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式作文”有错吗?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参加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的一次嘉宾论坛。谈话的题目是“模仿作文中的优秀之作应不应该得高分?”我当时说:这是非常简单,简单到不言而喻、无需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不存在见仁见智歧义的问题。这还用想吗?既然作文优秀,当然应该获得高分。
  当年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有些人不够明白,也有些人存心让别人不明白。其实应该料到,而当时确实没有料到,类似的问题会纠缠至今,只是略有演变:“模仿”变成了“模式”。
  “模仿”和“模式”,在这样一个论题范围内是纠葛在一起的。“模式”源于“模仿”,大家“模仿”,年年“模仿”,以至于被认定为“模式”。
  先是,某省一位高考阅卷领导人在网上撰文:“我们希望考生写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不赞同考生写新鲜的文体。”作为一家之好,无可厚非,若作为高考阅卷评分的原则,则大谬不然。规范的议论文、记叙文,写好了当然应该得高分,写不好凭什么给高分?同理,新鲜的文体写不好不给高分,写好了凭什么不给高分?这里的标准不是这种或那种体裁样式,而是作文写得好不好。
  近来某些地方阅卷,标准变化反复无常。有些省份,先是规定同等水平的作文,议论文要比记叙文高一个分数段打分;同等水平的议论文,“三段论”要高一个分数段打分;转年又走向另一端:凡是写“模式”作文,例如“三段论”之类的,都不给高分。
  凭什么?
  小而言之,高考作文阅卷必须依从作文题目。命题人有责任把对作文的要求清晰地写到试卷上,考生依据题目要求写作文,阅卷人只有一个义务,依照作文题目的明确要求评判考生的作文。命题人、阅卷人、考生,三位一体,共同的依据就是试卷上的明文规定,白纸黑字。阅卷人无权题外施法,拟定题目之外的潜规则,无论其用心多么崇高伟大。
  大而言之,高考作文题目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份文件中明确规定:“在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同学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要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与考试的“根本法”,是不容许逾越的底线。阅卷中的潜规则违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种公然的违规行为。
  其实,创造离不开模式,有价值的创造一定会凝定成为模式而被人们认可。
  广义而言,任何创造都是在一定限制下实现的,任何创造也都是在一定模式下完成的。模式无处不在,不是这种模式,定是另一种模式。没有地球引力的限制,飞机这项伟大的创造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任何飞机的创意又都是在“机身+机翼”的模式下实现的,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数百架各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异彩纷呈,我们为飞机设计师们的构想创造喝彩,有谁会指责所有的飞机无非是一种模式呢?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适合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高速、稳定地飞行。一位飞机设计师心中如果没有“机身+机翼”的模式,他根本就无从创造。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车子、房子、语言文字、电视节目,乃至我们人类自己——人,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徜徉在繁华的街道,我们只会感到人们秉性悬殊,风采各异,谁会为自己周遭摩肩接踵的同类都是“躯干四肢外加一颗头颅”,而兴“模式”之叹呢?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适合高智能动物在地球的环境里生存繁衍。
  切近写作来说,“模式”也是无所不在。有哪一首唐人绝旬、律诗,不是在遵照相关的“模式”创作?又有哪一首宋词元曲,不是在前人的词牌、曲牌模式中制造?清人张问陶在他的一首绝句里称“模宋规唐徒自苦”,可就足他自己这首诗,不也是严格按照近体诗格律“模式”“模宋规唐”创制出来的吗?倒是这首题为《论文》诗的第一句“文章体制本天成”,说得有些道理——作文模式本天成,天道难违。更多的诗人、文学家并不以模式为耻,大量“步原韵奉和”的诗词应和,书写着诗坛佳话;一副副脍炙人口的佳联,对句不都是严格遵从出句的模式吗?文学宝库中瑰宝的创造光华,正是在对“模式”的继承中闪射。
  深入思考,创造究竟容不容许“模式”?“模式”该不该定为创造的桎梏?一种看法认为模式有罪,作文模式是专为应试而设置的,应当彻底摒除。这种“模式有罪”的认识将模式与能力完全对立起来,既无视合理模式是某种规律的结晶,是能力施展的天地,也不承认合理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本身就是对创造性思维的锤炼,是高层次创造能力的反映。个人一时有不同看法,允许;可是,居然在高考阅卷中,刻意排斥某种模式,而对模式运用得是否合理不闻不问。于是反而使自己堕入模式之中——只不过是一种不讲道理、无视法规的霸道模式而已。
  某些阅卷负责人之所以敢如此霸道行事,无非是抓住高考作文命题中“不得套用”这一模糊用语。是啊,“套用”的本义就是“模仿着应用”,例如“套用公式”。没若,高考命题人采用的就是此意,那就完全抹杀了这类作文,也陷入一种自我矛盾:一方面规定“文体不限”,另一方面又不得套用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的各种公用样式,那还叫学生怎么写作?甚至有的作文题目还同时规定“文体特征鲜明”。呜呼哀哉——活路在何方?
  我认为,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不得套用”,是“不得抄袭”的一种宽泛说法,一种品德层面的规劝。在高考命题人不愿或不能就此做出清晰定义和举出实例佐证时,阅卷应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淡化处理。
  在作文体裁、结构领域,作文评分不应设置“行或不行”的桎梏,只应采用某种体裁、结构运用得“好或不好”的标准。作为考场千字左右的作文,当然有它的合理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规律的,符合人们思维规律的;它也一定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囚笼,而是思想感情、想象腾飞的平台。至于这一问题,不在本文阐述范围,容专文另说。
其他文献
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他们认为,英语课堂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西方文化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他们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英语语言背后所蕴含着
期刊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其致病基因为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neuron,SMN),包括SMN1和SMN2,位于5q13。SMA
文化品格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要素,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一些英语文化现象,且与中国传统文化作对比,使其认识到两者的异同,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化态度、立场,增
期刊
2016年起,全国逐步使用统一的语文部编本教材.这套教材在指导理念和编写体系上较之过往教材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本文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入手
目的:球周注射80mg曲安奈德,研究其安全性及其在房水和玻璃体腔的药物浓度和代谢过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眼为实验组眼球周注射1ml曲安奈德悬浮液,左眼为对照组眼球周
实验一建立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目的:创建一种改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中异丙酚浓度,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的监测异丙酚血药浓度提供科学实用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20%高氯酸沉淀血清样品后,混匀离心取上清夜50μL进样分析。分析柱为Diamonsil?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冰醋酸调pH=4.0),流速1.0 mL/min,荧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话贯穿于教材的始终.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