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主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敏感度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氟康唑(fluconazole)这两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对眼科常见的致病真菌(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经刮片收集的眼部真菌感染58例.将标本接种于Sabouraud培养基中分离培养,阳性菌株42例.根据真菌培养的形态学特征和糖发酵、糖同化及硝酸盐还原试验,分离鉴定出镰刀菌属14例,念珠菌属14例,曲霉菌属9例,其他5例.共对37例这3株眼部体外培养真菌进行研究,amphotericin B和fluconazole体外单独用药时,用NCCLS推荐使用常量肉汤稀释法(M27-A,1997)进行真菌的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Amphotericin B对镰刀菌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为0.55 μg/ml,MICC90为2.50 μg/ml;对念珠菌属的MCI50为0.68 μg/ml,MIC90为2.90 μg/ml;对曲霉菌属的MIC50为2.50 μg/ml,MIC90为4.36 μg/ml.而fluconazole对镰刀菌属和念珠菌属的MIC≥128 μg/ml;对曲霉菌属的MIC50为1.32 μg/ml,MIC90为2.68 μg/ml.结论 Amphotericin B对镰刀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有明显的体外抗菌活性(MIC<8 μg/ml),而fluconazole对曲霉菌属的抗菌活性高于amphotericin B,治疗眼部曲霉菌属感染应首选fluconazole。

其他文献
地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倒塌后形成的小空间和黑暗环境,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理念,以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兰州)基地为例,进行了在黑暗狭小空间的废墟中搜索、救援的训练
期刊
目的 探讨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tT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眼房角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比较.方法 术中取青光眼患者房角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房角组织内tTG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分析组织内tTG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均显示,
为了保证金沙江某码头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对马鞍山沟泥石流做危险度评价。根据对马鞍山沟泥石流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松散固体物质储量
目的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牛眼角膜内皮细胞施以2.67kPa、5.33kPa及8.00kPa的压力各6、12、24、36、48h,以不加压
目的 评价非球面设计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Tecnis对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7例(61眼),年龄50~75岁,平均(63.5±6.4)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30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Tecnis Z9001 IOL(Pharmacia),对照组(29例,31眼)植入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