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方芳从整容医院出来后变了一张脸,看镜子时目瞪口呆,一瞬为自己倾倒。
镜子里的脸无可挑剔,眼睛带点绿,鼻子又高又直,一张大嘴巴,下唇比上唇厚。她原来皮肤就白,头发就卷,带黄,小时候有人叫她法国面包,现在名副其实了。
美人当如此。十几年前,父亲到欧洲出差,带回一本时尚杂志,封面是女星头像,那双眼睛折射出太阳光辉,方芳就此倾倒。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方芳都不敢照镜子,怕看见自己的平脸。
但现在,她可以崇拜自己了。
崇拜自己的女人哪个不幸福。
新护照上的名字是玛丽,印有方芳名字的旧护照已成废纸,与其他垃圾一起,消失在新大陆的垃圾炉里了。
为此,方芳倾尽几年积蓄,住了五天整容医院。手术很顺利,除了吃,一切尽善尽美。全是西餐,吃到最后她得了拒食症,所以跨出医院大门,她最强烈的愿望就是上中国餐厅饱食一餐。
下午五点,非吃饭高峰期,哪家饭店都不愁没座位。她踩了一下油门,车飞了出去,很快看到一家广东饭店,她立刻拐了进去。
她要了四道菜——清蒸螃蟹、爆妙大虾、清蒸鳜鱼和炒芥兰。菜一上桌她如狼似虎。坦白说,进餐厅时已经忘记她现在是玛丽,很自然就用中国话点菜。店员听到很吃惊,毕竟,能说标准中国话的洋人不多。
吃到盘空,肚子撑了,她还没觉饱,还馋,离开广东饭店,她又拐到中国超市去。
五颜六色的东方食品堆积如山,每一样看上去都好吃诱人,有刚到的上海螃蟹,标价很便宜,一只才五美金。她仔细挑了三只,又提了一瓶镇江香醋,一点姜,一把青菜,加上许多乱七八糟的杂食,满满装了一手推车才去结账。
回到公寓,天已经完全黑了,玛丽下车准备关车门时,想起离开医院时,医生给过她一个包。
一个黑色的小包,很轻。无非应该是无关紧要的调查表,她想,常有这种事,到商店买了东西,对方顺手就递过来一张调查表什么的。
进了房间,打开灯,玛丽随手把小黑包往沙发上一扔。
她关心的是螃蟹。
得赶快拿出来,不要死了才好……她匆匆走进厨房,把螃蟹从袋子里提出来。两只螃蟹都好好活着,有一只快死了,但还算好,拨脚还能勉强动。
死了就吃不得了,得赶快蒸,她从抽屉里拿出剪刀,正准备把绑在螃蟹腿上的绳子剪断,突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哎哟,哎哟。
她吓了一跳,走出厨房,明明关了门,难道谁进来了?
门好好锁着,没人进来过,她又推开卧室门,几天没开窗,卧室里有股淡淡的闷味,回到厅里,站了一会,没有声音,她开始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听错了。
但当玛丽想再进厨房时,又听到了哎哟声。
声音是从她扔在沙发上的包里发出来的。
见鬼了,包怎么会叫?她疑惑地打开包,一团东西蹦出来,吓了她一跳。
“快憋死我了,快憋死我了……”一个一尺高的小人,出现在沙发扶手上看着她。
“你是谁?”玛丽喊起来。
“认不出来吗?我不就是你吗?”小人舒展起两臂,前后转动脖子,往左扭扭腰,又往右扭扭腰,才站直了身体。
“我?你是我?这,这,这怎么可能!”玛丽往后倒退二步,坐倒在地板上,张口结舌,盯着这小怪物看。
但,这是她。无可否认是她。以前的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连发式也一样,不过缩小了尺寸。
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吗?玛丽头皮一胀,麻了。
“这下认出来了吧?”小人不怀好意地笑了。
她说不出话,只觉一股冷气从地下往上冒。
“我去问医生。这是欺诈。他没跟我说手术会有后遗症。”玛丽愤怒了。
“你以为医生就什么都懂了?医生嘛,只能管形体的事……”小人不看玛丽了,低下头看手,把手指伸进嘴里咬指甲,“他把包给你时,以為只是张调查表呢。”
玛丽匆匆打开包,果然,里面是有一张调查表。
“那,那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你?”玛丽更加吃惊了。
“我是你的灵。”小人说。
“灵?我的灵?我身上有灵吗?”
“嗯。所有人身上都有,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小人说。
说不准它真是附在自己身上的灵?玛丽突然变得很沮丧,看着过去的自己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
“我饿了。你不去弄点吃的吗?”小人说。
玛丽突然也觉得饿了。不管怎么说,先吃吧。她走进厨房,又折回来,问小人想吃什么。
“你不是买了上海大闸蟹吗?我最喜欢吃了。”小人说。
“哼!你的胃口倒跟我的一样。”玛丽不满意地嘟嚷了一句,在厨房边忙边想要怎么对付这小东西。
蟹蒸好端上来,玛丽问小人,“你坐哪里?”屋里只有一把椅子。
“你拿块盘子来,嗯,放在桌上,倒过来,好了,好了。”小人一跳,跳到桌上,又一跳,屁股就落在小碟子上了。
两个人开始吃蟹。小人吃得又多又干净,速度居然跟玛丽一样快,玛丽惊讶地看着她。
“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玛丽问。
“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小人反问。
“我是问你呀。”
“我是问你呀。”
“你怎么老跟着我说话?”玛丽不高兴了。
“不是跟,我是不知道嘛。反正一切都由你。”
“要我嫁人了?”
“那我不也嫁了,还用得着说吗?”小人做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我嫁人了你还跟我?那不要了我的命?我怎么跟老公说你?”
“我怎么知道?但我定要跟你的。”小人说。
玛丽觉得头炸起来了。 “不行,这绝不行。”
“不是我威吓你,你存在一天,我就存在一天,当然,同归于尽也可以。”小人朝玛丽做了个鬼脸。
玛丽过去也经常做这种鬼脸,但这下,她完全笑不起来了。
看着玛丽愁眉苦脸,小人突然笑起来,“我跟你开玩笑。”
“真的?你刚才是骗我?”玛丽跳了起来。
“也不是骗,别人看不见我,你尽管放心,我不会坏你的事。”
话虽这么说,可玛丽获得新生的好心情全被破坏了。有关灵的事,玛丽纯洁如白纸,唯一的知识是个传说,爷爷死于那场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整个夜晚玛丽忐忑不安,听小人睡在沙发上的鼾声。“该怎样与她相处?是否有办法把她收进哪里……”想了半天也找不到头绪……折腾到下半夜总算朦胧睡过去,但第二天天刚亮就醒了。
她今天有事——星期五,跟公司约了上午十点钟面接。她轻手轻脚地起床,走进洗手间,化了个便妆就打算出门。
“别忘了带钥匙。”睡在沙发上,刚才一直闭着眼睛的小人突然叫起来。
玛丽一摸,果然,钥匙没在口袋里,“你醒啦?”
“你还不明白吗?别看你我脸、大小不一样,我们是同身异体,你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拜托你以后不要这么早起来,昨晚你的鼾声吵得我一夜没睡好,这倒好,你醒了我想睡也睡不成了。”小人说。
原来自己会打鼾?玛丽笑了,这可是个新发现。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崭新的一天。
不管怎么说,有阳光就有希望,玛丽的心情又开始好了起来。
玛丽原来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中等公司,职员几十个,除了她,还有一个姓李的中国人,一个日本人,其余就全是洋人了。
她负责中国方面的生意。从煤到灯泡,公司什么都做,一年成交额有十来个亿。其中一半生意,要没她根本就谈不下来。可上个科长辞职后,被提上去的却是P。P连中国话都讲不清楚,玛丽特别不服气,想这位子本应是她的。再说工资也没加,每次工资单都令她失望,只好跟李同事发牢骚。她们都认为因为是东方人,老板才敢这样对待她们。
同部门的Piter倒是很服她,对她也特别殷勤,常常请她一起出去吃午餐。但她反应冷淡。她对Piter没有兴趣。Piter要长相没长相,要能力没能力。个头矮小,一双小眼睛,去年成交额比她低得多。他怎么敢追我呢,她想,还不因为自己是老外。
公司男人中她只对Ti感兴趣。Ti工作业绩最好,人也帅,谈吐很有教养。玛丽尝试了几次想接近他,但Ti总是客客气气地把她挡在门外。Ti似乎对另一个叫Li的女同事有好感,常常与她一起进出。Li三十多岁了,长得也不漂亮。他看上Li的什么了?玛丽想不通。她觉得,如果她不是东方人,准可以把他眼球吸引过来。
住院前一天,她把工作辞了。她故意这样做,料定她走后公司一定要招人,她想一出院就去应聘。她要看看他们会怎样对待她,把她应得的拿到手。
果然,如她所料,公司还没有招到新人,她原来的工作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得了的。
公司在磨坊街的一栋高楼里。她走进大厅,柜台前坐着一个小姐,过去每天进出时都会跟她打招呼。但现在小姐却彬彬有礼地请她在来宾册上登记,当她作第一次来访的客人。登记的时候,大厅里不断有人进出,她在这里工作过四年多,很多人玛丽都认识,可现在,所有的面孔都不认识她了。
老板办公室在最高一层,女秘书Tesi坐在办公室门口的长桌后面。她们很熟悉。她连Tesi擤鼻涕喜欢用什么纸都知道。
“我叫玛丽,老板约我面接。“她装出正正经经的样子对Tesi说。
老板是五十多岁的意大利人,个子矮小,但特别精明,善于判断人,谁能干,谁草包,总能在面接的十几分钟内得出结论。他不相信人事部门干部,招人总是亲自出马,公司最能干的几个中层全是他招进来的。
因此,玛丽对面接極有信心,她熟悉老板,他会问什么问题都心中有数。她想老板一定会采用她。果然,没谈上一会老板就对她表示满意。
“你下星期一就来上班。”老板完全把她当作一个新人,临走时还跟她握了握手。
一锤定音。
三
玛丽胜利了。到底不同,老板开的底薪比她离开公司前还多。
从老板办公室出来碰到Ti,她朝他灿烂一笑,Hello,打了一声招呼,伸出手来,“你叫Ti是不是?”Ti愣了一下,迟疑地说:“我们……”
“我叫玛丽。我们在展销会上交换过名片。你忘了。”玛丽大大方方地说。
“玛丽,我想起来了。我们是见过。这样漂亮的面孔见一次谁能忘记。”Ti突然很夸张地说。
“谢谢。刚才见过你们老板。我们以后要在一起工作了。”
“那太好了。”
回到家,一进门玛丽就朝小人叫起来:“我胜利了。”
“是不是老板给你高薪了?”小人问,她在沙发上放了一本打开的书,人坐在书上没有字的地方。
“何止这,这次整容可真是整对了。过不久,你一定可以听到好消息。”玛丽突然感觉对这个新伙伴什么话都能讲。自己对自己,有什么不能讲的。
“找洋老公的事吗?别怪我泼冷水,我劝你老老实实找个东方老公。”小人伸了个懒腰,懒懒地说。
瞧你这德性。玛丽轻蔑地憋了过去的自己一眼,不再跟小人论理,进里屋去换衣服了。
“带回来什么好吃的吗?”小人朝玛丽背影叫起来,“我肚子饿了。”
玛丽这才发觉,已经晚上七点,早到吃饭的时间了,可她忘了带菜回来。
“唉,将就吧。劳驾你把冻饺煮一煮。”小人说。
冻饺端上来,小人还像昨天跳桌上坐下。虽然已经知道,但她的吃量还是让玛丽吃惊。
“我要叫你什么呢?”玛丽嘴里塞满了东西边嚼边问。 “方芳呀,还能叫什么?”
“不行,别扭。”玛丽摇摇头,想了一下,“就叫小方吧,有别于过去的我。”
“好吧,就依你。那我叫你什么?”小方问。
“就叫玛丽吧。”
“不行,不行。小方不喜欢洋名字。我叫你马吧。”
“马?什么马?我又不属马。”
“谁说你属马了?马是玛丽的简称。”
“还简称呢。”玛丽嘀咕了一句,算是默认了。
吃饭时,玛丽注意看了几眼小方,发觉过去的自己也满可爱。她有点喜欢上叫小方的自己了。
玛丽与Ti的关系发展得很顺利,没过一周Ti就邀请她休息日出去吃饭。玛丽用最从容的态度答应了他。
这几年,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二个还让玛丽略动芳心,但她从不往深发展。她不能放弃找个洋丈夫的想法。Ti说不定就是上天指定给她的男人,玛丽对两个人的约会抱了很大希望。穿什么衣服见Ti?她想给他一个完全不同于公司的崭新形象。玛丽一向穿衣讲究,从颜色到款式,家里大衣橱塞得满满的。但遗憾的是,那些衣服都过时了,新面孔要配新衣服才合适。
购物中心妇女服装在二、三层,她先溜了一遍,越走脚越软,越走对自己越没信心。映在大镜子里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这女人该穿什么衣服才合适?她觉得心中无数。
她停在一件紫色连衣裙前久久不动,她喜欢这件衣服,要是过去她会毫不踌躇把它买下来。
“要不要试试?刚到的款式,很有人气的。”年轻女店员走上前,从架子上拿下连衣裙,在自己身上比画了一下。
是不错。但玛丽还自犹豫,店员眼睛是灰色的,皮肤也比她白。她眼睛带绿,配紫色合适吗?
“穿上试试吧。“女店员把衣服递给她。
她接了过去。
那天,她总共走了七八家店,试了差不多有二十来套衣服,穿了脱,脱了穿,弄得她疲惫不堪,好不容易下午四点多,在一家专卖店里挑了一件白色镶抽纱花边的连衣裙。
她在更衣室更衣、化妆,欣赏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苦笑了一下,想,看来做个新人并不轻松。
Ti跟她约在市中心的一家中档法国餐厅。来美国这么久了,玛丽没正式上过一次西餐厅。她不喜欢吃洋菜,平时连牛奶也很少喝。
餐厅里很雅静,每张铺着厚厚桌布的垫子上都摆着闪光的餐具,左边从大到小的三把刀,右边从大到小的三把叉,中间的盘子上叠着一块餐巾。玛丽头皮开始发麻,洋人吃饭怎么像打战,有必要用这么多刀枪吗?
“怎么,不喜欢吗?”上了第一道前菜,Ti看着发呆的玛丽,笑着问道。
“不,不。”玛丽摇摇头。她不懂得怎样开始吃,该用哪一把刀,或者直接用叉。
她盯着Ti看,想模仿他,一走神,一慌,把刀掉到地上去了。她赶紧伏下身去捡,接着餐巾也滑了下去,她脸涨得通红。
多讲究的菜,多好的味道在这样磕磕碰碰中都无法吃出味道來,玛丽只觉得往嘴里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其他就什么记忆也没有了。整顿饭味同嚼蜡,心里七上八下,老在担心Ti看出她连刀叉都不会用。
哪有一个白皮肤姑娘不会用刀叉,他不会想到她是假的吧?
吃完饭走出饭店,Ti问她:“这顿饭还好吧。”
“很好,很好。很久没吃到这样好的法国菜了。”玛丽假腥腥地说。
Ti显得很满足,“这餐厅的法国菜就是做得好,从没让我失望过。”
玛丽呃了一声,憋了Ti一眼,想他过去一定带Li来这里吃过饭。
Ti看了看表,“才九点,要不要上我那喝一杯咖啡?”
“嗯。你用什么咖啡招待我呢?”玛丽装出爽快的样子,其实心里很紧张。她当然知道咖啡后面是什么,照过去,准定拒绝,可现在身份不同了,行动准则发生了变化,得照洋女人的来。
可刚上车不久肚子就开始叫,一阵绞痛。糟了,可能要上厕所,不知道能不能挨到家。玛丽坐立不安,强装一副笑脸,Ti说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只是不断点头敷衍。这多不好意思,第一次约会就要上厕所。但一会儿,肚子更痛起来,一阵强过一阵,不行,再撑下去会出洋相。她只好问Ti说能不能停一下车,她想上厕所。Ti倒很体贴,加快开车速度,一路不断问:没问题,还行吗?越问她越不好意思,只是拼命点头。
四
下了高速,路边有一家麦当劳,她冲下车,连车门也不顾关,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厕所。
“你没问题吗?”看到她走出麦当劳,Ti问。
“没事。”她装出很轻松的样子,朝他打了个手势。
可肚子不争气,中途Ti又停了三次车,她上三次厕所,每次都迫不及待。到第四次Ti问她有没问题的时候,她只好说:“对不起,看来我是有问题了。”“那我送你回家吧。”“真对不起,只好如此了。”她愁眉苦脸地说,但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想到要跟第一次约会的男人上床,她多少还有点心理障碍。
一进家门她就趴倒在沙发上。突然一个东西跳到跟前,她吓了一跳。是小方,出去约会,发生了这么多事,她已经把小方忘了。
“我说你呀,以后不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不好。我都拉了三次肚子了。”小方愁眉苦脸着说。
“又不是我自己想吃,是人家请的……”玛丽委屈地说。
“那你不会提出去吃中国菜,他肯定依你。”小方说。
“可我现在不是中国人了嘛,再说,看来,还真要练习练习吃洋菜,今天可出了个大洋相……”玛丽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肚子一紧,“不好,我又不行了。”
小方已经跟她一起同时站了起来。“我也不行了,我先去,我先去。都是你闯的祸,你就先站一会儿吧。”小方抢在她前面进了洗手间。
两个人从洗手间出来后趴在沙发上对看。这时,电话铃响,Ti打来的,说他似乎不应该请她去吃这顿饭。 “没有,没有。我今天早晨肚子就不好。”玛丽脱口而出。
“还想当洋人呢,为什么不直来直去,假惺惺的。人家洋人才不像你这么假呢。”小方在旁边唠唠。
“你知道什么,这是礼貌。请吃饭落个罪名下次谁还请呀。”打完电话,玛丽转过脸来训小方。
小方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回答。
跟Ti第二次约会她还是跟他上床了。
Ti邀请她吃饭时,她就依小方说,提出要上中国菜馆,说她喜欢吃中国菜。“没问题,没问题。”Ti一口答应,说他知道一家很好的中国菜馆。兜了几个圈子,进了菜馆她才发现,这哪里是中国菜馆,是越南菜馆。
他怎么连中国菜与越南菜都分不清呢?她略感失望。虽然她已经是美国人,但她还是喜欢爱中国的人,喜欢爱吃中国菜的美国人。
“你喜欢吃中国菜吗?”玛丽问。
“喜欢,喜欢。”Ti连连点头说,“我喜欢吃米饭。”
“米饭?炒饭吗?”她问。
“不,不,不。米饭,白色的、无味的那种。”
那不就是白饭吗?这怎么能叫中国菜?他怎么无知到这种地步?玛丽更不高兴了。他一定不喜欢中国人,不爱吃中国菜。想到以前Ti对她冷淡的样子,玛丽心里开始不舒服。
要是以后跟Ti在一起生活,不非吃洋菜不可吗?她想起那次吃法国菜拉肚子的事,但不管怎么说,能把Ti从Li手里抢过来,她还是得意。自从她跟Ti好上以后,Li跟Ti疏远了。
走出餐馆,Ti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好。当然只能说好,怎么能扫Ti的兴呢?“上我家喝咖啡吧。”Ti搂住她的肩膀说。
玛丽应了声好。她喜欢Ti抚摸她肩膀的感觉。
Ti家离餐馆不远,一座白色的小楼。门口挂着一个小小的花环,房间收拾得很干净,东西摆得很是地方,只不过色彩单一,一片白茫——冰厢、衣橱、桌子、椅子……太白了,玛丽觉得刺眼。
“你喜欢白色吗?”玛丽问。
“可能是吧。我自己倒不在意,但客人来时总这么问。”Ti说。
“嗯——”不知道Li有怎样感觉,她也喜欢白色吗?玛丽皱了皱眉头。
“怎么,你不喜欢吗?”Ti问。
“也说不上,但太单纯,有点不像是真的……”
“我就喜欢单纯的东西。像你。”Ti说,抱住玛丽,吻她的嘴唇。
“我单纯?”玛丽睁大眼睛看着Ti,挣脱了他的怀抱。我外表看上去单纯吗?
“嗯。太单纯,有点不像是真的……”Ti开玩笑地重复着她的话。
玛丽打了个哆嗦,沉下脸,“不像真的,那像什么?”
“开个玩笑,这么当真,我说你单纯嘛。”Ti还在笑,再次抱住她,吻她。
玛丽知道是玩笑,但她受不了,即便是玩笑也不行。
一直到跟Ti上床她心里都不踏实,Ti的手摸在她身上、在白色的床单上滑动。她看着头顶上白色的墙壁,转开眼睛,碰到白色窗帘,再转开,碰到白色衣橱。不,她不要这样单纯的东西,她要别的。
她推開Ti,坐了起来。“我们换个地方吧,行吗?”
Ti跟着她坐了起来,问:“怎么啦?”
“躺在这里像躺在医院,我受不了。”
Ti跳了起来,“那,我们走。”
他们找到一家情人旅馆。Ti一进门就问柜台里面的人房间主色是什么颜色。红色。对方说。行吗?Ti问。玛丽点了点头。
玛丽喜欢红色,从小就喜欢,在红色中她找得到自我。
一进屋她就主动搂住Ti,吻他的嘴唇。
房间笼罩着一片太阳的光辉。
“你喜欢吗?”玛丽问。
“没想到你喜欢东方色彩。”Ti答道。
玛丽心里发虚。
“不过没问题。对颜色我不讲究。我的小红羔。”Ti笑了。
玛丽才知道Ti是开玩笑。
后来才知道白色是Li的颜色。Li喜欢白色,说这是天使的颜色。Ti从家具到用品都是Li的口味。
五
回家看到小方正跳在锅台上煮牛奶,两根像火柴般细脚分开站着。
“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不要开火,弄出个火灾你我就完了。”玛丽冲进厨房。
“人家喝不来冷牛奶嘛。”小方委屈地说,转过身,蛋大的屁股一蹦,很准确地落在开关上,咔吱一声,火灭了。
这小子,不知在家里偷煮过多少次牛奶了。玛丽看着小方那副上上下下的灵活劲又好气又好笑。
不爱吃面包但爱喝牛奶,而且一定要热的,跟她一样。
玛丽一喝冷牛奶肠胃就不舒服。不只牛奶,所有饮料她都喜欢喝热的,从小养成的习惯,母亲从没让她喝冷的东西。刚到美国时,她最看不惯的,就是所有人无论牛奶果汁,拿出冰箱就直接喝。她只要一喝冷就觉得胃堵住。但现在,她恐怕得改变自己的胃了,渐渐改变,从现在开始喝冷的,喝上几年,总会适应的,总不可能胃还跟过去一样永远要跟她作对。
小方笑她,说她是想跟天作对。“身体是上天给的,你怎么会想把它变来变去。”
但玛丽不听,早晨一起来,就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喝,开头喝一小口,在嘴里含了一会才吞下去,第二天多喝一口。过了不久,她能喝一小杯牛奶,虽然胃还不那么舒坦,但已经不难受了。
但小方不理解,老责怪,说她只考虑自己,太机会主义,害她老跟着受罪。
有时玛丽也可怜小方,她能变,可小方变不了。小方只能永远生活在她的过去里。
煮好牛奶,小方从橱柜里拿出她的专用杯。
家里东西小方都不能用,玛丽起初买了一套塑料玩具餐具,但小方不喜欢,说要瓷的。玛丽无奈,只好把小方装在包里去逛百货。小方跳到柜台上指指点点,把售货员看傻了,不懂玛丽在跟谁说话。但转了半天没找到合适餐具,最后经过一家古董店,看到门口摆着几件古色古香的瓷器。玛丽不相信这种店会有小方要的东西,但拗不过,只好陪她进去。没想到真有,大约是摆设瓷餐具。一套碗杯盘壶,还镶着金边,配上金色小刀叉勺,看上去非常精致。 “我就要这。“小方说。
玛丽一看价,吓了一跳。“不行不行,这一套要好多钱。”
“我就要,我就要。”小方跳到她肩膀上,趴在她耳朵上说。
她拗不过小方。有什么办法,她小时候也这样,母亲拿她就没办法。
最让小方得意的是玛丽买的能在轨道上跑的玩具火车。小方可以坐在火车里,在屋里开来开去,一高兴还把轨道架在墙上当梯子到处爬。轨道接起来有两米长,屋里哪个角落她都上得去。有一次,玛丽回家看到小方坐在窗台上,吓得她半死。
看小方津津有味喝牛奶,玛丽不禁也拿起杯子喝起来,“还是热牛奶好喝。”于是感慨一番,突然想起Ti说她的话,就问小方:“我看上去单纯吗?”
小方从头到脚打量了她一下说:“当然单纯,因为你是假的。你的白太白,你的绿太绿。你看四周,所有的白都不是纯白,所有的绿都不是纯绿,只有你,太纯。”
玛丽听了很不受用,Ti话里难道也有这层意思吗?她怎么是假的?她体现的是内在,她的要求、愿望和理想。这才是真的。过去的她才假,内外表里不一。
“你才是假的。”玛丽很生气,看着小方说,“说到底,怎么会有你我都弄不懂。”玛丽突然明白为什么怕Ti说她单纯,就因为小方,潜意识中她怀疑自己是种假存在。如果小方消失,她一定会渐渐适应新状态、新自我。
根本问题在于小方的存在。
小方不回答,光看她笑,站起来,把自己杯子拿到厨房,顺着梯子登到洗碗池,用绳索扣住杯耳,顺池壁把杯子往下放到池底,然后回过头来拿玛丽的杯子,先用网罩住杯子,拉进厨房,登上梯子,站在洗碗池边拉网绳,把杯子吊到池边,杯底朝天,她顺杯耳爬上杯底,跳到水开关上,双手勾住开关长柄,吊在半空,用身体重量把长柄往下压,水哗地流了出来。
整个像杂技表演,玛丽每次看都想笑。小方知道,惹玛丽生气后,就老去洗碗,没碗也找碗洗。果然,玛丽气消了,她感觉过去的自己太刁转,太不讨人喜欢。
小方又回到沙发上坐下,给玛丽带了一颗她喜欢的巧克力。
她们开始嚼糖。
小方问:“Ti怎么样?”
“还行吧,就是会把越南菜当作中国菜。”玛丽说。
“我是说他在床上。”小方说。
“你知道啦?”玛丽吃了一惊。
“你写在脸上嘛,我还看不出来。”
“知道啦,以后也给你找个。”玛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我可不要洋小子。”小方认真地说。
玛丽突然觉得问题很严重。要是真跟Ti结婚,小方跟过去,老看她跟Ti做爱,即便Ti看不见小方,但她看得见,她恶心。
多了个小方,生活总归要乱套。
六
参加了几个洋人圈子聚会,无论跟Ti还是一个人去,玛丽都觉得无聊,去了几次就不去了。在他们中间她感觉不自在。他们开头总表现出很夸张的善意,但一转脸,就把她忘了。她不习惯招呼陌生人,常常落落寡欢,合不上群。跟Ti一起去更糟,坐在Ti边上,大家都在讲话,就她插不上嘴,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更显得尴尬。
在公司她还是跟李最谈得来,过去就是好朋友,现在不由自主还是会主动找她说话,有事跟她商量。她们常常一起出去吃中饭,她跟李说英语不说中文。李爱交朋友,很快亲近她,当她作新朋友了。但是,她们之间多了一层客气,李说话不那么随便了,过去是夫妻吵架、女儿学校,什么事都说。
她还少了一项乐趣——跟李一起骂洋人。过去遇到什么事,她们就一起骂上一通,发一通牢骚。现在这种乐趣也没了。她不敢骂了。哪有洋人那么狠骂洋人的,口气也不一样。过去是洋人一个类,自己一个类。现在不同了,要骂只能指名道姓骂,比如Piter是混蛋,Jun不是东西等等。但骂类可以,骂人不行。骂类是哲学,可以登堂入室,骂人就是三姑六婆,倒显得自己不是个东西。所以玛丽只好闭嘴不骂了。
这多少让她有点遗憾。
不过,当然,还有话题,她们谈做菜。
李菜烧得好,也爱烧,又喜欢热闹,她最大乐趣就是做一桌菜,看大家吃。李的老公是中国人,在大学教书,三岁女儿寄在国内奶奶带。平日家里就两个人,所以休息日李经常逛中国超市买东西回家烧,叫朋友来吃。
那年中秋,逢休息日,李请玛丽到她家去过节,加上李的另三个中国朋友、老公的两个洋同事、客人,一共有六个。
玛丽就是那天认识Juni的。
Juni来迟了,大家已经开始吃饭。他带来一束花,黄色花,小,密。李手上正忙着,玛丽顺手就把花接了过来。
“这是什么花?”玛丽问。
“Purter。”Juni说了个古怪的名字,抬头看了玛丽一眼。
Juni看上去四十岁左右,长得很帅,鼻子又高又直,皮肤雪白,作为男人,这张面孔实在完美无缺。
“我从来没见过。”玛丽说。
“嗯,美国恐怕很难见到。”
“很好闻。”玛丽朝花伏下身子。花发出一种清淡的香味,使她想起家乡园子里的橘子花。
Juni问:“喜欢吗?”
“很喜歡。”玛丽抬起头对Juni笑了。
Juni的眼神天真无邪,不像他年纪该有的,但正因此,玛丽很喜欢。
“这花是我母亲从非洲带回来的,据说本来在美国种不活,但我母亲因为太喜欢,试着种了几棵,居然就有一棵活了。”Juni说。
玛丽走到客厅,把花插到壁炉架上的花瓶里,Juni跟着她,两个人靠得很近。玛丽闻不到Juni身上的味道,这让她感觉很好。许多洋男人身上都有味道,Ti也有。Juni很干净,她想。
吃饭时候,玛丽坐在Juni旁边,两个人说了很多话,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悄悄告诉玛丽,Juni是教授,学历史的,独身,有一幢房子。“我老公一直说他人好,常常请他来,他喜欢吃我烧的菜……” 离开李家,她开车回家,上了高速,十几分钟后,手机响了,接起来是Juni的电话。
“我想请你喝咖啡——”Juni的声音有点迟疑。
“现在吗?”刚才交换了电话号码以后,她一直在等他的电话。
“如果可以的话,现在。”Juni说。
她头脑里晃过Ti,也许不该答应Juni,但没办法,他身上有种东西很吸引她。
“愿意去吃宵夜吗?”Juni问。
“宵夜?”玛丽愣了一下,她原来想Juni一定会带她到哪个气氛优雅的酒吧去。
“一个新鲜但不太高雅的地方,也许你从未体验过,你愿意吗?”Juni非常绅士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表情。
“行。没问题。我一定有兴趣。”玛丽说。
转了半天,没想到Juni带她到了中华街。虽然是深夜,但这里还很热闹,到处都是黄皮肤男女。Juni似乎对这一带很熟悉,带她拐进小巷,说里面有家西北小店很不错。
“你一定会喜欢这里的菜。”Juni说,“会到李家做客的,一定喜欢中国菜。你到过中华街,但没有走到这里面吧。”
玛丽点点头,笑了。这一带,她非常熟悉,与朋友差不多把所有的店全吃遍了。但几个月没来,有些店已经换上新的名字了。
拐了几个弯,Juni领她进了一家门口挂红色灯笼的小店。店里只有柜台十来个座位,挤满了东方脸的人,充满烟味。有两个空位,他们坐了下来,她身体擦到了邻座。
“I’m sorry.”她用非常标准的美国英语说。
“No, No.”邻座男青年说,很友好地朝她笑笑。
她也很友好地笑了,大约是刚出来,一句英语不会说的同胞。
“要两份烤羊肉串。”Juni用很地道的中国话叫道。
她吃了一惊。难怪他会来这种地方,中国话说得这么好。玛丽更觉得与Juni贴近了一步。
“习惯吗?”Juni问。
“嗯,很喜欢。”玛丽说的是实话。好久没来了,那种熟悉混杂着胡椒与辣椒的气味一下就使她感到很亲切。
“你喜欢这地方吗?”玛丽问。
“嗯。但不常来。今天有你做伴,太好了。”Juni说,“我交过一个女朋友,带她来一次就再不跟我来往了。”
“这个店太脏,太挤,太小,也难怪她不喜欢。”
“不过,你喜欢,是吗?”Juni问。
玛丽再一次点头,心里说,我是中国人呀,你要知道就不会吃惊了。
菜果然很好,玛丽发现Juni很精,是真懂吃中国菜。
吃饭的时候,她头脑纠缠着Juni如果提出上旅馆,她要不要去。说实话,她已经动心了,但第一次见面的男人,还有Ti,合适吗?虽然这在美国女人很普通。没想到吃过宵夜Juni就跟她分手了,道别时只跟她轻轻握了一下手,连吻也没吻她。
她有点失落,难道她错了,Juni不如她觉得的那么喜欢她。
七
“小方,愿不愿意回到我身上来?”有一天,玛丽问小方。
前不久,Ti说下个月想带她去见父母。玛丽听了既高兴又不安,虽然这说明Ti有意跟她结婚,但这样她就也得跟Ti摆家谱。这不让玛丽为难吗?晚上愁眉苦脸回到家,小方问,她就照直说了。
“后悔了吧?说到底,除了这张脸,其他,你就全是东方的了。现在弄得不洋不土,有什么办法?”小方说。
“哼!我才不后悔。”玛丽嘴硬说,心乱糟糟的,第二天给国内家里挂电话,母亲接的。玛丽说她想回家。母亲说那你就回来吧。不行,我正在谈对象。那等你谈好了回来吧。谈好结婚了恐怕也回不去,玛丽说。那我们出去看你。那也不行。
要命的是她无法跟Ti说她家人。
玛丽放下电话小方就跟她吵了起来。
“你怎么能不让妈来美国呢?”小方说。
“总不能让Ti见到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丈母娘吧。”
“所以我说你不能找洋丈夫。”
可现在怎么可能让玛丽放弃呢?
但小方不放过她,每晚都旧话重提。后来一次她跟Ti约会,回到家已经快十二点了。小方坐在沙发上,绷着一张脸。她问了声“还没睡?”小方没应。玛丽就当没小方似的,进厨房倒了杯水喝,冲了个澡,就睡了。两个人憋了两天一句话不说。玛丽很生气,为了小方,她每天不论多迟,都要赶回家。可小方还不领情。
星期天,玛丽睡到中午起来烤了两块面包,自己一块,小方一块。她们面对着面坐着吃。
“你在笑。”小方看着她的脸突然叫起来。
笑?!玛丽没笑,她还在生气,生气的人怎么会笑!
小方哈哈笑得前俯后仰,喘不上气来。
“你笑什么?”玛丽莫名其妙。
“你没想笑却老在笑。”小方说。
“你说什么?”玛丽眉毛一扬。
“你不是在生气吗?”小方说,“但你照镜子看看,你是不是在笑。”
这怎么可能?玛丽站起来走到大立镜前。
雖然不明显,但仔细看,她眼角略微往上吊,绿色的眼球蒙着一层光,脸上肌肉也略往上提,是在笑,极轻微的,但是在笑。
可她在生气。
她朝镜子瞪眼睛,紧闭嘴唇,做出生气的脸。但奇怪,那双眼角还吊着,极轻微的,还在笑。她又换,做出一种深思表情,嘴变了,但肌肉表情没变,眼角没变,她还在笑。
这一惊非同小可。
这眼角难道不会变了?
她对着镜子做出种种表情,但无论她怎样努力,那笑,还是停留在她眼角上,一点没变。
“这是怎么回事?”她惊慌地问小方。
“这有什么奇怪!这只是一层皮,皮里没灵魂。不过,这不是你一直追求的东西吗?一副幸福表情。最佳表情。”小方说。 是,每次照镜子她都有这种最好表情,都带着笑意,看起来非常幸福。她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我不是想要幸福表情,我要幸福。”玛丽叫起来。
所以Ti才说她单纯。她脸上的表情是单纯,永远不会生气,没有一丝哀愁。只要眼睛一睁开,她就永远在笑。
难道她永远也不会有生气悲哀表情了吗?
太荒唐了!
“你快回到我身上来。”玛丽对小方说。
“回?怎么回,你那一层皮我进不去,除非让医生把你换回去。”
“这——”
“再说,难保会不会出现一个小玛丽,这么长时间了。”
要是再有一个小玛丽,那日子不要过了。
虽然丧失表情让玛丽很懊恼,但她性格开朗,过了不久就适应了。唯一担心久了被Ti觉察,除了画中,谁能永远保持一种幸福的表情?
Ti父母住在圣地亚哥。他们周末开车去。路上玛丽才知道Ti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二战结束以后他们是在美国大学念书时认识相爱的。Ti父亲退休前是某银行支行行长,母亲是家庭妇女,喜欢种花。Ti有个妹妹,现在纽约当医生。老夫妻住在郊外带前后花园的平房里,一片宽大的草地,草地周围有几棵高大的树,正开着花。
Ti母亲拿相册给玛丽看。
“Ti的曾祖父。”她指着一个年轻人说,“后面是有名的教堂。他曾经是那里的牧师……这是Ti祖父……Ti父亲……刚上小学五年级,战争爆发前照的……”
玛丽不自在了。她家也有一本相册,里面有很多人,但似乎,跟她,完全没有关系了。
“我至今没见过Ti父亲家里人……”Ti母亲说。
“我两个哥哥战争中死于德国人手下,父母反对我跟Smith(Ti父亲)结婚。我说我是跟Smith而不是跟德国人结婚。但在我父母看来是一回事。我答应他们永远不踏上德国土地,永远不见Ti家的德国人……”
“这是我母亲、父亲……”Ti母亲把相册反过来,从背面打开,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说。Ti母亲家族的照片。Ti母亲坐在母亲脚上,她长得像母亲,棕色头发,绿眼睛,旁边是她两个哥哥。
Ti母亲难道是无意中把两家照片放在一起吗?玛丽想。
Ti眼睛、嘴巴、体格都像母亲,但鼻子是父亲的。
“你看,Ti家的男人个个都长着同样的鼻子,从他的曾祖父到祖父、父亲、叔叔、Ti。”Ti母亲说。
玛丽什么话也说不出,突然领悟到她这张脸没有传统。
Ti已经说过两三次要去拜见玛丽的父母了。玛丽苦于回答。她含糊其词,不提父母国籍,吞吞吐吐说她父母住在中国。Ti很惊异。玛丽解释因为工作,她父亲被某银行派驻北京,她母亲跟着过去了。Ti说那就等圣诞节放长假时候去。
怎么办呢?
何止父母,出生地、小学中学大学等等,得重编历史。虽然对玛丽这不算难,但她不愿意。她不想骗他,从心底里不愿意。
八
“你喜欢Juni,但又跟Ti上床。”一天,Juni约玛丽出去,回家后小方说。
“我是想在两人中挑一个合适的。”玛丽不承认。见过Ti父母,玛丽已经基本决定跟Ti结婚了,但不知怎么,心里老搁着Juni影子,前两天Juni打电话邀她出去,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Juni没跟你上床,你急了?你不懂他会不会向你求婚,就想一手捉住两个。”小方说。
“没那事。我才不急呢。”玛丽说。
“为什么不承认呢?”
“没的事怎么承认?”玛丽说。
小方扭过身去,她不喜欢假惺惺的玛丽。
第二天下班回来玛丽看到小方在打电话。她把电话筒靠在沙发角落,自己躺着,耳朵对着话筒。看到玛丽进来,也不理,继续讲话。
“有什么办法,我就是喜欢两个人嘛。”小方说。
“……”
“妈,你过去跟爸好时没喜欢过别的男人吗?”小方问。
不对,小方不是在跟她母亲打电话吗?
“……”
“那你跟爸在一起时感觉好嗎?我说的是那个。”小方问。
玛丽也想问妈这个问题过,但没敢。
“……”
“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妈说话?”玛丽生气了。
“什么你妈,是我妈。”小方说。
妈一定以为打电话的是她,玛丽突然想到。她们两个声音一样。
玛丽气得浑身发抖,“妈会以为我疯了。”
“妈才不会想我疯了呢。妈说……”小方突然停住不说。
“妈怎么说的?”玛丽问。
“你不是不想知道吗?我不告诉你。”小方把嘴一噘,不理玛丽了。
玛丽更生气了。
我到底需要灵吗?近来有时玛丽会想。
要没有灵,就算她永远在笑,就算别人看不到她的真实,又有什么不好?她只会变得更加自在。
如果照这样下去,小方准有一天会把自己的真实通通抖出来。这不行,玛丽下了决心。
她想把小方丢到百货里去。
小方喜欢逛百货,经常要玛丽带她去。本来两个人一起逛百货是玛丽最愉快的时间之一。小方喜欢在柜台上跳舞,偷吃食品柜里的甜食,对玛丽做鬼脸。
但自从与Juni、Ti好上以后,玛丽拿不出时间分给小方,一起逛百货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没法再和你一起继续生活下去了。”玛丽对小方说。
“我也讨厌你。”小方说,“只是遗憾我们无法分开。”
“你喜欢去哪里,我都送你去。”玛丽说。
“但不行,我只能待在你家。”
“要是我没家,整天住旅馆呢?”
“那我也只好住旅馆。”
“其实我过去就住在你家里,你看不见而已。我们女人的灵永远驻在家里。” “那男人呢?”玛丽吃惊了。
“男人的灵随身。所以男人走到哪里,他们的灵就跟到哪里。你看我基本不跟你,不是吗?我只守家。”
女人的灵守家?
玛丽目瞪口呆。
九
玛丽越想越害怕,那天半夜,下了个狠心,把小方装进从医院拿回来的口袋,下樓丢在垃圾车旁,然后回房,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小方还睡在沙发上,她大吃一惊,突然笑了。
“不要想消灭我。我的形在你。要消灭你就消灭自己。”小方说。
玛丽突然决定以后不管上哪里都带上小方。开头小方反对,不想跟她出去,但玛丽坚持。
“也好。”小方最后同意了。
第二天,小方骑在玛丽的肩膀上,双手兜住玛丽的头,像猴一样跟着玛丽去上班。
在公司时小方很安静,坐在玛丽办公桌上,静静看玛丽给客人打电话、处理各种文件,快到午休时,Ti走进来,说临时有急事,不能和玛丽一起出去吃饭了。
“没关系,我跟李出去吃好了。”玛丽说。
Ti走过来吻了吻玛丽,就出去了。
玛丽跟Ti讲话时,小方就在他们肩膀之间跳来跳去,一刻也不安宁。
“他有女人。”Ti走后,小方对玛丽说。
“你胡说!”玛丽心一惊,声音发抖了。
“信不信由你。”小方说,“他对你撒谎,说有急事,他跟人有约,不信你跟他去看。”
玛丽将信将疑,匆匆从抽屉里拿出墨镜,把头发盘在头上,追了出去。
Ti出了公司大楼往右走,穿过街,又走了五分多钟,进了一家靠大路边的意大利餐厅。
中午吃饭时间,餐厅很挤,玛丽一眼就发现Li坐在角落的一个座位上。“难道Ti说的急事就是她吗?”玛丽心咯噔了一下。
果真,Ti就向她走去,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玛丽一扭头走出餐厅。
“你不要再看看吗?”小方说。
“不用看了。”玛丽说。她很生气,虽然Ti从未说过他与Li的关系,但玛丽想既然他们已经在谈婚论嫁了,Ti就不应该跟Li继续来往。
“难道你指望Ti婚前就为你守节吗?”小方笑玛丽。
“我没指望,但……”她不能指责Ti,他还没有跟她结婚。
“但你还是受不了,是吗?所以我说你不能跟洋人结婚,东方男人至少能理解你这种气。”
小方说的是。玛丽哥哥在外面多交了个女朋友,他未婚妻知道了大闹,但谁都觉得她有理,包括玛丽父母。可在这里不同,要是她闹,大家只会觉得她可笑。
有二天她不见Ti,电话也不接。她不能带着那副永远幸福的表情去见他,他要知道她在生气。要是她对他的做法不表示气愤,那以后会变本加厉,他们婚姻还怎么维持?
要是Juni呢?有两天玛丽经常想到Juni。她直觉Juni不会跟她同时又跟另一个女人。
第三天晚上,她给Juni挂了一个电话,约他到酒吧喝酒。与Juni相识以后,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他挂电话。
她到的时候,Juni已经在等她了,坐在柜台边座位上,面前摆着一杯红色的鸡尾酒。
“来很久了吗?”她跟Juni打招呼,走到他旁边坐下。
Juni对她笑着说:“刚来。”
玛丽要了一杯同样的鸡尾酒,刚想对Juni说话,突然听到小方声音“你喜欢你的主人吗?”玛丽吓了一跳,正想着,小方从她肩上跳到柜台上。
“我也不喜欢。她老想跟洋人结婚,我挡都挡不住……”小方侧身站在酒杯前面,对着前方说。
这显然是在跟人说她,但前面没有人,也没听到声音回答她。
“没想到有你,太棒了!”小方看起来非常兴奋,手舞足蹈。
什么你?什么棒?到底小方在跟谁说话?玛丽忍不住装作上厕所站了起来。Juni好像没注意,眼睛直视着前方,似乎也跟她一样,在看着什么。
“你在跟谁说话?”一进厕所,关上门玛丽就问。
“哈哈,哈哈。”小方光笑不回答。
“你说话呀!”玛丽急了。
“我跟小春说话呀。”好不容易小方才止住笑说。
“谁是小春?”玛丽问。
“就是Juni的灵。”
“什么,Juni也有灵吗?”玛丽愣住了。
“对对,他跟你一样……”
“你说的是真的?”玛丽紧张地抓住小方。
小方点点头。
难怪她每次见到Juni都看到他在笑,原来他跟她一样,永远只能笑。一股血冲上头,玛丽从厕所冲了出去。
二个月以后,玛丽跟Juni出现在北京机场,他们结了婚以后回国度蜜月。玛丽真的很高兴,能带着个“洋丈夫”回来见父母,却不用费尽心思跟他解释,这是玛丽做梦也没想到的。
玛丽的父母、哥哥嫂嫂,还有从成都来北京念书寄居在他们家的表妹都到机场来了。大家有一阵没有认出玛丽来,直到玛丽上前叫他们。玛丽父亲跟Juni握手,相互说“您好”。
“Juni中国话说得真好。”玛丽父亲对妻子夸女婿。看来,他们都很满意玛丽找回来的洋丈夫。虽然他们当初反对女儿整容,但看到女儿变得这么漂亮,什么也就不说了。
“你变得真酷!”表妹悄声对玛丽说。她已经暗暗下了决心,等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留学,像表姐一样,做一个地道的洋美人。
不仅表妹,凡是看到玛丽的人,都说她变得非常漂亮,都说她与Juni十分相配,都说他们看起来非常幸福。
他们看上去能不幸福吗?永远幸福。
假的未必就一定比真的不好。
唯一的一点遗憾是,玛丽知道小春的存在,但她永远看不见小春,Juni知道小方的存在,但他永远看不见小方。最麻烦的是上街时,小方永远要留在家里,但小春总想跟他们出去。路上,玛丽听得见Juni说话的声音,但听不见小春回答,好像Juni只有半边人似的。Juni也有同样的感觉。在家里,玛丽跟小方说话的时候,Juni听得见玛丽的声音,但听不到小方回答,他也觉得玛丽只有半边人似的。
但可以挑剔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方芳从整容医院出来后变了一张脸,看镜子时目瞪口呆,一瞬为自己倾倒。
镜子里的脸无可挑剔,眼睛带点绿,鼻子又高又直,一张大嘴巴,下唇比上唇厚。她原来皮肤就白,头发就卷,带黄,小时候有人叫她法国面包,现在名副其实了。
美人当如此。十几年前,父亲到欧洲出差,带回一本时尚杂志,封面是女星头像,那双眼睛折射出太阳光辉,方芳就此倾倒。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方芳都不敢照镜子,怕看见自己的平脸。
但现在,她可以崇拜自己了。
崇拜自己的女人哪个不幸福。
新护照上的名字是玛丽,印有方芳名字的旧护照已成废纸,与其他垃圾一起,消失在新大陆的垃圾炉里了。
为此,方芳倾尽几年积蓄,住了五天整容医院。手术很顺利,除了吃,一切尽善尽美。全是西餐,吃到最后她得了拒食症,所以跨出医院大门,她最强烈的愿望就是上中国餐厅饱食一餐。
下午五点,非吃饭高峰期,哪家饭店都不愁没座位。她踩了一下油门,车飞了出去,很快看到一家广东饭店,她立刻拐了进去。
她要了四道菜——清蒸螃蟹、爆妙大虾、清蒸鳜鱼和炒芥兰。菜一上桌她如狼似虎。坦白说,进餐厅时已经忘记她现在是玛丽,很自然就用中国话点菜。店员听到很吃惊,毕竟,能说标准中国话的洋人不多。
吃到盘空,肚子撑了,她还没觉饱,还馋,离开广东饭店,她又拐到中国超市去。
五颜六色的东方食品堆积如山,每一样看上去都好吃诱人,有刚到的上海螃蟹,标价很便宜,一只才五美金。她仔细挑了三只,又提了一瓶镇江香醋,一点姜,一把青菜,加上许多乱七八糟的杂食,满满装了一手推车才去结账。
回到公寓,天已经完全黑了,玛丽下车准备关车门时,想起离开医院时,医生给过她一个包。
一个黑色的小包,很轻。无非应该是无关紧要的调查表,她想,常有这种事,到商店买了东西,对方顺手就递过来一张调查表什么的。
进了房间,打开灯,玛丽随手把小黑包往沙发上一扔。
她关心的是螃蟹。
得赶快拿出来,不要死了才好……她匆匆走进厨房,把螃蟹从袋子里提出来。两只螃蟹都好好活着,有一只快死了,但还算好,拨脚还能勉强动。
死了就吃不得了,得赶快蒸,她从抽屉里拿出剪刀,正准备把绑在螃蟹腿上的绳子剪断,突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哎哟,哎哟。
她吓了一跳,走出厨房,明明关了门,难道谁进来了?
门好好锁着,没人进来过,她又推开卧室门,几天没开窗,卧室里有股淡淡的闷味,回到厅里,站了一会,没有声音,她开始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听错了。
但当玛丽想再进厨房时,又听到了哎哟声。
声音是从她扔在沙发上的包里发出来的。
见鬼了,包怎么会叫?她疑惑地打开包,一团东西蹦出来,吓了她一跳。
“快憋死我了,快憋死我了……”一个一尺高的小人,出现在沙发扶手上看着她。
“你是谁?”玛丽喊起来。
“认不出来吗?我不就是你吗?”小人舒展起两臂,前后转动脖子,往左扭扭腰,又往右扭扭腰,才站直了身体。
“我?你是我?这,这,这怎么可能!”玛丽往后倒退二步,坐倒在地板上,张口结舌,盯着这小怪物看。
但,这是她。无可否认是她。以前的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连发式也一样,不过缩小了尺寸。
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吗?玛丽头皮一胀,麻了。
“这下认出来了吧?”小人不怀好意地笑了。
她说不出话,只觉一股冷气从地下往上冒。
“我去问医生。这是欺诈。他没跟我说手术会有后遗症。”玛丽愤怒了。
“你以为医生就什么都懂了?医生嘛,只能管形体的事……”小人不看玛丽了,低下头看手,把手指伸进嘴里咬指甲,“他把包给你时,以為只是张调查表呢。”
玛丽匆匆打开包,果然,里面是有一张调查表。
“那,那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你?”玛丽更加吃惊了。
“我是你的灵。”小人说。
“灵?我的灵?我身上有灵吗?”
“嗯。所有人身上都有,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小人说。
说不准它真是附在自己身上的灵?玛丽突然变得很沮丧,看着过去的自己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
“我饿了。你不去弄点吃的吗?”小人说。
玛丽突然也觉得饿了。不管怎么说,先吃吧。她走进厨房,又折回来,问小人想吃什么。
“你不是买了上海大闸蟹吗?我最喜欢吃了。”小人说。
“哼!你的胃口倒跟我的一样。”玛丽不满意地嘟嚷了一句,在厨房边忙边想要怎么对付这小东西。
蟹蒸好端上来,玛丽问小人,“你坐哪里?”屋里只有一把椅子。
“你拿块盘子来,嗯,放在桌上,倒过来,好了,好了。”小人一跳,跳到桌上,又一跳,屁股就落在小碟子上了。
两个人开始吃蟹。小人吃得又多又干净,速度居然跟玛丽一样快,玛丽惊讶地看着她。
“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玛丽问。
“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小人反问。
“我是问你呀。”
“我是问你呀。”
“你怎么老跟着我说话?”玛丽不高兴了。
“不是跟,我是不知道嘛。反正一切都由你。”
“要我嫁人了?”
“那我不也嫁了,还用得着说吗?”小人做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我嫁人了你还跟我?那不要了我的命?我怎么跟老公说你?”
“我怎么知道?但我定要跟你的。”小人说。
玛丽觉得头炸起来了。 “不行,这绝不行。”
“不是我威吓你,你存在一天,我就存在一天,当然,同归于尽也可以。”小人朝玛丽做了个鬼脸。
玛丽过去也经常做这种鬼脸,但这下,她完全笑不起来了。
看着玛丽愁眉苦脸,小人突然笑起来,“我跟你开玩笑。”
“真的?你刚才是骗我?”玛丽跳了起来。
“也不是骗,别人看不见我,你尽管放心,我不会坏你的事。”
话虽这么说,可玛丽获得新生的好心情全被破坏了。有关灵的事,玛丽纯洁如白纸,唯一的知识是个传说,爷爷死于那场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整个夜晚玛丽忐忑不安,听小人睡在沙发上的鼾声。“该怎样与她相处?是否有办法把她收进哪里……”想了半天也找不到头绪……折腾到下半夜总算朦胧睡过去,但第二天天刚亮就醒了。
她今天有事——星期五,跟公司约了上午十点钟面接。她轻手轻脚地起床,走进洗手间,化了个便妆就打算出门。
“别忘了带钥匙。”睡在沙发上,刚才一直闭着眼睛的小人突然叫起来。
玛丽一摸,果然,钥匙没在口袋里,“你醒啦?”
“你还不明白吗?别看你我脸、大小不一样,我们是同身异体,你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拜托你以后不要这么早起来,昨晚你的鼾声吵得我一夜没睡好,这倒好,你醒了我想睡也睡不成了。”小人说。
原来自己会打鼾?玛丽笑了,这可是个新发现。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崭新的一天。
不管怎么说,有阳光就有希望,玛丽的心情又开始好了起来。
玛丽原来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中等公司,职员几十个,除了她,还有一个姓李的中国人,一个日本人,其余就全是洋人了。
她负责中国方面的生意。从煤到灯泡,公司什么都做,一年成交额有十来个亿。其中一半生意,要没她根本就谈不下来。可上个科长辞职后,被提上去的却是P。P连中国话都讲不清楚,玛丽特别不服气,想这位子本应是她的。再说工资也没加,每次工资单都令她失望,只好跟李同事发牢骚。她们都认为因为是东方人,老板才敢这样对待她们。
同部门的Piter倒是很服她,对她也特别殷勤,常常请她一起出去吃午餐。但她反应冷淡。她对Piter没有兴趣。Piter要长相没长相,要能力没能力。个头矮小,一双小眼睛,去年成交额比她低得多。他怎么敢追我呢,她想,还不因为自己是老外。
公司男人中她只对Ti感兴趣。Ti工作业绩最好,人也帅,谈吐很有教养。玛丽尝试了几次想接近他,但Ti总是客客气气地把她挡在门外。Ti似乎对另一个叫Li的女同事有好感,常常与她一起进出。Li三十多岁了,长得也不漂亮。他看上Li的什么了?玛丽想不通。她觉得,如果她不是东方人,准可以把他眼球吸引过来。
住院前一天,她把工作辞了。她故意这样做,料定她走后公司一定要招人,她想一出院就去应聘。她要看看他们会怎样对待她,把她应得的拿到手。
果然,如她所料,公司还没有招到新人,她原来的工作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得了的。
公司在磨坊街的一栋高楼里。她走进大厅,柜台前坐着一个小姐,过去每天进出时都会跟她打招呼。但现在小姐却彬彬有礼地请她在来宾册上登记,当她作第一次来访的客人。登记的时候,大厅里不断有人进出,她在这里工作过四年多,很多人玛丽都认识,可现在,所有的面孔都不认识她了。
老板办公室在最高一层,女秘书Tesi坐在办公室门口的长桌后面。她们很熟悉。她连Tesi擤鼻涕喜欢用什么纸都知道。
“我叫玛丽,老板约我面接。“她装出正正经经的样子对Tesi说。
老板是五十多岁的意大利人,个子矮小,但特别精明,善于判断人,谁能干,谁草包,总能在面接的十几分钟内得出结论。他不相信人事部门干部,招人总是亲自出马,公司最能干的几个中层全是他招进来的。
因此,玛丽对面接極有信心,她熟悉老板,他会问什么问题都心中有数。她想老板一定会采用她。果然,没谈上一会老板就对她表示满意。
“你下星期一就来上班。”老板完全把她当作一个新人,临走时还跟她握了握手。
一锤定音。
三
玛丽胜利了。到底不同,老板开的底薪比她离开公司前还多。
从老板办公室出来碰到Ti,她朝他灿烂一笑,Hello,打了一声招呼,伸出手来,“你叫Ti是不是?”Ti愣了一下,迟疑地说:“我们……”
“我叫玛丽。我们在展销会上交换过名片。你忘了。”玛丽大大方方地说。
“玛丽,我想起来了。我们是见过。这样漂亮的面孔见一次谁能忘记。”Ti突然很夸张地说。
“谢谢。刚才见过你们老板。我们以后要在一起工作了。”
“那太好了。”
回到家,一进门玛丽就朝小人叫起来:“我胜利了。”
“是不是老板给你高薪了?”小人问,她在沙发上放了一本打开的书,人坐在书上没有字的地方。
“何止这,这次整容可真是整对了。过不久,你一定可以听到好消息。”玛丽突然感觉对这个新伙伴什么话都能讲。自己对自己,有什么不能讲的。
“找洋老公的事吗?别怪我泼冷水,我劝你老老实实找个东方老公。”小人伸了个懒腰,懒懒地说。
瞧你这德性。玛丽轻蔑地憋了过去的自己一眼,不再跟小人论理,进里屋去换衣服了。
“带回来什么好吃的吗?”小人朝玛丽背影叫起来,“我肚子饿了。”
玛丽这才发觉,已经晚上七点,早到吃饭的时间了,可她忘了带菜回来。
“唉,将就吧。劳驾你把冻饺煮一煮。”小人说。
冻饺端上来,小人还像昨天跳桌上坐下。虽然已经知道,但她的吃量还是让玛丽吃惊。
“我要叫你什么呢?”玛丽嘴里塞满了东西边嚼边问。 “方芳呀,还能叫什么?”
“不行,别扭。”玛丽摇摇头,想了一下,“就叫小方吧,有别于过去的我。”
“好吧,就依你。那我叫你什么?”小方问。
“就叫玛丽吧。”
“不行,不行。小方不喜欢洋名字。我叫你马吧。”
“马?什么马?我又不属马。”
“谁说你属马了?马是玛丽的简称。”
“还简称呢。”玛丽嘀咕了一句,算是默认了。
吃饭时,玛丽注意看了几眼小方,发觉过去的自己也满可爱。她有点喜欢上叫小方的自己了。
玛丽与Ti的关系发展得很顺利,没过一周Ti就邀请她休息日出去吃饭。玛丽用最从容的态度答应了他。
这几年,不乏追求者,其中一二个还让玛丽略动芳心,但她从不往深发展。她不能放弃找个洋丈夫的想法。Ti说不定就是上天指定给她的男人,玛丽对两个人的约会抱了很大希望。穿什么衣服见Ti?她想给他一个完全不同于公司的崭新形象。玛丽一向穿衣讲究,从颜色到款式,家里大衣橱塞得满满的。但遗憾的是,那些衣服都过时了,新面孔要配新衣服才合适。
购物中心妇女服装在二、三层,她先溜了一遍,越走脚越软,越走对自己越没信心。映在大镜子里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这女人该穿什么衣服才合适?她觉得心中无数。
她停在一件紫色连衣裙前久久不动,她喜欢这件衣服,要是过去她会毫不踌躇把它买下来。
“要不要试试?刚到的款式,很有人气的。”年轻女店员走上前,从架子上拿下连衣裙,在自己身上比画了一下。
是不错。但玛丽还自犹豫,店员眼睛是灰色的,皮肤也比她白。她眼睛带绿,配紫色合适吗?
“穿上试试吧。“女店员把衣服递给她。
她接了过去。
那天,她总共走了七八家店,试了差不多有二十来套衣服,穿了脱,脱了穿,弄得她疲惫不堪,好不容易下午四点多,在一家专卖店里挑了一件白色镶抽纱花边的连衣裙。
她在更衣室更衣、化妆,欣赏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苦笑了一下,想,看来做个新人并不轻松。
Ti跟她约在市中心的一家中档法国餐厅。来美国这么久了,玛丽没正式上过一次西餐厅。她不喜欢吃洋菜,平时连牛奶也很少喝。
餐厅里很雅静,每张铺着厚厚桌布的垫子上都摆着闪光的餐具,左边从大到小的三把刀,右边从大到小的三把叉,中间的盘子上叠着一块餐巾。玛丽头皮开始发麻,洋人吃饭怎么像打战,有必要用这么多刀枪吗?
“怎么,不喜欢吗?”上了第一道前菜,Ti看着发呆的玛丽,笑着问道。
“不,不。”玛丽摇摇头。她不懂得怎样开始吃,该用哪一把刀,或者直接用叉。
她盯着Ti看,想模仿他,一走神,一慌,把刀掉到地上去了。她赶紧伏下身去捡,接着餐巾也滑了下去,她脸涨得通红。
多讲究的菜,多好的味道在这样磕磕碰碰中都无法吃出味道來,玛丽只觉得往嘴里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其他就什么记忆也没有了。整顿饭味同嚼蜡,心里七上八下,老在担心Ti看出她连刀叉都不会用。
哪有一个白皮肤姑娘不会用刀叉,他不会想到她是假的吧?
吃完饭走出饭店,Ti问她:“这顿饭还好吧。”
“很好,很好。很久没吃到这样好的法国菜了。”玛丽假腥腥地说。
Ti显得很满足,“这餐厅的法国菜就是做得好,从没让我失望过。”
玛丽呃了一声,憋了Ti一眼,想他过去一定带Li来这里吃过饭。
Ti看了看表,“才九点,要不要上我那喝一杯咖啡?”
“嗯。你用什么咖啡招待我呢?”玛丽装出爽快的样子,其实心里很紧张。她当然知道咖啡后面是什么,照过去,准定拒绝,可现在身份不同了,行动准则发生了变化,得照洋女人的来。
可刚上车不久肚子就开始叫,一阵绞痛。糟了,可能要上厕所,不知道能不能挨到家。玛丽坐立不安,强装一副笑脸,Ti说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只是不断点头敷衍。这多不好意思,第一次约会就要上厕所。但一会儿,肚子更痛起来,一阵强过一阵,不行,再撑下去会出洋相。她只好问Ti说能不能停一下车,她想上厕所。Ti倒很体贴,加快开车速度,一路不断问:没问题,还行吗?越问她越不好意思,只是拼命点头。
四
下了高速,路边有一家麦当劳,她冲下车,连车门也不顾关,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厕所。
“你没问题吗?”看到她走出麦当劳,Ti问。
“没事。”她装出很轻松的样子,朝他打了个手势。
可肚子不争气,中途Ti又停了三次车,她上三次厕所,每次都迫不及待。到第四次Ti问她有没问题的时候,她只好说:“对不起,看来我是有问题了。”“那我送你回家吧。”“真对不起,只好如此了。”她愁眉苦脸地说,但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想到要跟第一次约会的男人上床,她多少还有点心理障碍。
一进家门她就趴倒在沙发上。突然一个东西跳到跟前,她吓了一跳。是小方,出去约会,发生了这么多事,她已经把小方忘了。
“我说你呀,以后不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不好。我都拉了三次肚子了。”小方愁眉苦脸着说。
“又不是我自己想吃,是人家请的……”玛丽委屈地说。
“那你不会提出去吃中国菜,他肯定依你。”小方说。
“可我现在不是中国人了嘛,再说,看来,还真要练习练习吃洋菜,今天可出了个大洋相……”玛丽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肚子一紧,“不好,我又不行了。”
小方已经跟她一起同时站了起来。“我也不行了,我先去,我先去。都是你闯的祸,你就先站一会儿吧。”小方抢在她前面进了洗手间。
两个人从洗手间出来后趴在沙发上对看。这时,电话铃响,Ti打来的,说他似乎不应该请她去吃这顿饭。 “没有,没有。我今天早晨肚子就不好。”玛丽脱口而出。
“还想当洋人呢,为什么不直来直去,假惺惺的。人家洋人才不像你这么假呢。”小方在旁边唠唠。
“你知道什么,这是礼貌。请吃饭落个罪名下次谁还请呀。”打完电话,玛丽转过脸来训小方。
小方用鼻子哼了一声算是回答。
跟Ti第二次约会她还是跟他上床了。
Ti邀请她吃饭时,她就依小方说,提出要上中国菜馆,说她喜欢吃中国菜。“没问题,没问题。”Ti一口答应,说他知道一家很好的中国菜馆。兜了几个圈子,进了菜馆她才发现,这哪里是中国菜馆,是越南菜馆。
他怎么连中国菜与越南菜都分不清呢?她略感失望。虽然她已经是美国人,但她还是喜欢爱中国的人,喜欢爱吃中国菜的美国人。
“你喜欢吃中国菜吗?”玛丽问。
“喜欢,喜欢。”Ti连连点头说,“我喜欢吃米饭。”
“米饭?炒饭吗?”她问。
“不,不,不。米饭,白色的、无味的那种。”
那不就是白饭吗?这怎么能叫中国菜?他怎么无知到这种地步?玛丽更不高兴了。他一定不喜欢中国人,不爱吃中国菜。想到以前Ti对她冷淡的样子,玛丽心里开始不舒服。
要是以后跟Ti在一起生活,不非吃洋菜不可吗?她想起那次吃法国菜拉肚子的事,但不管怎么说,能把Ti从Li手里抢过来,她还是得意。自从她跟Ti好上以后,Li跟Ti疏远了。
走出餐馆,Ti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好。当然只能说好,怎么能扫Ti的兴呢?“上我家喝咖啡吧。”Ti搂住她的肩膀说。
玛丽应了声好。她喜欢Ti抚摸她肩膀的感觉。
Ti家离餐馆不远,一座白色的小楼。门口挂着一个小小的花环,房间收拾得很干净,东西摆得很是地方,只不过色彩单一,一片白茫——冰厢、衣橱、桌子、椅子……太白了,玛丽觉得刺眼。
“你喜欢白色吗?”玛丽问。
“可能是吧。我自己倒不在意,但客人来时总这么问。”Ti说。
“嗯——”不知道Li有怎样感觉,她也喜欢白色吗?玛丽皱了皱眉头。
“怎么,你不喜欢吗?”Ti问。
“也说不上,但太单纯,有点不像是真的……”
“我就喜欢单纯的东西。像你。”Ti说,抱住玛丽,吻她的嘴唇。
“我单纯?”玛丽睁大眼睛看着Ti,挣脱了他的怀抱。我外表看上去单纯吗?
“嗯。太单纯,有点不像是真的……”Ti开玩笑地重复着她的话。
玛丽打了个哆嗦,沉下脸,“不像真的,那像什么?”
“开个玩笑,这么当真,我说你单纯嘛。”Ti还在笑,再次抱住她,吻她。
玛丽知道是玩笑,但她受不了,即便是玩笑也不行。
一直到跟Ti上床她心里都不踏实,Ti的手摸在她身上、在白色的床单上滑动。她看着头顶上白色的墙壁,转开眼睛,碰到白色窗帘,再转开,碰到白色衣橱。不,她不要这样单纯的东西,她要别的。
她推開Ti,坐了起来。“我们换个地方吧,行吗?”
Ti跟着她坐了起来,问:“怎么啦?”
“躺在这里像躺在医院,我受不了。”
Ti跳了起来,“那,我们走。”
他们找到一家情人旅馆。Ti一进门就问柜台里面的人房间主色是什么颜色。红色。对方说。行吗?Ti问。玛丽点了点头。
玛丽喜欢红色,从小就喜欢,在红色中她找得到自我。
一进屋她就主动搂住Ti,吻他的嘴唇。
房间笼罩着一片太阳的光辉。
“你喜欢吗?”玛丽问。
“没想到你喜欢东方色彩。”Ti答道。
玛丽心里发虚。
“不过没问题。对颜色我不讲究。我的小红羔。”Ti笑了。
玛丽才知道Ti是开玩笑。
后来才知道白色是Li的颜色。Li喜欢白色,说这是天使的颜色。Ti从家具到用品都是Li的口味。
五
回家看到小方正跳在锅台上煮牛奶,两根像火柴般细脚分开站着。
“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不要开火,弄出个火灾你我就完了。”玛丽冲进厨房。
“人家喝不来冷牛奶嘛。”小方委屈地说,转过身,蛋大的屁股一蹦,很准确地落在开关上,咔吱一声,火灭了。
这小子,不知在家里偷煮过多少次牛奶了。玛丽看着小方那副上上下下的灵活劲又好气又好笑。
不爱吃面包但爱喝牛奶,而且一定要热的,跟她一样。
玛丽一喝冷牛奶肠胃就不舒服。不只牛奶,所有饮料她都喜欢喝热的,从小养成的习惯,母亲从没让她喝冷的东西。刚到美国时,她最看不惯的,就是所有人无论牛奶果汁,拿出冰箱就直接喝。她只要一喝冷就觉得胃堵住。但现在,她恐怕得改变自己的胃了,渐渐改变,从现在开始喝冷的,喝上几年,总会适应的,总不可能胃还跟过去一样永远要跟她作对。
小方笑她,说她是想跟天作对。“身体是上天给的,你怎么会想把它变来变去。”
但玛丽不听,早晨一起来,就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喝,开头喝一小口,在嘴里含了一会才吞下去,第二天多喝一口。过了不久,她能喝一小杯牛奶,虽然胃还不那么舒坦,但已经不难受了。
但小方不理解,老责怪,说她只考虑自己,太机会主义,害她老跟着受罪。
有时玛丽也可怜小方,她能变,可小方变不了。小方只能永远生活在她的过去里。
煮好牛奶,小方从橱柜里拿出她的专用杯。
家里东西小方都不能用,玛丽起初买了一套塑料玩具餐具,但小方不喜欢,说要瓷的。玛丽无奈,只好把小方装在包里去逛百货。小方跳到柜台上指指点点,把售货员看傻了,不懂玛丽在跟谁说话。但转了半天没找到合适餐具,最后经过一家古董店,看到门口摆着几件古色古香的瓷器。玛丽不相信这种店会有小方要的东西,但拗不过,只好陪她进去。没想到真有,大约是摆设瓷餐具。一套碗杯盘壶,还镶着金边,配上金色小刀叉勺,看上去非常精致。 “我就要这。“小方说。
玛丽一看价,吓了一跳。“不行不行,这一套要好多钱。”
“我就要,我就要。”小方跳到她肩膀上,趴在她耳朵上说。
她拗不过小方。有什么办法,她小时候也这样,母亲拿她就没办法。
最让小方得意的是玛丽买的能在轨道上跑的玩具火车。小方可以坐在火车里,在屋里开来开去,一高兴还把轨道架在墙上当梯子到处爬。轨道接起来有两米长,屋里哪个角落她都上得去。有一次,玛丽回家看到小方坐在窗台上,吓得她半死。
看小方津津有味喝牛奶,玛丽不禁也拿起杯子喝起来,“还是热牛奶好喝。”于是感慨一番,突然想起Ti说她的话,就问小方:“我看上去单纯吗?”
小方从头到脚打量了她一下说:“当然单纯,因为你是假的。你的白太白,你的绿太绿。你看四周,所有的白都不是纯白,所有的绿都不是纯绿,只有你,太纯。”
玛丽听了很不受用,Ti话里难道也有这层意思吗?她怎么是假的?她体现的是内在,她的要求、愿望和理想。这才是真的。过去的她才假,内外表里不一。
“你才是假的。”玛丽很生气,看着小方说,“说到底,怎么会有你我都弄不懂。”玛丽突然明白为什么怕Ti说她单纯,就因为小方,潜意识中她怀疑自己是种假存在。如果小方消失,她一定会渐渐适应新状态、新自我。
根本问题在于小方的存在。
小方不回答,光看她笑,站起来,把自己杯子拿到厨房,顺着梯子登到洗碗池,用绳索扣住杯耳,顺池壁把杯子往下放到池底,然后回过头来拿玛丽的杯子,先用网罩住杯子,拉进厨房,登上梯子,站在洗碗池边拉网绳,把杯子吊到池边,杯底朝天,她顺杯耳爬上杯底,跳到水开关上,双手勾住开关长柄,吊在半空,用身体重量把长柄往下压,水哗地流了出来。
整个像杂技表演,玛丽每次看都想笑。小方知道,惹玛丽生气后,就老去洗碗,没碗也找碗洗。果然,玛丽气消了,她感觉过去的自己太刁转,太不讨人喜欢。
小方又回到沙发上坐下,给玛丽带了一颗她喜欢的巧克力。
她们开始嚼糖。
小方问:“Ti怎么样?”
“还行吧,就是会把越南菜当作中国菜。”玛丽说。
“我是说他在床上。”小方说。
“你知道啦?”玛丽吃了一惊。
“你写在脸上嘛,我还看不出来。”
“知道啦,以后也给你找个。”玛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我可不要洋小子。”小方认真地说。
玛丽突然觉得问题很严重。要是真跟Ti结婚,小方跟过去,老看她跟Ti做爱,即便Ti看不见小方,但她看得见,她恶心。
多了个小方,生活总归要乱套。
六
参加了几个洋人圈子聚会,无论跟Ti还是一个人去,玛丽都觉得无聊,去了几次就不去了。在他们中间她感觉不自在。他们开头总表现出很夸张的善意,但一转脸,就把她忘了。她不习惯招呼陌生人,常常落落寡欢,合不上群。跟Ti一起去更糟,坐在Ti边上,大家都在讲话,就她插不上嘴,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更显得尴尬。
在公司她还是跟李最谈得来,过去就是好朋友,现在不由自主还是会主动找她说话,有事跟她商量。她们常常一起出去吃中饭,她跟李说英语不说中文。李爱交朋友,很快亲近她,当她作新朋友了。但是,她们之间多了一层客气,李说话不那么随便了,过去是夫妻吵架、女儿学校,什么事都说。
她还少了一项乐趣——跟李一起骂洋人。过去遇到什么事,她们就一起骂上一通,发一通牢骚。现在这种乐趣也没了。她不敢骂了。哪有洋人那么狠骂洋人的,口气也不一样。过去是洋人一个类,自己一个类。现在不同了,要骂只能指名道姓骂,比如Piter是混蛋,Jun不是东西等等。但骂类可以,骂人不行。骂类是哲学,可以登堂入室,骂人就是三姑六婆,倒显得自己不是个东西。所以玛丽只好闭嘴不骂了。
这多少让她有点遗憾。
不过,当然,还有话题,她们谈做菜。
李菜烧得好,也爱烧,又喜欢热闹,她最大乐趣就是做一桌菜,看大家吃。李的老公是中国人,在大学教书,三岁女儿寄在国内奶奶带。平日家里就两个人,所以休息日李经常逛中国超市买东西回家烧,叫朋友来吃。
那年中秋,逢休息日,李请玛丽到她家去过节,加上李的另三个中国朋友、老公的两个洋同事、客人,一共有六个。
玛丽就是那天认识Juni的。
Juni来迟了,大家已经开始吃饭。他带来一束花,黄色花,小,密。李手上正忙着,玛丽顺手就把花接了过来。
“这是什么花?”玛丽问。
“Purter。”Juni说了个古怪的名字,抬头看了玛丽一眼。
Juni看上去四十岁左右,长得很帅,鼻子又高又直,皮肤雪白,作为男人,这张面孔实在完美无缺。
“我从来没见过。”玛丽说。
“嗯,美国恐怕很难见到。”
“很好闻。”玛丽朝花伏下身子。花发出一种清淡的香味,使她想起家乡园子里的橘子花。
Juni问:“喜欢吗?”
“很喜歡。”玛丽抬起头对Juni笑了。
Juni的眼神天真无邪,不像他年纪该有的,但正因此,玛丽很喜欢。
“这花是我母亲从非洲带回来的,据说本来在美国种不活,但我母亲因为太喜欢,试着种了几棵,居然就有一棵活了。”Juni说。
玛丽走到客厅,把花插到壁炉架上的花瓶里,Juni跟着她,两个人靠得很近。玛丽闻不到Juni身上的味道,这让她感觉很好。许多洋男人身上都有味道,Ti也有。Juni很干净,她想。
吃饭时候,玛丽坐在Juni旁边,两个人说了很多话,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悄悄告诉玛丽,Juni是教授,学历史的,独身,有一幢房子。“我老公一直说他人好,常常请他来,他喜欢吃我烧的菜……” 离开李家,她开车回家,上了高速,十几分钟后,手机响了,接起来是Juni的电话。
“我想请你喝咖啡——”Juni的声音有点迟疑。
“现在吗?”刚才交换了电话号码以后,她一直在等他的电话。
“如果可以的话,现在。”Juni说。
她头脑里晃过Ti,也许不该答应Juni,但没办法,他身上有种东西很吸引她。
“愿意去吃宵夜吗?”Juni问。
“宵夜?”玛丽愣了一下,她原来想Juni一定会带她到哪个气氛优雅的酒吧去。
“一个新鲜但不太高雅的地方,也许你从未体验过,你愿意吗?”Juni非常绅士的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表情。
“行。没问题。我一定有兴趣。”玛丽说。
转了半天,没想到Juni带她到了中华街。虽然是深夜,但这里还很热闹,到处都是黄皮肤男女。Juni似乎对这一带很熟悉,带她拐进小巷,说里面有家西北小店很不错。
“你一定会喜欢这里的菜。”Juni说,“会到李家做客的,一定喜欢中国菜。你到过中华街,但没有走到这里面吧。”
玛丽点点头,笑了。这一带,她非常熟悉,与朋友差不多把所有的店全吃遍了。但几个月没来,有些店已经换上新的名字了。
拐了几个弯,Juni领她进了一家门口挂红色灯笼的小店。店里只有柜台十来个座位,挤满了东方脸的人,充满烟味。有两个空位,他们坐了下来,她身体擦到了邻座。
“I’m sorry.”她用非常标准的美国英语说。
“No, No.”邻座男青年说,很友好地朝她笑笑。
她也很友好地笑了,大约是刚出来,一句英语不会说的同胞。
“要两份烤羊肉串。”Juni用很地道的中国话叫道。
她吃了一惊。难怪他会来这种地方,中国话说得这么好。玛丽更觉得与Juni贴近了一步。
“习惯吗?”Juni问。
“嗯,很喜欢。”玛丽说的是实话。好久没来了,那种熟悉混杂着胡椒与辣椒的气味一下就使她感到很亲切。
“你喜欢这地方吗?”玛丽问。
“嗯。但不常来。今天有你做伴,太好了。”Juni说,“我交过一个女朋友,带她来一次就再不跟我来往了。”
“这个店太脏,太挤,太小,也难怪她不喜欢。”
“不过,你喜欢,是吗?”Juni问。
玛丽再一次点头,心里说,我是中国人呀,你要知道就不会吃惊了。
菜果然很好,玛丽发现Juni很精,是真懂吃中国菜。
吃饭的时候,她头脑纠缠着Juni如果提出上旅馆,她要不要去。说实话,她已经动心了,但第一次见面的男人,还有Ti,合适吗?虽然这在美国女人很普通。没想到吃过宵夜Juni就跟她分手了,道别时只跟她轻轻握了一下手,连吻也没吻她。
她有点失落,难道她错了,Juni不如她觉得的那么喜欢她。
七
“小方,愿不愿意回到我身上来?”有一天,玛丽问小方。
前不久,Ti说下个月想带她去见父母。玛丽听了既高兴又不安,虽然这说明Ti有意跟她结婚,但这样她就也得跟Ti摆家谱。这不让玛丽为难吗?晚上愁眉苦脸回到家,小方问,她就照直说了。
“后悔了吧?说到底,除了这张脸,其他,你就全是东方的了。现在弄得不洋不土,有什么办法?”小方说。
“哼!我才不后悔。”玛丽嘴硬说,心乱糟糟的,第二天给国内家里挂电话,母亲接的。玛丽说她想回家。母亲说那你就回来吧。不行,我正在谈对象。那等你谈好了回来吧。谈好结婚了恐怕也回不去,玛丽说。那我们出去看你。那也不行。
要命的是她无法跟Ti说她家人。
玛丽放下电话小方就跟她吵了起来。
“你怎么能不让妈来美国呢?”小方说。
“总不能让Ti见到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丈母娘吧。”
“所以我说你不能找洋丈夫。”
可现在怎么可能让玛丽放弃呢?
但小方不放过她,每晚都旧话重提。后来一次她跟Ti约会,回到家已经快十二点了。小方坐在沙发上,绷着一张脸。她问了声“还没睡?”小方没应。玛丽就当没小方似的,进厨房倒了杯水喝,冲了个澡,就睡了。两个人憋了两天一句话不说。玛丽很生气,为了小方,她每天不论多迟,都要赶回家。可小方还不领情。
星期天,玛丽睡到中午起来烤了两块面包,自己一块,小方一块。她们面对着面坐着吃。
“你在笑。”小方看着她的脸突然叫起来。
笑?!玛丽没笑,她还在生气,生气的人怎么会笑!
小方哈哈笑得前俯后仰,喘不上气来。
“你笑什么?”玛丽莫名其妙。
“你没想笑却老在笑。”小方说。
“你说什么?”玛丽眉毛一扬。
“你不是在生气吗?”小方说,“但你照镜子看看,你是不是在笑。”
这怎么可能?玛丽站起来走到大立镜前。
雖然不明显,但仔细看,她眼角略微往上吊,绿色的眼球蒙着一层光,脸上肌肉也略往上提,是在笑,极轻微的,但是在笑。
可她在生气。
她朝镜子瞪眼睛,紧闭嘴唇,做出生气的脸。但奇怪,那双眼角还吊着,极轻微的,还在笑。她又换,做出一种深思表情,嘴变了,但肌肉表情没变,眼角没变,她还在笑。
这一惊非同小可。
这眼角难道不会变了?
她对着镜子做出种种表情,但无论她怎样努力,那笑,还是停留在她眼角上,一点没变。
“这是怎么回事?”她惊慌地问小方。
“这有什么奇怪!这只是一层皮,皮里没灵魂。不过,这不是你一直追求的东西吗?一副幸福表情。最佳表情。”小方说。 是,每次照镜子她都有这种最好表情,都带着笑意,看起来非常幸福。她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我不是想要幸福表情,我要幸福。”玛丽叫起来。
所以Ti才说她单纯。她脸上的表情是单纯,永远不会生气,没有一丝哀愁。只要眼睛一睁开,她就永远在笑。
难道她永远也不会有生气悲哀表情了吗?
太荒唐了!
“你快回到我身上来。”玛丽对小方说。
“回?怎么回,你那一层皮我进不去,除非让医生把你换回去。”
“这——”
“再说,难保会不会出现一个小玛丽,这么长时间了。”
要是再有一个小玛丽,那日子不要过了。
虽然丧失表情让玛丽很懊恼,但她性格开朗,过了不久就适应了。唯一担心久了被Ti觉察,除了画中,谁能永远保持一种幸福的表情?
Ti父母住在圣地亚哥。他们周末开车去。路上玛丽才知道Ti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二战结束以后他们是在美国大学念书时认识相爱的。Ti父亲退休前是某银行支行行长,母亲是家庭妇女,喜欢种花。Ti有个妹妹,现在纽约当医生。老夫妻住在郊外带前后花园的平房里,一片宽大的草地,草地周围有几棵高大的树,正开着花。
Ti母亲拿相册给玛丽看。
“Ti的曾祖父。”她指着一个年轻人说,“后面是有名的教堂。他曾经是那里的牧师……这是Ti祖父……Ti父亲……刚上小学五年级,战争爆发前照的……”
玛丽不自在了。她家也有一本相册,里面有很多人,但似乎,跟她,完全没有关系了。
“我至今没见过Ti父亲家里人……”Ti母亲说。
“我两个哥哥战争中死于德国人手下,父母反对我跟Smith(Ti父亲)结婚。我说我是跟Smith而不是跟德国人结婚。但在我父母看来是一回事。我答应他们永远不踏上德国土地,永远不见Ti家的德国人……”
“这是我母亲、父亲……”Ti母亲把相册反过来,从背面打开,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说。Ti母亲家族的照片。Ti母亲坐在母亲脚上,她长得像母亲,棕色头发,绿眼睛,旁边是她两个哥哥。
Ti母亲难道是无意中把两家照片放在一起吗?玛丽想。
Ti眼睛、嘴巴、体格都像母亲,但鼻子是父亲的。
“你看,Ti家的男人个个都长着同样的鼻子,从他的曾祖父到祖父、父亲、叔叔、Ti。”Ti母亲说。
玛丽什么话也说不出,突然领悟到她这张脸没有传统。
Ti已经说过两三次要去拜见玛丽的父母了。玛丽苦于回答。她含糊其词,不提父母国籍,吞吞吐吐说她父母住在中国。Ti很惊异。玛丽解释因为工作,她父亲被某银行派驻北京,她母亲跟着过去了。Ti说那就等圣诞节放长假时候去。
怎么办呢?
何止父母,出生地、小学中学大学等等,得重编历史。虽然对玛丽这不算难,但她不愿意。她不想骗他,从心底里不愿意。
八
“你喜欢Juni,但又跟Ti上床。”一天,Juni约玛丽出去,回家后小方说。
“我是想在两人中挑一个合适的。”玛丽不承认。见过Ti父母,玛丽已经基本决定跟Ti结婚了,但不知怎么,心里老搁着Juni影子,前两天Juni打电话邀她出去,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Juni没跟你上床,你急了?你不懂他会不会向你求婚,就想一手捉住两个。”小方说。
“没那事。我才不急呢。”玛丽说。
“为什么不承认呢?”
“没的事怎么承认?”玛丽说。
小方扭过身去,她不喜欢假惺惺的玛丽。
第二天下班回来玛丽看到小方在打电话。她把电话筒靠在沙发角落,自己躺着,耳朵对着话筒。看到玛丽进来,也不理,继续讲话。
“有什么办法,我就是喜欢两个人嘛。”小方说。
“……”
“妈,你过去跟爸好时没喜欢过别的男人吗?”小方问。
不对,小方不是在跟她母亲打电话吗?
“……”
“那你跟爸在一起时感觉好嗎?我说的是那个。”小方问。
玛丽也想问妈这个问题过,但没敢。
“……”
“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妈说话?”玛丽生气了。
“什么你妈,是我妈。”小方说。
妈一定以为打电话的是她,玛丽突然想到。她们两个声音一样。
玛丽气得浑身发抖,“妈会以为我疯了。”
“妈才不会想我疯了呢。妈说……”小方突然停住不说。
“妈怎么说的?”玛丽问。
“你不是不想知道吗?我不告诉你。”小方把嘴一噘,不理玛丽了。
玛丽更生气了。
我到底需要灵吗?近来有时玛丽会想。
要没有灵,就算她永远在笑,就算别人看不到她的真实,又有什么不好?她只会变得更加自在。
如果照这样下去,小方准有一天会把自己的真实通通抖出来。这不行,玛丽下了决心。
她想把小方丢到百货里去。
小方喜欢逛百货,经常要玛丽带她去。本来两个人一起逛百货是玛丽最愉快的时间之一。小方喜欢在柜台上跳舞,偷吃食品柜里的甜食,对玛丽做鬼脸。
但自从与Juni、Ti好上以后,玛丽拿不出时间分给小方,一起逛百货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没法再和你一起继续生活下去了。”玛丽对小方说。
“我也讨厌你。”小方说,“只是遗憾我们无法分开。”
“你喜欢去哪里,我都送你去。”玛丽说。
“但不行,我只能待在你家。”
“要是我没家,整天住旅馆呢?”
“那我也只好住旅馆。”
“其实我过去就住在你家里,你看不见而已。我们女人的灵永远驻在家里。” “那男人呢?”玛丽吃惊了。
“男人的灵随身。所以男人走到哪里,他们的灵就跟到哪里。你看我基本不跟你,不是吗?我只守家。”
女人的灵守家?
玛丽目瞪口呆。
九
玛丽越想越害怕,那天半夜,下了个狠心,把小方装进从医院拿回来的口袋,下樓丢在垃圾车旁,然后回房,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晨醒来,发现小方还睡在沙发上,她大吃一惊,突然笑了。
“不要想消灭我。我的形在你。要消灭你就消灭自己。”小方说。
玛丽突然决定以后不管上哪里都带上小方。开头小方反对,不想跟她出去,但玛丽坚持。
“也好。”小方最后同意了。
第二天,小方骑在玛丽的肩膀上,双手兜住玛丽的头,像猴一样跟着玛丽去上班。
在公司时小方很安静,坐在玛丽办公桌上,静静看玛丽给客人打电话、处理各种文件,快到午休时,Ti走进来,说临时有急事,不能和玛丽一起出去吃饭了。
“没关系,我跟李出去吃好了。”玛丽说。
Ti走过来吻了吻玛丽,就出去了。
玛丽跟Ti讲话时,小方就在他们肩膀之间跳来跳去,一刻也不安宁。
“他有女人。”Ti走后,小方对玛丽说。
“你胡说!”玛丽心一惊,声音发抖了。
“信不信由你。”小方说,“他对你撒谎,说有急事,他跟人有约,不信你跟他去看。”
玛丽将信将疑,匆匆从抽屉里拿出墨镜,把头发盘在头上,追了出去。
Ti出了公司大楼往右走,穿过街,又走了五分多钟,进了一家靠大路边的意大利餐厅。
中午吃饭时间,餐厅很挤,玛丽一眼就发现Li坐在角落的一个座位上。“难道Ti说的急事就是她吗?”玛丽心咯噔了一下。
果真,Ti就向她走去,在她对面坐了下来。
玛丽一扭头走出餐厅。
“你不要再看看吗?”小方说。
“不用看了。”玛丽说。她很生气,虽然Ti从未说过他与Li的关系,但玛丽想既然他们已经在谈婚论嫁了,Ti就不应该跟Li继续来往。
“难道你指望Ti婚前就为你守节吗?”小方笑玛丽。
“我没指望,但……”她不能指责Ti,他还没有跟她结婚。
“但你还是受不了,是吗?所以我说你不能跟洋人结婚,东方男人至少能理解你这种气。”
小方说的是。玛丽哥哥在外面多交了个女朋友,他未婚妻知道了大闹,但谁都觉得她有理,包括玛丽父母。可在这里不同,要是她闹,大家只会觉得她可笑。
有二天她不见Ti,电话也不接。她不能带着那副永远幸福的表情去见他,他要知道她在生气。要是她对他的做法不表示气愤,那以后会变本加厉,他们婚姻还怎么维持?
要是Juni呢?有两天玛丽经常想到Juni。她直觉Juni不会跟她同时又跟另一个女人。
第三天晚上,她给Juni挂了一个电话,约他到酒吧喝酒。与Juni相识以后,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他挂电话。
她到的时候,Juni已经在等她了,坐在柜台边座位上,面前摆着一杯红色的鸡尾酒。
“来很久了吗?”她跟Juni打招呼,走到他旁边坐下。
Juni对她笑着说:“刚来。”
玛丽要了一杯同样的鸡尾酒,刚想对Juni说话,突然听到小方声音“你喜欢你的主人吗?”玛丽吓了一跳,正想着,小方从她肩上跳到柜台上。
“我也不喜欢。她老想跟洋人结婚,我挡都挡不住……”小方侧身站在酒杯前面,对着前方说。
这显然是在跟人说她,但前面没有人,也没听到声音回答她。
“没想到有你,太棒了!”小方看起来非常兴奋,手舞足蹈。
什么你?什么棒?到底小方在跟谁说话?玛丽忍不住装作上厕所站了起来。Juni好像没注意,眼睛直视着前方,似乎也跟她一样,在看着什么。
“你在跟谁说话?”一进厕所,关上门玛丽就问。
“哈哈,哈哈。”小方光笑不回答。
“你说话呀!”玛丽急了。
“我跟小春说话呀。”好不容易小方才止住笑说。
“谁是小春?”玛丽问。
“就是Juni的灵。”
“什么,Juni也有灵吗?”玛丽愣住了。
“对对,他跟你一样……”
“你说的是真的?”玛丽紧张地抓住小方。
小方点点头。
难怪她每次见到Juni都看到他在笑,原来他跟她一样,永远只能笑。一股血冲上头,玛丽从厕所冲了出去。
二个月以后,玛丽跟Juni出现在北京机场,他们结了婚以后回国度蜜月。玛丽真的很高兴,能带着个“洋丈夫”回来见父母,却不用费尽心思跟他解释,这是玛丽做梦也没想到的。
玛丽的父母、哥哥嫂嫂,还有从成都来北京念书寄居在他们家的表妹都到机场来了。大家有一阵没有认出玛丽来,直到玛丽上前叫他们。玛丽父亲跟Juni握手,相互说“您好”。
“Juni中国话说得真好。”玛丽父亲对妻子夸女婿。看来,他们都很满意玛丽找回来的洋丈夫。虽然他们当初反对女儿整容,但看到女儿变得这么漂亮,什么也就不说了。
“你变得真酷!”表妹悄声对玛丽说。她已经暗暗下了决心,等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留学,像表姐一样,做一个地道的洋美人。
不仅表妹,凡是看到玛丽的人,都说她变得非常漂亮,都说她与Juni十分相配,都说他们看起来非常幸福。
他们看上去能不幸福吗?永远幸福。
假的未必就一定比真的不好。
唯一的一点遗憾是,玛丽知道小春的存在,但她永远看不见小春,Juni知道小方的存在,但他永远看不见小方。最麻烦的是上街时,小方永远要留在家里,但小春总想跟他们出去。路上,玛丽听得见Juni说话的声音,但听不见小春回答,好像Juni只有半边人似的。Juni也有同样的感觉。在家里,玛丽跟小方说话的时候,Juni听得见玛丽的声音,但听不到小方回答,他也觉得玛丽只有半边人似的。
但可以挑剔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