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怎样进入历史?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普京成功地在俄国建立起一套稳固长久的体制,这一体制不再需要某个强力的领导人来维持,而是能够自己独立运转,那么时代就会给他应有的荣耀和赞誉。反过来,如果普京个人强大的权势最终损害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那历史会给他另一种评价。
  
  交班还是铺路?
  
  普京决定成为下任总理的决定使之前一直弥漫的关于2008俄国政权交接的猜疑气氛烟消云散。这一决定表明普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将是俄国权力中枢里的主要角色。但普京这一决定就一定能确保俄国政权交接的稳定性吗?
  今年42岁,比普京小13岁。据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透露,两人的关系虽然非常融洽,但更像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系,而不像是政治合作伙伴。梅德韦杰夫对普京的称呼一直都使用敬词“您”,而普京则用的是普通的“你”。在确定了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普京出任总理的新权力模式后,两人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根据俄罗斯宪法,总统是国家实至名归的元首,是当仁不让的头号人物。梅德韦杰夫除了成为武装力量总司令,获得核手提箱外,还有权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散议会和撤换政府总理。因此,从理论上讲,普京如果选择仍然留在权力中枢,就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权力竞争,作为主要角色的普京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甚至伤害到梅德韦杰夫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的地位,从而影响到局势的稳定性。一些分析家甚至认为,对于普京来说这也将会是一个危险的战略,因为俄国政府一直面临着经济危机和赤字居高不下的威胁,普京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具体问题,作为政府总理的他同样会让很多人失望。
  
  但普京在各种被广泛讨论的权力交接模式中,最终选择了这一种,肯定有他自己预先的考虑。
  普京继续统治这个国家的工具,首先是他对行政权的掌握。现任政府的主要部长和成员都是他在自己第二任期内亲自提名的,在担任总理后他更是实至名归地获得了政府的人事权和相当大的行政权。其次,普京毫无疑问是统一俄罗斯党的真正领导人,通过杜马占压倒性优势的第一大党,他也拥有了绝对性的立法权。最后,尽管这样的权力交接在西方没法被认为合乎宪政原则,但却很难指责其不民主,因为普京并没有通过修宪这样的激进手段确保自己的继续统治。至少在形式上,这次权力交接完全是按照民主程序进行的,这让普京能够继续享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崇高声望。
  当然,如果以上还不能确保他的继续统治,普京还有杀手锏,即梅德韦杰夫宣布辞职提前举行大选,这样普京就可以合法地竞选他的第三任总统,并进而再次寻求连任。另一种方案是,凭借对议会的绝对控制权修改宪法,将俄罗斯变成一个议会制国家,建立一种类似于德国的总理制的新政体。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推动建立俄白国家联盟,相信两国的人民绝对会拥戴普京出任这一国家联盟的新元首。
  
  可控民主还是一党制?
  
  普京是在12月17日统一俄罗斯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这一决定的。当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一起走入会场时,受到了在场的近3000名代表们长时间的起立鼓掌。这些代表包括政府的部长,总统办公厅的成员,以及各大区的领导人。7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此次会议,包括200多名外国记者,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也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直播。所有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苏联时期苏共党代会的场景。
  普京正式宣布自己的决定后,梅德韦杰夫也作了发言。他表示,自己将遵从普京的战略,并承认普京作为俄国的真正民族领袖,“在将来会利用他巨大的政治和职业资源为国家服务”。俄罗斯《生意人报》的记者认为,这次会议与其说是推出新的总统候选人,倒不如说是正式向国内外宣示普京作为俄国政治生活中长期政治领导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独立报》也认为,“这算不上是选举,只能说是集团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
  普京在自己的发言中最后表示,“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我们必须全力投入工作,不要有丝毫的私心杂念。”这清楚地表明,普京时代并没有随着他第二任期的结束而结束,相反,它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继续下去。在这一阶段的初期,普京将亲自领导政府,并加快他在自己任期内就已经确定的各项战略的实施。
  此次会议后,普京为自己的接班人发出了第一道助选的命令,即从2008年2月起,也就是大选投票前一个月,将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显然这不会是他的最后一个助选举措。普京的总统办公厅正副主任索布亚尼和苏尔科夫也已确定领导梅德韦杰夫的选举活动。据俄罗斯《公报》披露,这一决定是在普京于去年12月13-14日出访白俄罗斯之前作出的。由此也可以推定,普京早在12月3日议会选举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梅德韦杰夫为其接班人,通过“可控民主”赢得议会选举的成功,推动了他加速这一方案的施行。此外,统一俄罗斯党中央委员会前主席巴格莫洛夫被任命为选举委员会第三号人物,从而确保大选的计票工作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
  会上另外一个重大议题就是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改组。在议会选举中获得高支持率的地区领导人(车臣、印古什、鞑靼斯坦)都进入了新一届的统一党中央委员会。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和圣彼得堡州长马特维延科也成为新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卢日科夫还被推选为党的联合主席。此外,统一党还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加强了对入党的审查制度,以及强化党员对党中央委员会决定的服从。但普京本人在会上并未提出入党申请,预料在他出任总理之前,统一党还将举行一次特别会议正式接纳这位统一党真正的领袖。
  
  普京,青史留何名?
  
  就在普京作出权力交接的决定后没几天,《时代》周刊将2007年“年度人物”的称号授予了普京。此前被评为《时代》年度人物的俄国人还有斯大林(1939,1942)和赫鲁晓夫(1957)。不过,基辛格认为,普京不是斯大林,他没有将自己的反对者和潜在的反对者都赶尽杀绝,“执政党在普选中仅获得64.35%的支持率,说明在俄罗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支持普京,俄国现在并不存在极权制度”。他相信普京是这样一种领导人,即必须将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以确保完成本民族和国家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比起苏联的领袖,普京更像是俄国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改革者,如彼得大帝和叶卡婕琳娜大帝。虽然他们都被认为是集权统治者,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集权手段实现对国家的强力改变,换句话说,就是要集举国之力为国家的强大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京也是一个改革者,他会和这些俄国的伟大领袖一起被列入到俄国历史名人录中去,虽然他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基辛格最后坦诚。
  对于普京当选的原因,《时代》执行主编斯坦格尔认为,普京“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领袖品质,他在混乱中接手这个国家,并带领它走向稳定”,他“拥有超强的坚韧,对俄 国的发展有明确的方针,能从他身上感觉到俄国的精神气质,正是他让俄国回到了世界舞台”。“俄国的精神气质”,毫无疑问,正是普京魅力和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与其前任相比,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执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毫不避讳地表示苏联的崩溃是20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明确提出要恢复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普京在国内赢得广泛的支持,不仅仅是由于他任内俄国的经济增长,他带来的政治稳定,还因为他是在俄国人普遍认为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代担任俄国总统的,正是他战胜了车臣的分离主义,并带领俄国走出泥沼。最最重要的是,他恢复了俄国一度被打断的长达300年的历史,重新树立了俄罗斯民族在世界版图中的位置。尽管俄国人一直都有拿国家领导人开涮的习惯,但关于普京的笑话却极少流传,这再真实不过地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普通人对他们心中领袖的尊敬。
  做到这些,普京已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政治家,但能否成为一代伟人,还需要等着瞧。普京在两个候选人中,选择了更像是经济管家的梅德韦杰夫而不是兵权在握的伊万诺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这让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位置上仍将受到牵制,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伊万诺夫,恐怕普京继续留在大政治舞台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而普京最终决定出任总理,不让自己的政治生涯出现任何的“权力真空”,某种程度上是他害怕离开大政治,或者说是担心被大政治所抛弃的表现。总的来说,俄国未来政治的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如果普京成功地在俄国建立起一套稳固的、长久的体制,这一体制不再需要某个强力的领导人来维持,而是能够自己独立运转,那么时代就会给他应有的荣耀和赞誉。反过来,如果普京个人强大的权势最终损害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那历史会给他另一种评价。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里这样论述何谓伟人,“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世纪以来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凯撒、亚历山大、帖木尔、克伦威尔等),那个世纪也不短少,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虽然已经过了百年,虽然伏尔泰说这话的时候蒙上了某种政治色彩,但这段话仍然是迄今为止可以用来评判何谓伟人的最经典标准。
其他文献
此次三对搭档中,没有参与过镇压民主运动的苏西洛和布迪约诺这一“退役将军 经济学家”搭档更具感召力。而海加瓦蒂一普拉博沃和现任副总统卡拉一维兰托两对组合中,均有一人手染民运血迹。所以,苏西洛能够直接当选,实际上有历史负担较小的原因。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针对7月8日总统大选的非正式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统苏西洛·尤多约诺赢得59%的选票,有望直接当选连任。这一结果早在外界预料之中
2007年,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第一年。去年的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5年过渡期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深入,同时也分享了加入WTO所带来的经济和制度的红利。对于重新衡量我国加入WTO得失的分析,多以经济收益作为主要内容,较少从法律义务和权利角度进行。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
随着中国行政体制变革的推进,现代意义上的官员问责和监督制度正逐步建立起来,做官的风险越来越大。    最近几个月,执政党连着发布多份与党政领导干部有关的规定,包括《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  这些规定,或者明确问责和加重问责党政领导干部的各种
中国城市的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的历史最高水平,医疗、交通、城管……一系列问题无不催促城市管理者尽快探寻出解决之道。    交通拥挤,河流、空气污染,犯罪率居高不下……在发展中的中国,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管理能力显得捉襟见肘,大城市病日益凸现。生活其间的城市居民,在追逐着事业梦的同时,也正在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  针对于此,“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城
(台湾)《商业周刊》12月6日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重要的新名词,若问未来20年有哪一个你不能忽略?答案是:低碳经济。今年4月,沃尔玛宣布,5年内10万家供货商全得完成碳足迹验证机制。碳足迹,就是计算一件商品从原料开采、生产运送,直到回收或丢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这意味着,供货商若不执行碳足迹认证,将来有一天可能进不了大卖场。按照沃尔玛的要求,除10万家直接供货商外,连带各供货商的上、下游厂商
今年中秋前夕,马英九乘专机飞金门视察防务,首次踏上距金门本岛约11公里,与厦门岛相距3公里不到的大担岛,站于北山“心战墙”前,他静静地远眺厦门,身后的墙上,仍然醒目书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字,而在他的正前方——厦门海边的环岛路上亦有巨大标语“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历经风雨见证历史的“心战墙”、“大标语”,如今已成一种政治姿态和符号。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两岸对峙,厦门和金门的“广播
中央政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过程,实质就是向市场投放资源的过程。中央政府如何在这各路众神狂欢时刻保持清醒,平衡各方利益考验管理者的政治智慧以及对大趋势的研判力。    对于关心4万亿投资的中国民众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悬念的通气会。四平八稳,波澜不惊。  5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王伟坦承,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首
今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开始统一行使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至此,我国死刑核准权经历了一个从逐步下放到全部回收的完整过程。中国死刑核准权的下放几乎和中国改革同步,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放火等犯有严重罪行,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高法可以授权高级法院核准,在随后几年里,经过一系列放权,死刑核准权基本下放到高级法院。2002年的陕西董伟“枪下留人”案。引起社会反思死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对外资企业实行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为什么不对我们自己的机构从事草根金融业务也实行税收优惠呢?要让做小微业务的机构找到利益,现在的金融机构做小、微贷款业务找不着利益,就没有动力。    刘克崮出生在孟良崮战役胜利的这一天,姓名中的“崮”便取自于此。近20年的为官为商生涯,他历任国家财政部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税政司司长,辽宁省副省长、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顾问。  在辽宁,他
对于边疆、民族、宗教这类敏感问题的研究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回避,一种是知难而进。长期以来在“左”的路线下,人为设限,许多专家的正常研究受到干扰,结果是我们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从根本上于国家建设不利。    在新疆的采访中,提起马大正,政学两界几乎无人不知。年逾七旬的马大正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他说他一辈子学术生涯最大的梦想是构建中国边疆学。  但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