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管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日本,经过导入期、确立期、发展期这几个阶段,其教育模式现已成熟、确立。不同于欧美国家艺术管理教育起于研究生阶段,日本艺术管理教育初建于本科阶段,而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初始形态则与日本更为类似。日本的艺术管理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倾向国际性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则呈现出精而深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视实践与外语教育。中国艺术管理专业培养应建立规范的核心课程体系与学科层次体系,并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与国际人才的培养。
其他文献
明代职业戏班作为戏剧演出的重要班社组织,贯串了整个明代戏剧发展史。由于它数目庞大、演员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泛,其演剧活动自然就盛况空前了。具体表现为:在剧目上涵盖了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人改本戏文、新编传奇等剧作,在演剧形式上涉及全本戏、节本戏、折子戏、饶戏等形式,在演出类型上包含了时令节候、婚嫁寿诞、丧葬祭祖、祀神酬愿、进学赴试等事项。对此,考述明代职业戏班的演剧活动,有助于揭示明代演剧的整体面貌,进而推进明代戏剧的深入研究。
贵州汉代墓葬出土陶俑较为引人注目,不仅是古夜郎历史和文化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古夜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见证物。陶俑主要用作冥器,有人物俑和动物俑。它们展示出贵州汉代古夜郎地区日渐成熟的制陶技艺,尤其是人物俑中的说唱歌舞陶俑再现出了汉代乐歌者娴熟的歌舞表演技巧。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塑工艺品,可以让人们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具有新的认识和进一步了解古夜郎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