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归联”的理想与遗产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作为实行者当然应由自己负责,同时要彻底追究罪行的命令者,还有制造这种局势的当权者的责任。”——1982年,在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中,“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以下简称“中归联”)会长富永正三如是说。
  1940年入伍的富永正三,曾任日本华中派遣军第39师步兵第232团连长。但他没能进一步晋升——1945年被俘,并于1950年被送到位于抚顺的战犯管理所。
  6年后回到日本,富永正三由战犯变成了战争罪行的反省者,“回忆当时战争、揭露战争罪恶、控告当时的当权者——其余党至今仍健在”。在这条路上,有上千名“中归联”成员与他同行。
  正如他的友人、日本作家木多胜一后来所说:只有“真正的反省、真正的谢罪”,才可能改变“不会反省的民族”,才可能使日本人“在地球上和其他民族毫无逊色地并列”。
  “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排长了”
  辽宁作家刘家常曾长期关注抚顺战犯管理所及其关押的战犯。如今这位73岁的老者还记得,正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日本战犯藤田茂,热情出任“中归联”首任会长。
  如果追究藤田茂的过往,一本装帧极简单的小书《三光》,成为那段历史不可缺少的注解。封面上的字血红,如同书名一样刺眼。
  1938年8月,49岁的藤田茂参加侵华战争,于1945年3月成为第43军第59师团中将师团长。他后来在朝鲜向苏军投降,被引渡给中国。
  侵华战争期间,藤田茂曾在山西安邑县张良村“对军官全体教育说‘刺杀比枪杀有效果’”。
  他更曾命令“俘虏尽量在战场杀害”。1945年6月在济南,超过600名俘虏被用于“教育刺杀”。
  细菌战、毒气战也多次出现在他的回忆中。
  根据藤田茂口供,1945年5月“作战期间,使令防疫给水班使用霍乱菌,实施了细菌战”。
  在沈阳特别军事法庭上,他承认,自己曾经常训诫部下:士兵如果不刺杀活人,“胆子是壮不起来的”。
  在藤田茂担任“中归联”会长期间,《三光》编纂面世。书中,曾经的日本军人们讲述了自己更多的劣迹——破开孕妇肚皮取出婴儿杀死,对农民做活人毒气试验,取被捕农民的活胆,以及“抓住农民,簇拥而上,刺成蜂窝”……
  藤田茂的继任者富永正三也有类似经历。
  1941年,日军见习士官富永正三在华培训最后一天的科目是“勇敢测验”,内容是“斩杀俘虏”。20多名蒙着眼睛、捆住双手的中国人,被带到长约5米、宽约3米的深坑周围。
  示范者拔出军刀,用清水泼了刀刃,然后走到中国人身后,高举军刀,由上而下斜劈下去,“只见他‘哈依’一声喊叫,军刀落下,身首分离,头颅飞出一米多远,颈上喷出两条血柱,尸体掉下深坑。”
  第一次亲眼看到残酷的杀人情景,富永正三的呼吸都要停止了。
  不过,轮到自己时,他还是“横下心来,砍掉一个俘虏的头颅”。
  从此,“我感到自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排长了”。
  刘家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日本,这些经历不断被“中归联”老兵通过展览、演讲等形式揭露出来。还在抚顺管理所接受改造的时候,战犯们就有了“成立一个组织”的计划。
  被歧视的归国者
  这个想法源于战犯们在中国的际遇。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90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医务人员温久达记得,战犯们当时“身体都很好”,“我们的医疗制度很健全”。
  1950年,名副其实的“杀人英雄”富永正三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时陷入了绝望,“我们这些战犯,哪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沾过中国人的鲜血呀!”
  不久,重病的他被送入医院治疗。“腰椎疼得厉害,体温连续高达40℃ ,要靠注射安眠药才能睡觉。”富永正三突然想到,那些被自己用军刀杀死的中国人所遭受的痛苦,比这不知高多少倍。
  当年他用的药,是从国外进口、十分贵重的链霉素。死里逃生的他觉得,一度丧失的人性又回到了身上。
  当年,上级要求一定要做好管理所的医疗工作,刘家常说:“不准跑一个,不准死一个。”
  这背后是来自中国各地医务人员的努力。85岁的赵毓英如今要依靠助听器才能听清本刊记者的问话,可她清楚地记得,1950年自己根据东北卫生部转东北公安部通知,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时,被收押的战犯们“恐惧、精神不安定、血压特别不稳定”。普查的结果是,高血压占50%以上。
  于是“一三五日本人、二四六汉奸”的医疗诊查工作制度迅速建立并严格执行。战犯病号的药,必须由医护人员亲手送到他们手中,看着他们服药完毕——60余年后,赵毓英用“革命的人道主义”概括战犯们当年受到的对待。
  那几年,管理所没出过医疗事故。可温久达记得,很多人对战犯们受到的待遇表示“气愤、反感、恨”,“上级让认真做工作。”
  藤田茂在赵毓英印象中“学习积极”。到1956年6月日本战犯审判时,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
  宣判后,审判长问他“有什么话要说”。
  藤田痛哭:“若论我的罪,判几个死刑,也不能赎罪于万一,我在中国人民的法庭面前低头认罪。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把我变成了吃人的野兽,使我的前半生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政府教育我认识了真理,给了我新的生命。我在庄严的中国人民正义法庭上宣誓,坚决把我的余生献给反战和平事业。”
  其实,藤田茂曾是战犯管理所中最顽固的战犯之一。得知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等被处以绞刑时,他身着军服、马靴,每天呼叫:“天皇陛下万岁!”
  管理人员注意到两个细节:看日本影片《混血儿》,里面有美军强奸日本妇女所生的混血儿,因肤色受到讥笑时大哭,藤田茂也落下了眼泪。
  另一个细节是1954年,藤田茂从妻子信中知道,姐姐全家在原子弹轰炸广岛时丧生,此后态度逐渐缓和。   1956年,关押在管理所的日本战犯被释放回国。次年,拥有1014名成员的“中归联”宣告成立。
  它宣布自己将“站在人道的反省之上,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与日中友好”。
  回到祖国,“中归联”成员们在日本各地宣传,“讲他们在中国受到的待遇,感谢中国,反战,要和平。”温久达说。
  可是他们的境况举步维艰。日本右翼势力将他们作为对手或争取对象,时常阻挠。
  一些日本媒体则认为,这些曾经在中国关押的军人们已经被洗脑。成员们被政府要求,交代他们在中国的言行。
  在备受歧视的境况下,很多人不得不合伙租房,靠打短工维持生计。讲演时还有人受到威胁。
  “中归联”后继组织、抚顺奇迹继承会负责人荒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年成立“中归联”最大的困难就是,“受到周围日本人异样的眼光”。很多成员的家人,即便对中国怀有“感恩之心”,也认为这些会员们确被洗脑了。
  向中国人汇报
  1957年成立后,“中归联”组织设立了会长、副会长、常任理事长、常任委员长和事务局长负责日常工作。日本各都道府县都有它的分部,每两年召开的会员大会作为最高决议机关,负责审议中归联相关预决算及活动事务。
  到1967年,“中归联”一度分为“中归联组织”和“中归联”两个团体,前者仍由藤田茂负责,后者则由岛村三郎担任会长。直至1986年,富永正三成为合并统一的“中归联”会长。
  不过,致力于中日友好一直是“中归联”的目标。例如,1957年该会发起了欢迎中国访日代表团活动,1963年发起了恢复中日邦交的3000万人署名活动,1972年发起了祝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活动。
  向日本国民宣扬侵华战争真相的同时,“中归联”还协助相关团体在1957年送还了在日遇难的中国劳工遗骨,他们甚至还在东京的寺院悼念在日本死难的中国烈士。
  1959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争论激烈。“中归联”以《致岸信介公开信》的形式向日本国民发布公开信,产生巨大影响。
  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是远东军事法庭认定的甲级战犯。藤田茂本来要将同为战犯的古海忠所写的信件当面交给岸信介,结果遭到拒绝。后来在3000万人签名活动中,藤田茂在街头演讲中强调:“一定要把漏网的甲级战犯岸信介拉下马!”
  岸信介是安倍晋三的外公。
  藤田茂于1965年、1972年两次率领“中归联”代表团访华,都受到了周恩来接见。1980年他去世前先后5次来中国。临终一刻,这位前日本陆军中将让家属把周恩来送给他的中山装穿在身上。
  “谢罪”则始终在进行。
  1990年,“中归联”成员土屋芳雄在中国进行了自己的“谢罪之旅”,关于这次行动的纪录片《人、鬼、人》,在当年日本举办的亚洲电视节上被评为“优秀电视纪录片一等奖”。1931年即参加侵华战争的主人公土屋芳雄,曾因屠杀和破坏抗日人员和组织有功,多次被日军授予勋章。
  不过由于各方阻挠,“中归联”成立28年后的1984年,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才收到以“中归联”名义发来的访日邀请函。在此之前,“中归联”成员已几度访问中国,特别是他们的“再生之地”辽宁抚顺。
  当年随团出访日本的赵毓英记得,抵日后,“中归联”成员们扶老携幼前来诉说衷肠,“回国后有很多斗争,要转业,要生活,一切安定后,想向中国人汇报一下回国后的状况。”
  赵毓英等人被轮番请到“中归联”成员家里,聊天,照相。劫后余生的囚徒们说,没有中国放他们回去,就没有他们的命,没有他们的幸福生活。
  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伴随他们终生。
  多年后,中国媒体工作者赵冬苓曾见到一位参与当年“731”细菌战的日军士官,他“机械地坐在对面,机械地重复着谢罪的字眼”、“两眼空洞,身体枯朽,像一具没有血肉和情感的尸体。”
  时光流逝,随着大部分成员逐渐去世,2002年,“人数少、无力量”的“中归联”最终宣告解散。
  “中归联”的使命,被一个叫做“抚顺奇迹继承会”的组织承袭下来。当时不到30岁的熊武伸一郎,成为“继承会”的负责人。
  “奇迹”的继承
  每年都要来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熊武伸一郎觉得,日本战犯们从这里走出去,获得新生,堪称世界奇迹——“抚顺奇迹继承会”的名字由此而来。
  2002年“继承会”成立之时,约百人规模。当时尚在世的“中归联”成员担任“继承会”的顾问。
  荒川对本刊记者介绍称,作为著作家、杂志编辑,熊武伸一郎也是被“中归联”宣传活动感动的人之一。在此之前,“中归联”会员个人在日演讲不下500次,出版个人专著百余部。
  第一任“继承会”事务局长熊武伸一郎的队伍参差不齐,如刘家常的了解,其会员年龄最大的90多岁、小的18岁。
  刘家常记得,2002年前后“继承会”访问抚顺战犯管理所,熊武的队伍里有曾经的日本战犯作为顾问,为人们讲述当年的情况,“讲到半夜两三点。”
  赵毓英回忆,“‘继承会’成员访问抚顺战犯管理所之时,不住旅馆住监舍”。有的战犯会特意从管理所抓一把土带回日本,死了要洒在坟上。
  很多日本人携家带口来抚顺战犯管理所参观。有一次,还是孩童的刘家常看见,熊武伸一郎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到来,随身还带着花篮——“他母亲很支持儿子的选择”。
  藤田茂的儿子藤田蒙也曾来管理所了解历史,他的子女名字中都带有“和平”字眼。
  很多“中归联”成员的后代成为“继承会”的成员。赵毓英记得,该会会长野津加代子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8月3日,“继承会”访中团在野津加代子率领下来到抚顺。访中团一位患脑血栓行动不便的老者,冒着雨,一点一点蹭到平顶山惨案纪念碑前,鞠躬默哀。
  更多的人出于更纯粹的目的加入“继承会”,现任事务局长荒川女士并非战犯的后代。
  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自己通过网络知道“中归联”的信息后十分感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痛悲剧,希望可以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为中日友好宣传和平社会。”
  而今,“继承会”仍在积极搜集整理“中归联”的证言、资料、文献,举办讲座,并发行一些“中归联”的季刊。
  荒川说,很多来到抚顺的会员,了解战争历史后,在惨案纪念碑前鞠躬默哀,“设想自己是当年的老兵,痛哭流涕。”
  与之相应的是,日本国内不了解“继承会”的民众,“对此并不太关心。”
  这让她觉得,要从各个层面推进中日关系发展。当然,这需要大环境——“对于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我不是很支持,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下一届领导人是以支持中日友好关系为主要原则的。”
其他文献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大剧院如同住宅中的客厅,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在一座城市中,大剧院造就了都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并成为辨别、认知城市的重要文化元素。  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大剧院除了担当地标式的文化“景观”,还扮演着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改写市民文化的角色。  大剧院一般为政府投资建设,因此,城市规划者如何通过大剧院的运营行销城市形象,带动城市文化蜕变成长,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和品牌,成为各地政府
理论上,所有执法过程都需要摄像,执法者对于执法过程有自证清白的义务。摄像对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双方而言,不仅是监督,也是保护。但直播不一定合适。对警方来说,我认为更迫切的是用好执法记录仪。  以刑警为例,我们从出警一下车就要把执法记录仪打开,记录整个执法过程——勘查现场、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抓捕嫌疑人,直到将嫌疑人带进讯问室。由于讯问室里有专门的视频监控,直到那时执法记录仪才能关闭。  对于这样的视频证
如果要给科技产品加上整体性、大系统等限定语的话,北斗系统可能是中国在世界科技竞技中最具竞争力的代表。  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定位卫星,到2003年正式开通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再到2012年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其提供的服务如今已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使亚太地区的40亿人口受益。  由此,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汉字这么多,你在著书解字的时候,如何作出选择?  流沙河:同一类型的简化字我都作了归纳,可以类推。为这个我花了很多心思,而且在学术上没有任何意气用事。我把简化字、正体字的不同,简化字哪点不好,如何违背了文字学、训诂学,如何违背历来中国解读典籍的时候都要从文字学中找根据,不好的道理我都讲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汉字传承的过程也是简化的过程,比如从大篆到小篆的改革,你怎么看这
左右两边都是堆到高抵顶棚的白菜垛,中间窄窄的通道里站着一个北方中年男人,清点白菜数量,神情自得。中国北方长期以来依靠“冬储大白菜”过冬,但是,没有一张图像如上述这张上世纪50年代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将这种储存的规模、样式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传达得如此生动鲜活。  2014年5月末,这张照片将与其他119张摄影作品一起,远赴法国巴黎展览,共同展示《中国梦——中国的文明与道路》主题。  “我想借此
创新能力不是专利的总和……一家企业的最大资产和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员工  把发明创新做成全球性大生意的,则是阿图·费舍尔之子、慧鱼公司现任总裁克劳斯·费舍尔(Klaus Fischer)。  1980年,32岁的克劳斯·费舍尔接手公司时即明确,锚钉和锚固系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创新能力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993年,他收购了德国第二大锚栓生产商Upat,进一步强化了慧鱼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经
企业家意志觉醒、市场倒逼这两大力量的驱使之下,企业将会脱离掉最初的盲目和冲动,用更稳健的步伐去实践智能制造  如果说2015年是在社会各界对于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热议中谢幕的,那么2016年应该是在大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热切期待中开启的。  而观察过去一年当中“中国制造2025”在国内宏观环境、企业行动和社会认知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种种变化,可以发现,智能制造的理念经过近两年的普及和实施,已经
假如到了2050年,所有人都成了素食主义者,那么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和部分癌症将会减少,由此全球死亡率将降低6%到10%  热闹了整年的美国大选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谁能当选还很难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倘若希拉里入主白宫,起码她会改变白宫的厨房,因为她和家人倾向于素食主义。  希拉里对于素食的偏好,要从她的丈夫、前总统克林顿的身体讲起。克林顿在2004年因心脏动脉阻塞动了血管手术,之后为了健
很多人知道王中军是华谊董事长、娱乐界巨头,但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科班出身的画家。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在北京市少年宫上绘画班,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钱绍武和杨飞云。2012年他画出两张布面油画,分别是80x60cm的《我不是潘金莲之一》和70x60cm的《我不是潘金莲之二》。  王中军除了自己绘画,还拥有一个庞大的收藏“帝国”。2016年5月他在中国嘉德以2.07亿元拍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
2015年3月30日起,上交所首批分级基金——易方达上证50、西部利得中证500正式发行。从此,分级基金这块大蛋糕不再由深交所独享,进入了沪深争霸的“双城记”时代。  过去,分级基金全部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自2014年7月牛市启动后,凭借产品内在的风险分级与B份额加杠杆机制,分级基金获得井喷式发展。军工B、证券B、传媒B、互联网B、中小板B、创业板B等涨幅巨大,备受追捧,财富效应显著。现在深市已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