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适量运动、心理护理、药物指导等,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管理后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P<0. 01 )。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3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病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受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据中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1]。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疾病,只靠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糖尿病(血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掌握其发病原因、控制预防措施、自我保健方法,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笔者所在社区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1例,女41例;年龄最大39~83岁,平均66.6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78例,小学36例,文盲8例。
  1.2 方法
  1.2.1 建立患者详细信息档案 用计算机构建Excel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及病情、用药情况、联系电话、家庭地址、访视记录、定期体格检查结果、住院治疗时间等,方便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最基本形式。为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人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进行集中授课和观看糖尿病知识教育幻灯片及录像,进行现场答疑,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和生活常识手册。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3 饮食指导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要定时定量;每天可供的总热量以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约占15%、脂肪约占25%为原则进行分配。均衡营养:每餐的食谱要尽量包括4类基本食物(五谷、蔬果、肉奶及钙类)。多吃富含高纤维的食物,按早餐占1/5,中、晚餐各占据2/5的比例作分配。忌吃甜食,减少油腻食品,避免进食动物脂肪;尽量减少出外进食。
  1.2.4 适量运动 运动和合理的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两大基础。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及体重,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鼓励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根据不同年龄介绍其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如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运动必须定期及有恒心,须注意适量的休息及合适的衣着鞋袜。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必须告知医生,在药物或饮食方面作适量调整,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1.2.5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年龄、职业、家庭及病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故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讲解糖尿病与内外环境的关系,血糖升高的机制,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焦虑的因素,指导患者如何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提高应激能力,使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并且应用护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 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由于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缺乏耐心,服药过程中不遵医嘱,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规律和副作用不重视,缺乏依从性,使血糖的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因此,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識,遵医嘱用药,不擅自改药、停药,防止忽然停药产生不良后果,并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整理核实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122例糖尿病患者中,显效41例(33.6%),有效71例(58.2%),10例无效(8.2%),总有效达91.8%。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9.4±0.3)mmol/L,干预后(6.2±0.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一种慢性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只有患者的血糖得以稳定和有效地控制,才能减少患者重要器官损害,降低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给予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预后,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工程。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 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药指导、患者自我血糖的监测及饮食、运动指导和心理护理等为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参与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的知晓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维持患者的血糖稳定、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力度,防止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由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6-208.
  [2] 王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23(10):157.
  (收稿日期:2012-02-01) (本文编辑:李嫚)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右心衰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4例心脏术后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右心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观察中心静脉压、尿量、水肿程度、腹围、肝脏、心脏腔室大小与功能及患者自述症状等项目。结果 2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肺动脉高压持续不降右心衰进一步加重死亡,余51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已出院,随访生活能自理。结论 心脏术后右心衰竭原因不一,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才能取得
目的探讨高龄体弱患者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43例高龄体弱患者作为护理组,分析其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要点,并与另外39例常规护理患
目的:观察早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并结合大黄胃肠道注入、芒硝外敷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膀胱测压获得间接间歇腹内压(IAP)(IAP≥25 cm H2O)确诊为腹腔间
图书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建设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现代化技术装备图书馆更是发
目的:通过对285例胎心监护为可变减速的足月临产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观察分析,探讨胎心监护可变减速发生原因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