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说,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着直接制约的作用。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已经提到了相当重要的高度。从事数学教学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快捷高效,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同行的指教、斧正。
  一、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新学期,发下数学新书前几天,学生总是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地浏览,向往学习的兴趣、探求未知的倾向正处于萌动状态。如何把握好这一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引导、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此时的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合理化的要求和建议,指明正确的做法,同时备好第一节课、上好第一节课,上好第一周课。把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发好,把学习的路子铺就好,这是打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枪。
  二、设计育人情境,细化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师信道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非智力因素。学生只要形成了非智力因素,再加上适时的引导转化,把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高和升华成学生心理、生理的活动能量,就能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悟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我们应该设法寻找师生和谐的磨合点,培养生成亲师的情感。多年的教学体验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用活教材
  多年来,我總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阵地,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获取新知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练和提高。让学生从小就能受到一些或简单或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驾驭教材,这是优化工作的需要。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性符号呈现数学知识的。
  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却渗透在知识中。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整合,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优化学案,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韵内涵,体现思维过程和方式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的知识点,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驾驭教材,借助教材,把教材的思想内容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教活。让学生体验到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数学叙事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的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的工作策略。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就会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也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出来,学生也只能是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的,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把教材读活、教活,是使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和成就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无论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的细加工、细处理,不能把自己的理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优化,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就是淡漠的,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
  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数学素质。
  总之,教师读活、用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磨合点,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法宝,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把握知识、形成能力与技巧奠定基础;有了这个法宝,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才能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其他文献
正与年逾八旬的老父亲在炕头闲聊,身边的手机响了。  电话是一位好友打来的,声音有些沉闷,似乎在极力压抑着情绪,我顿时有了不祥的预感。果然,好友沉痛地对我说:“我爸走了,今天上午10点。”突然之间,我的思维掉了线,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经过短暂沉默,我终于艰难地开了口:“知道了,别太难过了,多保重。”好友说:“谢谢!”随后就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老父亲身上。老父亲已经八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编辑语:戏剧是什么?看过前几期杂志的同学应该有所了解。参加戏剧活动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好处?提高交际能力、读写能力、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好处太多了。于是,很多学校开展了戏剧教育:有的组成剧社,课余时间排戏;有的在语文课堂上编排课本剧,辅助学习语文;有的编排音乐剧、舞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将会把大家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展示,期待与同学们交流。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篇寓言课文《鹬蚌相争》,
一、概述日本是全球最早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在地下空间利用规模、深度、用途方面最为广泛和深入的国家。基于国土狭小、人口众多的现状,日本自近代以来
摘 要:在新时期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先机,必要进行变革与创新,尤其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柔性管理模式则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的产物,它以人性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为重点,注重对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能激发,通过其柔性管理,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用知识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变革 
我的老师理查德·福尔曼教授曾经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过一种理想的景观格局—集聚间有离散(Aggregate-with-outliers,1995),这样的格局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实,人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