被我 动词 了”句式且表达自然。
例:
(3)汉:我被山田骂了。
日:私は山田に叱られた。(自然)
(4)汉:山田被我骂了。
日:山田は私に叱られた。(不自然)
上述例句(4)中这样的被动句中,由第一人称“我”来充当施事,就汉语的语感来说,表达自然,而日语例句(4)就不如(3)来的自然。
3.有关自动词的被动句
①在表达人物情感时,日语中一般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自动词(如「感動する」、「感心する」、「驚く」、「困る」等)形成意义被动句,而汉语则仍然使用“被、叫、让、给”、“为…所…”等形式的被字句。
例:
(5)汉:我被小说的主角感动到了。
日:私は小説の主役に感動した。
(6)汉:睡梦惊醒。
日:眠りから驚いて目が覚める。
根据上述汉语例句(5)的意思,若直接转换成日语的话则应为「私は小説の主役に感動された」,然而自然的日语表达应该是例子中所呈现的,又或者使用使役被动态也是可行的。
②日语中存在本身含有被动意义的自动词「首になる」「染まる」「見つかる」等,当汉语使用被动表达时,与之相对应的日语则使用主动表达方式。
例:
(7)汉:我被解雇了。
日:僕は首になった。
(8)汉:衣服被墨汁染黑了。
日:服はインクで黒く染まっていた。
4.客观叙述被动句
①日语中经常出现「~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等被动句式,此类用法是用被动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客观事实、普遍观点、一般看法,而汉语中这种意义的语句,我们一般使用主动句来表达。
例:
(9)汉:大家认为她将来一定能成为明星。
日:彼女はスターになるに違いないと思われる。
(10)汉:《情海波澜》和《经国美谈》是政治小说。
日:『情海波瀾』と『経国美談』は政治小説と言われる。
上述例子的意思都是表达一般人的看法,不直接是说话者本身的想法。多用于文献资料中。
②日语中被动句主语为无情物的情况一般比汉语少,一般用于无需指出实施者的情况下,用被动的形式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情、观点等,而这类情况下汉语一般用主动形式来表达。
例:
(11)汉:会议将在11月11日举行。
日:十一月十一日に会議が開かれる。
(12)汉: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日:オリンピックは4年に一度行われる。
上述例句都未提及动作的实施者,只是用被动的形式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而汉语使用主动表达也不别扭。
5.受害意识被动句
当需充分表达被害、受害意识的时候,日语一般使用间接被动(「迷惑受身」)的表达方式来强调承者受到的伤害,而汉语却习惯使用主动句来表达。
(13)汉:晚上孩子哭闹,我一点都睡不着。
日:夜中に子供に泣かれて、寝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
(14)汉:父母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他成为了孤儿。
日:交通事故で両親に死なれて、彼は孤児になった。
b.相同点:
1.若a.1.所述条件下,当句子为所有者被动句时,中日被动句可直接转换。正如上面所说的,只要避免转换成「持ち人の持ち物 は (Bに)動詞未然形 れる/られる」的形式,中日被动句的句子结构还是相对应的,可直接按照汉语被动句的意思转换成日语被动句。
2.被动句的施事不是第一人称的情况下,中日被动句都很自然,中日直接转换即可。正如a.2.(3)、(4)所说的那样,汉语无论是“我被山田骂了”还是“山田被我骂了”都是自然的,而日语被动句「私は山田に叱られた」也是自然的,而「山田は私に叱られた」却是不自然的,这正是由于它的施事是第一人称「私」。若将其改为除第一人称之外的任意施事也都是自然的,例如,「山田は友達/おばあさん/王さんに叱られた」等。也就是在直接被动的情况下,在上述所说的条件下,汉日被动句基本上是相对应的。
三.结论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汉语被动句虽然也有表示积极的、中性的意义,但却有着强烈的“被害”的意义,且汉语注重主题,句子多用主动句表达,而在日语中被动句的意义运用的更加广泛。并非所有的中日被动句相互之间是可以直接转换的,以及不一定语所有的日语被动句对应的都是汉语的被动。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深受文化的影响。总之,在使用日语被动时,我们切不可一味地直接套用汉语的被动表达习惯来翻译日语被动句。
参考文献
[1]英石.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21):176-176
[2]崔美玉.试析日语被动句误用[J]. 现代交际,2014(9):25-25
[3]赵晓春.汉语母语学生日语被动句常见误用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8-139
[4]张晓帆.日语中的自动词意义被动句[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6):25-30
[5]刘燕华.浅谈日语中含被动意义的自动词的用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
[6]荊春生.日本語受身文習得研究—誤用分析を中心に[D].山西:山西大学,2013
[7]杨丝宇.被动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1
(作者介绍:赵榕,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