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体态语言是人体姿势或姿态的一种表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体育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不同,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卓越的口才,而且要具备精湛的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体育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体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重任,教师驾驭体态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具有表义作用的动作、表情、举止、体魄、姿态等,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传递信息的手段,同时反映着体育教师的思想感情、体育知识品位、技术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造诣。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的课程,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态语言既具有行为科学的层面,又具有心理学的层面,恰恰是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方法。
体态语言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同其它文字、语言、信息一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学,是典型的“身教”,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健康,因而,教师行为的表达应该是一种美的表达和美的创造,教师应该通过体态语言把自己美好的行为展示给学生,从而感染和引导学生。
在心理学层面,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体态语言,如教师对动作的示范,对学生鼓励的手势等,是有明确目的的,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示性;其二,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体态语言,如学生进步或退步时教师表情的变化,教师习惯性的小动作,如甩头发等,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甚至连教师自己也不会察觉,但无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体态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控制自己有意和无意的行为,把自己最优美、最标准的体态展示给学生。
三、体态语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中的运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这五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运动参与领域
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开阔的操场或体育场馆进行的,极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比较枯燥,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情绪和姿态可以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优美的体态语言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等示范性体态语言能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使学生产生亲近或疏远、尊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所以,要实现这一领域的目标,体育教师必须以精神振奋、眉飞色舞、愉快、自信的表情、神态和姿势等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动作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陶醉在教师优美的示范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就是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体育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方法、知识、技术、技能时,除了要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还要运用明快、舒畅的动作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手势、表情等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动作,而且学会思考和创新,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2、运动技能领域
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运动知识、技能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基础,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体育教学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对教师的体态语言要求最高的部分,教师在传授运动知识时,要充分地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让原本无趣的知识生动起来,从而增加学生的主观认识和感性体验,如:讲解篮球运动技术术语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球、投篮等手势,把术语形象化,加强学生的记忆;教授运动技能时,一定要本着直观性的原则,以具体动作为范例,给学生演示标准动作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所要掌握动作的特点、结构、要领和完成方法,使之建立起一个完整、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力求准确、规范、明了、简捷,示范动作的一招一式严格按教材去做,如:教师示范健美操动作时,一定要动作标准且姿势优美,以便学生模仿,其它如提醒、评价、指挥等体态语言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力求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在讲解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以及教授学生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时,教师必须要表情庄重、严肃认真,引起学生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的重视,由于学生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较少,对教师的讲解极易产生困惑,所以教师必须伴有必要的手势或动作示范,如:体操动作失误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登山、攀岩的正确姿势等。
3、身体健康领域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發展和健康的主要手段,但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这一领域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师挺拔的身姿本身就是一种体态语言,正确的姿势会给学生美的示意,使学生受到感染,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从而努力改善自己的身体姿势;教师健美的身体、充沛的体力以及完美的动作展示,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激发效仿动因,是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动力。
在传授学生有关身体与健康的知识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态语言主要起辅助作用,但教师富有真实感和艺术感的表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4、心理健康领域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这一领域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的关系以及学会调控情绪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差,就很容易造成肌体损伤,并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实际上,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教师教学方法、训导规律、态度、表情、动作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运用鼓励、表扬、赞许等表情和手势来调节学生低落的情绪,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倍受鼓舞,增强自信;若有的学生不专心学习或违反纪律,教师可以用眼神或动作暗示他,而不要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教学效果,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学习一些复杂的动作或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时,有些学生会感到很难完成任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让他们从教师的目光和神态中受到感染和鼓舞,从而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提高,这一领域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并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教师端正的体态、饱满的精神、温暖和关心体贴的表情、高雅的举止以及优秀的体育道德品质都会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从而使他们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有助于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性的形成。在体育知识技能的讲解示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用这一直观的语言感染和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不仅给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而且教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尊重他人和互相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合作和交往等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体态语言教学对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精神面貌、文化品位、道德水平的综合表现,尤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以来,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各领域中显得更为重要,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
体态语言是人体姿势或姿态的一种表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体育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不同,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卓越的口才,而且要具备精湛的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体育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体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重任,教师驾驭体态语言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具有表义作用的动作、表情、举止、体魄、姿态等,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的变化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传递信息的手段,同时反映着体育教师的思想感情、体育知识品位、技术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造诣。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的课程,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态语言既具有行为科学的层面,又具有心理学的层面,恰恰是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方法。
体态语言是行为的表达方式,同其它文字、语言、信息一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学,是典型的“身教”,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健康,因而,教师行为的表达应该是一种美的表达和美的创造,教师应该通过体态语言把自己美好的行为展示给学生,从而感染和引导学生。
在心理学层面,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体态语言,如教师对动作的示范,对学生鼓励的手势等,是有明确目的的,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示性;其二,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体态语言,如学生进步或退步时教师表情的变化,教师习惯性的小动作,如甩头发等,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甚至连教师自己也不会察觉,但无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体态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控制自己有意和无意的行为,把自己最优美、最标准的体态展示给学生。
三、体态语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中的运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这五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运动参与领域
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开阔的操场或体育场馆进行的,极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比较枯燥,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情绪和姿态可以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优美的体态语言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等示范性体态语言能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使学生产生亲近或疏远、尊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所以,要实现这一领域的目标,体育教师必须以精神振奋、眉飞色舞、愉快、自信的表情、神态和姿势等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动作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陶醉在教师优美的示范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就是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体育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方法、知识、技术、技能时,除了要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还要运用明快、舒畅的动作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手势、表情等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动作,而且学会思考和创新,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2、运动技能领域
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运动知识、技能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基础,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体育教学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对教师的体态语言要求最高的部分,教师在传授运动知识时,要充分地运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让原本无趣的知识生动起来,从而增加学生的主观认识和感性体验,如:讲解篮球运动技术术语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球、投篮等手势,把术语形象化,加强学生的记忆;教授运动技能时,一定要本着直观性的原则,以具体动作为范例,给学生演示标准动作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所要掌握动作的特点、结构、要领和完成方法,使之建立起一个完整、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力求准确、规范、明了、简捷,示范动作的一招一式严格按教材去做,如:教师示范健美操动作时,一定要动作标准且姿势优美,以便学生模仿,其它如提醒、评价、指挥等体态语言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力求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在讲解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以及教授学生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时,教师必须要表情庄重、严肃认真,引起学生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的重视,由于学生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较少,对教师的讲解极易产生困惑,所以教师必须伴有必要的手势或动作示范,如:体操动作失误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登山、攀岩的正确姿势等。
3、身体健康领域
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發展和健康的主要手段,但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这一领域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师挺拔的身姿本身就是一种体态语言,正确的姿势会给学生美的示意,使学生受到感染,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从而努力改善自己的身体姿势;教师健美的身体、充沛的体力以及完美的动作展示,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激发效仿动因,是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动力。
在传授学生有关身体与健康的知识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态语言主要起辅助作用,但教师富有真实感和艺术感的表情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4、心理健康领域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这一领域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的关系以及学会调控情绪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差,就很容易造成肌体损伤,并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实际上,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教师教学方法、训导规律、态度、表情、动作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运用鼓励、表扬、赞许等表情和手势来调节学生低落的情绪,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倍受鼓舞,增强自信;若有的学生不专心学习或违反纪律,教师可以用眼神或动作暗示他,而不要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教学效果,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学习一些复杂的动作或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时,有些学生会感到很难完成任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们,让他们从教师的目光和神态中受到感染和鼓舞,从而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领域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提高,这一领域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并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教师端正的体态、饱满的精神、温暖和关心体贴的表情、高雅的举止以及优秀的体育道德品质都会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从而使他们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有助于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性的形成。在体育知识技能的讲解示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好自己的体态语言,用这一直观的语言感染和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不仅给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而且教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尊重他人和互相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合作和交往等能力会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体态语言教学对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精神面貌、文化品位、道德水平的综合表现,尤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以来,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各领域中显得更为重要,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