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现在的高中教育几乎普及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就读普高,都能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就读。那么基础很差的学困生就自然地集中在薄弱学校。这些薄弱学校怎样教它们的学困生,便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就高中学困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向同行们呈献所做的初步探索,以便进一步探讨,更好地帮助学困生。
二.学困生困在何处
高中学困生在英语学科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就语言知识而言,绝大多数只能够认读而不是掌握数量不等的几百个单词和词组,少数学生甚至未达到100个;基本上掌握了500词汇量及以上的学生寥寥无几,可以视为达到了业务教育阶段二级目标的要求,也相当于在小学未学过英语只掌握了初一年级所学的部分语言知识。第二,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就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第三,基本上带着认真读书的欲望进入高中,希望在弥补初中阶段所落下的知识的同时在高中阶段至少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第四,接触到高中教材才发现几乎全是不认识的词汇时,他们不知所措;为了尽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仍然保持着学习的欲望,自觉地或是被动地复习初中学过的词汇。
三.为学困生解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發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语言知识中,词汇又是基础,没有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高中学困生之所以学困,主要原因就是掌握的词汇太少了,不能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
1.在高中学困生进校时,每人发一份词汇表。该词汇表根据现行初中教材上的词汇和最近几年本地的中考题,参照《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标注的最常用的1000个口语或书面语单词和词组,精选1200个,其中约800个是口语和书面语均使用的,并附上音标,其余400个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的,称之为《初中英语基本词汇》。这800个和400个有不同的标示,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识记的需要。
入学后的头两个星期,对学生进行强化记忆训练,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基础选800个还是1200个识记。在这个强化记忆训练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复习拼读规则、语音知识和简单的构词法;第二,将这些词汇在音、形、义方面对比归类并配上相应的练习,如单词和词组的听写、英汉互译等;第三,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并配上适当的练习,如在句子中根据提示填空、语篇中的完形填空、翻译句子等;第四,加强督促检查,让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这种强化训练能够使大多数学困生至少认读500个单词和词组,了解或熟悉拼读规则、语音知识和必备的语法知识,基本上可以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此阶段可以叫着准备期(Preparation Period)。在经过两个月高中教材的学习,这些学困生中多数能基本掌握800以上的初中英语基本词汇和高中教材的部分或大部分词汇,为后续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2.在准备期之后便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动阶段,大约持续3—4周,此阶段可以叫着适应期(Adapting Period)。每人再发一份词汇表,称之为《高中英语基本词汇》(以下简称《基本词汇》)。这份词汇表应包括:学生入学时所发的《初中英语基本词汇》、牛津3000核心词汇、朗文3000口语和书面语分级词汇及其相关的常用短语,共计3500左右,并分别对牛津词汇、朗文词汇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其中这两种词汇的共同部分就是最常用的高频词汇。必修教材上每个单元(模块)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尽量控制在此词汇表范围内。超出此词汇表的词汇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的需要,通过查阅教材上的词汇表、词典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只知道其对应的汉语含义就行了,不要求掌握。
在适应期,首先应注重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初中阶段,当前所学材料里出现的不认识的词汇在相应的词汇表里查不到的就不是生词,在以前学过的有关内容里一定查得到。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当前所学材料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在相关的词汇表里又查不到的词汇不一定是生词,而且这些词汇的多少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学生好好发挥《基本词汇》及词典的作用。其实,要求学生经常查阅《基本词汇》或词典本身就是在识记词汇。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词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超出此范围的则不必掌握。教师在此期间的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数学生只能认读大约500个单词和词组,因此应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并应尽可能地使用英汉双语教学,包括使用《基本词汇》中的词汇解释属于该词汇表范围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要词汇、分析句子结构和讲解语法项目,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基本词汇》的复现率,增强语言输入的力度。在学完一个单元(模块)之后进行检测时,要求能听写的词汇不仅包括该单元(模块)词汇表中属于《基本词汇》中的词汇,而且还包括该单元(模块)语言材料中所涉及的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重要词汇,因为对于这些词汇还必须要求学生在《基本词汇》中注明并作为生词识记。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习惯,在《基本词汇》范围内也要求学生能听写所学语言材料中的一些句子。到适应期结束时,大多数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基本词汇》中的800及以上,基本上能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3.在适应期之后,学生进入高中英语学习的发展期(Developing Period),此阶段将持续到学完必修教材。在教学中,仍应坚持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词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超出此范围的不作统一要求;同时仍然坚持和在适应期一样的双语教学。在每个单元(模块)中,应适时提醒学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义词,即学生认识的单词或词组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归纳总结多义词的用法,并要求学生在《基本词汇》中相应的词条下添加相关的内容,这是扩大词汇量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往往认为记住一个单词或词组的一两个对应的汉语含义就算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了。其实在《基本词汇》中的少数单词及其构成的短语有多条词义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如get和get through,make和make up,等等。在学完一个单元(模块)之后进行检测时,不仅要求学生能听写需要掌握的单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听写句子,并用听写句子逐渐代替听写单词和词组,因为学生往往认为学英语就是记单词而忽视在语境中学语言。
到发展期结束,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中的2000左右及其相关的一些短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基本上可以达到课程标准七级目标的要求。
四.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在不同阶段积累的词汇量,分批次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形成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其关键是精心编制相应的词汇表。编制这些词汇表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了帮助学困生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第一,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不再有畏惧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掌握必须的和常用的词汇。第三,积累了2000多高频词汇,就为语言知识奠定了必备的基础,从而才有相应的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并逐渐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现在的高中教育几乎普及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就读普高,都能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就读。那么基础很差的学困生就自然地集中在薄弱学校。这些薄弱学校怎样教它们的学困生,便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就高中学困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向同行们呈献所做的初步探索,以便进一步探讨,更好地帮助学困生。
二.学困生困在何处
高中学困生在英语学科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就语言知识而言,绝大多数只能够认读而不是掌握数量不等的几百个单词和词组,少数学生甚至未达到100个;基本上掌握了500词汇量及以上的学生寥寥无几,可以视为达到了业务教育阶段二级目标的要求,也相当于在小学未学过英语只掌握了初一年级所学的部分语言知识。第二,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就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第三,基本上带着认真读书的欲望进入高中,希望在弥补初中阶段所落下的知识的同时在高中阶段至少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第四,接触到高中教材才发现几乎全是不认识的词汇时,他们不知所措;为了尽快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他们仍然保持着学习的欲望,自觉地或是被动地复习初中学过的词汇。
三.为学困生解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發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语言知识中,词汇又是基础,没有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高中学困生之所以学困,主要原因就是掌握的词汇太少了,不能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
1.在高中学困生进校时,每人发一份词汇表。该词汇表根据现行初中教材上的词汇和最近几年本地的中考题,参照《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标注的最常用的1000个口语或书面语单词和词组,精选1200个,其中约800个是口语和书面语均使用的,并附上音标,其余400个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的,称之为《初中英语基本词汇》。这800个和400个有不同的标示,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识记的需要。
入学后的头两个星期,对学生进行强化记忆训练,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基础选800个还是1200个识记。在这个强化记忆训练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复习拼读规则、语音知识和简单的构词法;第二,将这些词汇在音、形、义方面对比归类并配上相应的练习,如单词和词组的听写、英汉互译等;第三,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并配上适当的练习,如在句子中根据提示填空、语篇中的完形填空、翻译句子等;第四,加强督促检查,让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这种强化训练能够使大多数学困生至少认读500个单词和词组,了解或熟悉拼读规则、语音知识和必备的语法知识,基本上可以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需要。此阶段可以叫着准备期(Preparation Period)。在经过两个月高中教材的学习,这些学困生中多数能基本掌握800以上的初中英语基本词汇和高中教材的部分或大部分词汇,为后续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2.在准备期之后便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动阶段,大约持续3—4周,此阶段可以叫着适应期(Adapting Period)。每人再发一份词汇表,称之为《高中英语基本词汇》(以下简称《基本词汇》)。这份词汇表应包括:学生入学时所发的《初中英语基本词汇》、牛津3000核心词汇、朗文3000口语和书面语分级词汇及其相关的常用短语,共计3500左右,并分别对牛津词汇、朗文词汇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其中这两种词汇的共同部分就是最常用的高频词汇。必修教材上每个单元(模块)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尽量控制在此词汇表范围内。超出此词汇表的词汇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的需要,通过查阅教材上的词汇表、词典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只知道其对应的汉语含义就行了,不要求掌握。
在适应期,首先应注重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初中阶段,当前所学材料里出现的不认识的词汇在相应的词汇表里查不到的就不是生词,在以前学过的有关内容里一定查得到。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当前所学材料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在相关的词汇表里又查不到的词汇不一定是生词,而且这些词汇的多少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学生好好发挥《基本词汇》及词典的作用。其实,要求学生经常查阅《基本词汇》或词典本身就是在识记词汇。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词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超出此范围的则不必掌握。教师在此期间的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数学生只能认读大约500个单词和词组,因此应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并应尽可能地使用英汉双语教学,包括使用《基本词汇》中的词汇解释属于该词汇表范围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要词汇、分析句子结构和讲解语法项目,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基本词汇》的复现率,增强语言输入的力度。在学完一个单元(模块)之后进行检测时,要求能听写的词汇不仅包括该单元(模块)词汇表中属于《基本词汇》中的词汇,而且还包括该单元(模块)语言材料中所涉及的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重要词汇,因为对于这些词汇还必须要求学生在《基本词汇》中注明并作为生词识记。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习惯,在《基本词汇》范围内也要求学生能听写所学语言材料中的一些句子。到适应期结束时,大多数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基本词汇》中的800及以上,基本上能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3.在适应期之后,学生进入高中英语学习的发展期(Developing Period),此阶段将持续到学完必修教材。在教学中,仍应坚持在《基本词汇》范围内的词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超出此范围的不作统一要求;同时仍然坚持和在适应期一样的双语教学。在每个单元(模块)中,应适时提醒学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义词,即学生认识的单词或词组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归纳总结多义词的用法,并要求学生在《基本词汇》中相应的词条下添加相关的内容,这是扩大词汇量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往往认为记住一个单词或词组的一两个对应的汉语含义就算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了。其实在《基本词汇》中的少数单词及其构成的短语有多条词义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如get和get through,make和make up,等等。在学完一个单元(模块)之后进行检测时,不仅要求学生能听写需要掌握的单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听写句子,并用听写句子逐渐代替听写单词和词组,因为学生往往认为学英语就是记单词而忽视在语境中学语言。
到发展期结束,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中的2000左右及其相关的一些短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基本上可以达到课程标准七级目标的要求。
四.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在不同阶段积累的词汇量,分批次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形成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其关键是精心编制相应的词汇表。编制这些词汇表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了帮助学困生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第一,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不再有畏惧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掌握必须的和常用的词汇。第三,积累了2000多高频词汇,就为语言知识奠定了必备的基础,从而才有相应的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并逐渐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