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学基础, 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最久远也是最普及的教学手法之一,它不仅是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首创的“产婆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今社会每一位教师都高频率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条理性、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侧重性、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全面性以及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启发性。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他认为问题是接生婆,问题能帮助新思想诞生。我们知道知识是不可能通过教学过程直接投射到学生的心灵和记忆中去的,在知识的获取方式上以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只能帮助学生逐渐产生某一种概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时的任务是要成为一名“知识的产婆”,而不在于凭借概念去臆造或者执意传播真理。教师在课堂中提出好的问题,就能成为好的“产婆”,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诞生新思想。
  通过对课堂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一、厘清思路——讲究提问的条理性
  提问的条理性是指当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从简单到困难,从浅到深,从单层到繁复,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策略体现了两项原则,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获得认知上的进步;二是面向整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如: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题中,一共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题目中给出了许多的条件供学生选择,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说说从例题里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这是第一个层次,学生都能轻松回答出来;然后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提问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说说想法,可以同桌交流,学生在明确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后,就可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了;最后追问“你明白购买怎样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数最多了吗?”,学生基本有了思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抓住重点——强调提问的侧重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应避免随意性、不分主次地提问,应该在课前思考问题的优先顺序。围绕着知识重难点,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需体现出目的感,明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例如,讲授“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算法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时的进位符号,以及在十位上不能忘了加进位1。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先跟着教师写一下,接着提问“进位的1去了哪里?十位上计算的时候不要忘了什么,为什么……”,以上此类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明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起到了点睛之笔,突出了学习中的重难点。
  三、全面分析——把握提问的全面性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偏重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需要采取一种策略,让教师的提问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适当的进步,对于普通学生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性,还可以对成绩差的学生有所帮助,这样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最有效的提问。要想做到这样的提问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提问难易程度,然后有目的性地选择提问的学生,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问答,如个别学生回答、小组推选代表回答、全体学生自由抢答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先点名、后提问,这样的话其他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是归点名的学生的,而不去思考问题,更不能总是请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而要多给相对落后的学生一些口头表达的机会。因此提问时,教师可以采用“全动员法”, 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听取他的回答,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一起听一听,看看他回答得对不对?”这样提问所涉及的面广,使教室里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倾听,真正做到提问的全面性。
  四、注重启发——着眼提问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其思维方式、解题灵感和方向。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完全可以说,缺少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是失败的提问。为了避免这种失敗,教师要少做“无用功”,处处皆问、不分巨细的提问尽量避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就能得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轻视及厌倦心理;反之如果课堂提问过难,那么学生无从下手,无法厘清思绪,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退避心理。
  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学习的重点是方法的掌握,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三种方式:“想加算减”“破十法”和“平十法”。首先,直接让学生思考解题方法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在找寻方法的前面要有预设,课本给出的图例就对计算方法的得出提供了很好的预设:一个盒子里面10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桃子。通过给出这幅图,再让学生思考方法时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想到“破十法”和“平十法”(当然方法的名称是要教师给出的)。对于“想加算减”其实相对比较难想到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前就为这个方法做好预设了:在讲授新课前加上复习,复习前面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法。在练习中,学生在解20以内进位加法题时,就会联系到教学活动中加法算式的记忆,在遇到减法算式时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可以通过加法得到减法的方法了。
  五、小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作为一个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重任的职业,不能疏忽日常每一堂课,更要将古人博大精深的教学方法发扬光大,合理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注意课堂提问的条理性、提问的侧重性、提问的全面性、提问的启发性。相信我们的课堂将会收获更多,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本文试对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经过倒签的提单的法律效力略抒己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并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而纵观这八个要素,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制订计划,抑或是其他几个要求,都离不开必要的讨论与交流,而讨论与交流的有效性、是否有价值等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学习借鉴其他学科改革的经验,结合国防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态势,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策略略谈拙见,以期有益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
在小學阶段,数学是重要的学科。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有惧怕的感觉,数学学困生也随之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较为复杂,家长工作较忙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先天智力不足、心理敏感脆弱等均可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教师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第一引领者与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其教
该文针对数字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器一数字图像投影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实现简单,仅将原图像按行和列投影得到一幅投影图,然后和原图像线性组合而成,因此是一种自适应滤波器。
具体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协作精神,是小学教育中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最主要手段。并且开放性的实验操作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课程讲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优秀创新型人才,而实验教学则是能够高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措施。因此,需要在小学基础课程教育中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优化实验性教学发展模式,整体推动实验性教学管理实践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