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来自形形色色、数量众多的汽车制造商。然而,如果问你,你所乘坐的民航客机是哪家公司生产的,答案很可能只有两个——波音(Boeing)和空中客车(AirBus)。当然,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一个新的答案——中国商飞(COMAC)。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民航客机制造业的两大巨头以及我国的新兴客机制造公司,看看一家民航客机制造公司如何从起步到腾飞!
波音公司是由木材商人威廉·波音和美国海军工程师乔治·韦斯特维尔在美国西雅图共同创立的。他们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对飞行事业充满热情。于是,二人决心创办一家能够制造优秀飞机的公司。
在“一战”期间,美国海军向波音公司订购了700架水上双翼教练机,这笔订单奠定了波音公司在飞机制造业的地位。在“二战”期间,波音公司为美军设计制造了B-17、B-29等轰炸机,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波音公司也从中积累了很多飞机设计制造的经验。
威廉·波音

波音377客机
虽然设计制造军用飞机使波音公司收获颇丰,但战争一结束,波音公司就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甚至大量裁员。为了使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决心将主要业务转向民航飞机的制造。借鉴B-29 机型的成功经验,波音公司推出了波音377,该机型是波音公司在“二战”后生产的一款配备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客机。然而,当时由民航飞机和军用运输机领域的佼佼者——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3等型号的民航飞机一度垄断了全球民用飞机市场。刚刚进入民航市场的波音公司很难与其竞争,所以波音377并未打响第一炮。
波音707客机
幸运的是,航空业当时正处在由活塞螺旋桨动力向喷气动力升级换代的时期,波音公司因此决定将研发重点转向喷气式客机,以求在新的技术领域占得先机。同一时期,波音公司为美军研制了B-47、B-52等喷气式轰炸机,在喷气飞机的技术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1954年,采用全新后掠翼、发动机吊舱设计的波音707原型客机成功首飞,性能上终于赶超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8机型。之后,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波音公司采取了更加灵活的飞机设计策略。按照航空公司的反馈,波音公司在波音707原型机的基础上,通过拉长机身、增加座位、加大油箱、延长航程等方式设计出了一系列新的子型号,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波音707的这些子型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这种飞机制造方案也成为日后帮助波音公司占领市场的关键策略。
波音737客機
波音707的载客量约为200人,主要执飞洲际、长途干线。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喷气式飞机开始进入中短途航线,各家飞机制造商纷纷推出了运载量在100人左右的单通道客机机型。在中短途飞机市场,波音公司并没有占得先机,直到其他飞机型号一一面世后,它才推出了自己的窄体机型——波音737。在刚刚上市时,波音737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波音公司再次成功实施了面向市场需求的设计策略,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反馈推出了波音737的改进型737-200。相比于波音737原型机,波音737-200延长了机身长度,采用了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结构,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和容量更大的油箱。由此一来,波音737-200的性能大幅提升,遥遥领先对手,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波音737 系列机型的推出彻底改变了波音和道格拉斯两家公司的行业地位,波音公司终于成为行业领军者。在之后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波音737总共发展出了“初代”“经典”“新世代”和“MAX”四代机型,以及十多种子型号,总计交付量在一万架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民航客机机型。
在波音737大获成功的同时,波音公司在大型飞机洲际飞行领域推出了另外一种历史性的机型——波音747。波音747的设计源于波音公司竞标军用运输机时使用的方案,庞大的机身赋予了它强大的载客和载货能力,最大载客量500多人。和其他成功的机型一样,波音747成功地迎合了当时越来越大的洲际旅行需求,极大地缩短了洲际旅行的时间,降低了远距离航线的运营成本与机票价格,大大挤压了邮轮在洲际旅行市场上的份额。波音747的辉煌在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巅峰,成为跨洋飞行的绝对主力。
使用2台发动机的飞机。
波音747客机
波音747使用了4台发动机,可靠性比双发飞机更高,能够在人迹罕至、没有备降机场的大洋上空飞行。不过,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双发飞机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并逐步获得了航空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四发飞机相比,双发飞机的运营成本更低。波音公司意识到双发飞机的这一优势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双发干线客机——波音777的研制。和以往一样,波音777也十分重视航空公司的需求,开展了“Working Together(一起协作)”计划,与美国联合航空、美国航空、香港国泰航空、日本航空、澳洲航空等航空公司协作,共同确定了新飞机的性能。
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是由木材商人威廉·波音和美国海军工程师乔治·韦斯特维尔在美国西雅图共同创立的。他们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对飞行事业充满热情。于是,二人决心创办一家能够制造优秀飞机的公司。
在“一战”期间,美国海军向波音公司订购了700架水上双翼教练机,这笔订单奠定了波音公司在飞机制造业的地位。在“二战”期间,波音公司为美军设计制造了B-17、B-29等轰炸机,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波音公司也从中积累了很多飞机设计制造的经验。


虽然设计制造军用飞机使波音公司收获颇丰,但战争一结束,波音公司就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甚至大量裁员。为了使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决心将主要业务转向民航飞机的制造。借鉴B-29 机型的成功经验,波音公司推出了波音377,该机型是波音公司在“二战”后生产的一款配备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客机。然而,当时由民航飞机和军用运输机领域的佼佼者——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3等型号的民航飞机一度垄断了全球民用飞机市场。刚刚进入民航市场的波音公司很难与其竞争,所以波音377并未打响第一炮。

幸运的是,航空业当时正处在由活塞螺旋桨动力向喷气动力升级换代的时期,波音公司因此决定将研发重点转向喷气式客机,以求在新的技术领域占得先机。同一时期,波音公司为美军研制了B-47、B-52等喷气式轰炸机,在喷气飞机的技术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1954年,采用全新后掠翼、发动机吊舱设计的波音707原型客机成功首飞,性能上终于赶超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8机型。之后,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波音公司采取了更加灵活的飞机设计策略。按照航空公司的反馈,波音公司在波音707原型机的基础上,通过拉长机身、增加座位、加大油箱、延长航程等方式设计出了一系列新的子型号,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波音707的这些子型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这种飞机制造方案也成为日后帮助波音公司占领市场的关键策略。

波音707的载客量约为200人,主要执飞洲际、长途干线。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喷气式飞机开始进入中短途航线,各家飞机制造商纷纷推出了运载量在100人左右的单通道客机机型。在中短途飞机市场,波音公司并没有占得先机,直到其他飞机型号一一面世后,它才推出了自己的窄体机型——波音737。在刚刚上市时,波音737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波音公司再次成功实施了面向市场需求的设计策略,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反馈推出了波音737的改进型737-200。相比于波音737原型机,波音737-200延长了机身长度,采用了更好的空气动力学结构,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和容量更大的油箱。由此一来,波音737-200的性能大幅提升,遥遥领先对手,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波音737 系列机型的推出彻底改变了波音和道格拉斯两家公司的行业地位,波音公司终于成为行业领军者。在之后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波音737总共发展出了“初代”“经典”“新世代”和“MAX”四代机型,以及十多种子型号,总计交付量在一万架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民航客机机型。
在波音737大获成功的同时,波音公司在大型飞机洲际飞行领域推出了另外一种历史性的机型——波音747。波音747的设计源于波音公司竞标军用运输机时使用的方案,庞大的机身赋予了它强大的载客和载货能力,最大载客量500多人。和其他成功的机型一样,波音747成功地迎合了当时越来越大的洲际旅行需求,极大地缩短了洲际旅行的时间,降低了远距离航线的运营成本与机票价格,大大挤压了邮轮在洲际旅行市场上的份额。波音747的辉煌在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巅峰,成为跨洋飞行的绝对主力。
使用2台发动机的飞机。

波音747使用了4台发动机,可靠性比双发飞机更高,能够在人迹罕至、没有备降机场的大洋上空飞行。不过,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双发飞机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并逐步获得了航空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四发飞机相比,双发飞机的运营成本更低。波音公司意识到双发飞机的这一优势后,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双发干线客机——波音777的研制。和以往一样,波音777也十分重视航空公司的需求,开展了“Working Together(一起协作)”计划,与美国联合航空、美国航空、香港国泰航空、日本航空、澳洲航空等航空公司协作,共同确定了新飞机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